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良迁

作品数:132 被引量:947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8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5篇地震
  • 56篇形变
  • 33篇地壳
  • 29篇GPS
  • 24篇断层
  • 16篇断层形变
  • 15篇地震活动
  • 15篇断裂带
  • 15篇应变场
  • 15篇裂带
  • 14篇块体
  • 13篇GPS观测
  • 12篇垂直形变
  • 10篇水平形变
  • 9篇应变率
  • 8篇地壳运动
  • 8篇前兆
  • 8篇板内
  • 7篇地震前
  • 7篇断层活动

机构

  • 119篇中国地震局
  • 13篇国家地震局
  • 7篇中国科学院上...
  • 4篇天津市地震局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山西省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装备指挥技术...
  • 1篇福建省地震局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天津药业集团...

作者

  • 132篇郭良迁
  • 41篇李延兴
  • 36篇薄万举
  • 28篇胡新康
  • 24篇杨国华
  • 20篇张中伏
  • 19篇张静华
  • 16篇黄立人
  • 15篇陈聚忠
  • 13篇杜雪松
  • 12篇塔拉
  • 11篇谢觉民
  • 10篇李智
  • 9篇陈阜超
  • 8篇周海涛
  • 8篇王敏
  • 8篇周伟
  • 7篇马青
  • 6篇张风霜
  • 5篇王若柏

传媒

  • 31篇大地测量与地...
  • 7篇地球物理学报
  • 6篇地震地质
  • 6篇地壳形变与地...
  • 6篇华北地震科学
  • 5篇地震学报
  • 5篇中国地震
  • 5篇国际地震动态
  • 4篇地震
  • 3篇东北地震研究
  • 2篇测绘学报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华南地震
  • 2篇山西地震
  • 2篇灾害学
  • 2篇测绘科学
  • 2篇防灾减灾学报
  • 2篇邢台地震40...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13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11篇2003
  • 8篇2002
  • 8篇2001
  • 6篇2000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汶川Ms8.0地震前的区域垂直形变背景被引量:3
2013年
根据1951年以来的水准观测资料和1999—2007年的GPS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研究了青藏块体和华南块体不同时间段的垂直形变特征,以及形变与汶川8.0级地震孕育发生的关系。结果显示,汶川8.0级地震发生在垂直形变强烈上升区的形变速率梯度带上;大震孕育过程的应变能积累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相互碰撞有关;与位于两个板块碰撞前缘的青藏块体在南北向强烈挤压,形成垂直方向隆升,物质向东和东南迁移过程相联系。
塔拉陈阜超郭良迁陈聚忠薄万举
关键词:垂直形变
中国东部地区的近期应变特征
利用中国东部及邻近地区GPS连续观测站的资料,计算了黑龙江亚板块、华北亚板块利华南亚板块的1999年至2004年1季度的应变速率参量,结合断层形变异常信息对中国东部的地壳块体应变和强震危险性进行研究。
郭良迁李延兴胡新康
文献传递
菲律宾海板块的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与板内形变-应变场被引量:32
2006年
用菲律宾海板块上7个站ITRF2000的速度建立了菲律宾海板块的整体旋转线性应变模型.结果认为菲律宾海板块的现今运动是顺时针方向旋转,与NNR_NUVEL_1A估计的旋转方向一致,但与NNR_NUVE_1A估计的旋转极位置和旋转角速度有较大差别.本文模型与Sella等建立的刚体运动模型相比能更精确地描述菲律宾海板块的现今构造运动与板内形变.菲律宾海板块内部存在强烈的形变-应变场.在板块上存在一致的向东形变,形变速率在中央构造线附近小,东、西边界附近大,南、北两端小,中部大,在Mariana弧上向东的形变速率达到48.4 mm/a.板块上南北方向的形变,东、西部存在明显差别,东部的南北向形变速率很小,西部在Manila海沟附近南北向形变速率较大,北端向北的形变速率为11.3 mm/a,南端向南的形变速率为29.3 mm/a.板块的中央构造线把板块的主应变场分为东、西两个区.东区存在非常强烈的张应变,压应变则很弱.主张应变为近东西方向,从中央构造线向东主张与主压应变率逐渐增加,板块东南边界附近(148°E,15°N)主张应变率最大为8.58×10-8/a.在西区,存在很强的主压应变而主张应变则较弱,主压应变为NW-SE方向,主压与主张应变率呈现从中央构造向西逐渐增加的特征,在板块西北边界(122°E,23°N)附近,主压应变率最大为5.71×10-8/a.菲律宾海板块主应变场的空间变化与板块内部及周围的构造背景密切相关,是构造应力场的反映.
李延兴张静华何建坤李智郭良迁张中伏张俊青
关键词:菲律宾海板块板内形变应变场
鄂尔多斯的逆时针旋转与动力学被引量:34
2005年
根据鄂尔多斯块体及周围地区的GPS数据,计算了鄂尔多斯相对于蒙古地台和欧亚板块的旋转参数,表明鄂尔多斯相对于蒙古地台和欧亚板块存在逆时针旋转。用GPS方法与地质学方法得到的鄂尔多斯相对于蒙古地台的旋转参数相同,证明鄂尔多斯自晚新生代以来的运动是稳定的。分析周围地区相对于鄂尔多斯的运动以及鄂尔多斯周围边界断裂带两侧的相对运动,发现鄂尔多斯主要受两对力作用:鄂尔多斯北部北西向拉张与南部北东向推挤形成的力矩作用,以及燕山块体对鄂尔多斯的NW向拉张作用力与华南块体对鄂尔多斯SE向拉张作用力。这两对作用力是促使鄂尔多斯发生逆时针旋转的驱动力。
李延兴张静华郭良迁张中伏张俊青
关键词:驱动力
华南块体的现今构造运动与内部形变被引量:28
2005年
运用华南块体及周围地区最新的GPS观测结果,研究了华南块体的现今构造运动。华南块体无论是相对于欧亚板块或相对于西伯利亚块体都存在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由GPS观测结果得到的华南块体相对于西伯利亚块体的现今旋转运动与由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方法得到的自晚新生代以来华南块体相对于西伯利亚的旋转运动相比,运动速率相同,但运动方向顺时针旋转了20.7°。
张静华李延兴郭良迁张中伏
关键词:形变场应变场驱动力
现今全球板块的弹性运动模型
在过去的研究中,一般都把板块视为刚体.试验研究和观测质量都证明岩石圈板块不是纯刚性的,更接近于弹性体或粘弹性体,其运动应当用弹性运动模型描述板块运动.本文介绍了板块的弹性运动方程.
李延兴李智郭良迁
关键词:岩石圈板块板块构造学
文献传递
基于GPS观测的地壳水平运动划分活动地块的试验被引量:1
2000年
本文分析了板内块体与板块运动的差别 ,提出以Bursa公式作为板内块体的运动学模型 ,并据此提出了划分板内活动地块的方法。根据华北GPS网 1995、1996和 1999年的 3期观测成果 ,用本文提出的数学模型和方法 ,将华北北部地区划分为 8个小块体。本文用地壳水平运动划分的结果与用本区地壳垂直运动划分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一致或相近的。本文的划分结果与新构造运动也基本一致 ,本区活动块体的现今运动是新构造运动的继承和发展。此外 ,用地壳水平运动划分的构造单元提示出本区一些新的活动特征。
李延兴胡新康帅平郭良迁
关键词:块体划分GPS地壳
2011—2014年康定周边地形变场变化与芦山7.0级地震及康定两次中强地震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收集康定地震区及周边(99.6°~105.2°E,27.8°~33.0°N范围内)连续GPS观测站的资料求解站速度场,采用刚性-线弹性运动方程计算方法,拟合计算得到研究区域规格网格点(0.4°×0.4°)的速度值和主应变率值。基于该结果分析研究区内的运动特征和应变场变化情况,并讨论其与地震孕育发生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芦山7.0级地震发生前研究区呈现应变能量积累态势,而地震之后研究区呈应变能量释放调整态势,2014年康定地震的发生就是该区构造运动调整下的产物。
夏峰郭良迁
首都圈断层形变空间信息合成图像被引量:4
2001年
用四点组斜率信息法全时空处理了首都圈全部跨断层短水准和短基线测量资料 ,然后以观测台站 (或测点 )为单位 ,将同一处多条测线的资料进行信息合成 ,得到了以台点经纬度为坐标 ,以合成结果为信息量的形变前兆信息的空间分布序列图像。这些图像随时间的变化类似气象云图 ,对首都圈附近
薄万举郭良迁
关键词:断层形变数学模型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nt-day active strain field of Chinese mainland被引量:8
2008年
On the basis of the GPS data obtained from repeated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in 2004 and 2007,the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ain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is calculated,which shows that the direction of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ain axis of each subplate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P-axi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th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axis acquired by geological method.It indicates that the crust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is relatively stable in regions in a long time.Th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axes of Qinghai-Tibet and Xinjiang subplate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ese mainland direct to NS and NNE-SSW,which are controlled by the force from the col-lision of the Eurasia Plate and India Plate.Th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ain axes of Heilongjiang and North China subplates in the eastern part direct to ENE-WSW,which shows that they are subject to the force from the collision and underthrust of the Eurasia Plate to the North America and Pacific plates.At the same time,they are also af-fected by the lateral force from Qinghai-Tibet and Xinjiang subplates.Th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ain axis of South China plate is WNW-ESE,which reflects that it is affected by the force from the collision of Philippine Sea Plate and Eurasia Plate and it is also subject to the lateral force from Qinghai-Tibet subplate.It is apparent from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ain axes in the periods of 2004~2007 and 2001~2004 that the acting directions of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of subplates in both period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However,there is cert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ir directional concentrations of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axes.The sur-face strain rates of different tectonic units in both periods indicate that the events predominating by compressive variation decrease,while the events predominating by tensile change increase.
郭良迁李延兴杨国华胡新康
关键词:应变场应力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