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诗东
- 作品数:22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诊断早期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临床诊断早期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疑似NSTEMI患者118例,按发病后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分别在发病后0-3h、3-6h内检测H—FABP,同时检测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及肌红蛋白(MYO)进行对比,计算各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FABP在发病0-3h内诊断NSTEMI的灵敏度为66.7%,高于cTnI及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为88.9%;准确性为78.4%。在发病3-6h内诊断NSTEMI的灵敏度为94.4%,高于cTnI及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3L(P〈0.05),特异性87.1%,准确性为91.0%。结论H—FABP是诊断早期(发病6h以内)NSTEMI的敏感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的危险分层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顾承东支力大王海峰郭诗东陆海涛张国强
- 关键词: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功酶肌红蛋白
- 急性肺栓塞12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日医院住院治疗的125例急性肺栓塞病历,记录其临床表现、检查情况及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12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64.0%)、胸闷(34.4%)。常见的合并疾病为高血压(38.4%)、糖尿病(14.4%)。常见危险因素为制动(20.4%)(包括手术后,外伤后和乘飞机等)、静脉血栓栓塞史(16.8%)。动脉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占21.6%,低二氧化碳血症占52.3%。心电图最常见异常为V_(1-3)T波倒置(30.4%),SⅠQⅢTⅢ(22.4%)。下肢深静脉超声发现深静脉血栓38例(40.9%)。超声心动图显示45例肺动脉高压(46.9%),34例右心扩大(35.4%)。行肺动脉CT造影98例,88例(89.9%)异常。肺通气灌注显像41例,异常38例(92.7%)。治疗总有效率为88%。溶栓组和抗凝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89.6%。结论:急性肺栓塞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低二氧化碳血症为最常见血气分析表现,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可给予早期溶栓或抗凝治疗。
- 支力大张洪波顾承东郭诗东闫圣涛张国强
-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动脉血气影像学检查
-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在老年糖尿病高渗透压高血糖状态病人中的应用
- 目的:研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糖尿病高渗透压高血糖状态病人病情评价和治疗预后的价值。
方法:从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对在急诊抢救室治疗的糖尿病高渗透压高血糖状态病人在入院当天...
- 支力大张国强张坚闫圣涛郭诗东
-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糖状态
- 文献传递
- 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
- 目的分析过去5年期间常规开展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999年3月~2004年2月5年期间常规对311例STEMI患者经...
- 颜红兵高焱莎柯元南张坚郭诗东
- 文献传递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追踪检测小鼠心肌中柯萨奇病毒B3的表达
- 2002年
- 目的:病毒直接感染心肌细胞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一个重要机制,经多因素分析认为病毒RNA的持续存在可改变心肌细胞的基因表达而有独立的预后意义。但当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程发展多年,经过机体长期的作用后,心肌内是否还有病毒基因的表达。由于心内膜心肌活检的应用限制,我们制作了不同时期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以观察病毒基因在不同期小鼠,尤其是感染病毒后发展到老年的小鼠心肌中的存在。方法:5周龄Balb/c小鼠腹腔接种柯萨奇B3病毒制成心肌炎模型,分别提取第10天,28天,50天,60天,90天,120天,150天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心肌组织的总RNA,采用RT-PCR技术检测柯萨奇B3病毒mRNA。:结果:各期小鼠心肌标本里都可检测出柯萨奇B3病毒基因: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程发展中.病毒长期持续存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其对心肌细胞的直接作用不能忽视。RT-PCR是一种敏感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出慢性心肌炎心肌中病毒核酸。
- 郭诗东荆志成于丽冰
-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病毒核酸
- 法莫替丁与奥美拉唑对硫酸氢氯比格雷抗菌素血小板作用影响的研究
- 目的 探讨法莫替丁与奥美拉唑对于硫酸氢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44例成功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法莫替丁组(法莫替丁20mg bid)23例与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40m...
- 郭诗东
- 纳洛酮及血液灌流救治阿米替林急性中毒二例报告
- 2001年
- 郭诗东张坚徐开斌
- 关键词:药物中毒阿米替林中毒纳洛酮血液灌流
- TFPI基因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层黏连蛋白的影响的研究
- 目的研究组织因子途经抑制物(TFPI)基因转移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层粘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探讨TFPI基因抑制再狭窄的机制。方法用丙酮酸钠刺激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表达LN,将携带LacZ基因和TFPI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
- 郭诗东
-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在老年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对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患者病情评价和治疗预后的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在本院急诊抢救室治疗的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患者在入院当天进行治疗前APACHEⅡ评分,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两组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同归分析评价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40例患者入选,死亡10例,存活30例,病死率为25/00。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血钠、血渗透压、血肌酐和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1.53,P〉0.05)。入院当天治疗前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分别为(30.1±5.4)分和(22.9±3.9)分(Z=-4.0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当天治疗前APACHEⅡ分值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性别、血糖、有效血渗透压、血肌酐和血红蛋白不是死亡危险因素。结论APACHEⅡ评分有助于评价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 支力大张国强张坚Xiaoqiang Mingyang Li闫圣涛郭诗东
- 关键词: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糖尿病高血糖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 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治疗伴有肺部疾病的心房颤动的预后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肺部疾病与心房颤动(房颤)关系密切。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行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伴有肺部疾病的房颤患者预后,评估肺部疾病是否影响手术的复发率。方法入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189例,其中伴有肺部疾病者11例,包括肺栓塞3例,肺结核5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3例,设为病例组。分析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其中2例伴有肺动脉高压及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比较在射频消融术前、术后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同时根据病例组每例的性别、年龄设置2例不伴有肺部疾病的房颤患者作为对照,共22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肺动脉收缩压的差异及术后房颤复发率。结果病例组肺动脉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28.54±12.86)mmHg vs(14.13±5.89)mmHg(P<0.01),且通过CT肺静脉重建证实5例肺静脉解剖结构受损;经过第一次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病例组成功率达72.7%(8/11);经过第二次房颤射频消融术,成功率达90.9%(10/11)。2例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心功能Ⅳ级患者,1例经射频消融术后随访1个月肺动脉高压有所好转,而另外1例加重;平均随访(7.3±6.7)月,两组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压升高且心功能Ⅲ级的伴有肺部疾病的房颤患者可进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且安全有效。虽然部分慢性肺部疾病影响房颤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和肺静脉解剖结构,但房颤射频消融术的短期复发率与不伴有肺部疾病患者无差异。
- 白英郭诗东史旭波郭炜华王建旗刘心遥马长生
-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