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东 作品数:105 被引量:645 H指数:16 供职机构: 四川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4 2016年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与α-硫辛酸联合使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与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择DPN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控制血糖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共14d,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估,下肢神经传导速度(NCV)、振动感觉阈值(VPT),并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经过14d治疗,前列地尔联合a-硫辛酸组不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NCV明显增加,VPT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s-CRP和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与α-硫辛酸联合使用可明显改善DPN患者治疗效果,增加NCV,降低VPT,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炎性反应而实现。 王艳红 岳宗相 黄荣利 钟振东 谢春光关键词:前列地尔 Α-硫辛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氧化应激 miRNA通过Mcl-1基因调控HBV阳性肝癌细胞对索拉菲尼的敏感性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干预HBV阳性肝癌细胞相关miRNAs对肝癌细胞索拉菲尼敏感性的影响。方法:qPCR检测HepG2.2.15(HBV阳性)和HepG2.vc(HBV阴性)肝癌细胞中miR-29、miR-101和miR-193b的表达,以HepG2.2.15细胞中低表达的miRNA合成相应的miRNA mimics,并将目标miRNA mimics分别转染至HepG2.2.15和HepG2.vc细胞;qPCR检测两种细胞中目标mi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目标miRNA mimics转染前后Mcl-1蛋白表达。同时分别向转染和非转染的HepG2.2.15和HepG2.vc细胞中分别加入(1×10^(-9))^(1×10^(-3))mol/L的索拉菲尼,72 h后测定索加菲尼对细胞作用的IC_(50)值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HepG2.vc细胞比较,HepG2.2.15细胞中miR-193b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miR-193b mimics转染前比较,HepG2.2.15和HepG2.vc细胞中miR-193b的表达均有显著升高(P<0.05)。与HepG2.vc细胞比较,HepG2.2.15细胞中Mcl-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miR-193b mimics转染后,HepG2.2.15和HepG2.vc细胞中Mcl-1蛋白表达较两者转染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miR-193b mimics转染后,索拉菲尼可显著增加两组细胞的凋亡率(P<0.01),同时其对两组细胞作用的IC_(50)值显著降低[HepG2.2.15细胞:(0.215±0.028)vs(0.391±0.025)mol/L,HepG2.vc细胞:(0.315±0.027)vs(0.654±0.019)mol/L;均P<0.01]。结论:HBV相关肝癌细胞中miR-193b的低表达可能是癌细胞对索拉菲尼敏感性降低的原因,Mcl-1可能为miR-193b的靶点,miR-193b mimics与索拉菲尼具有显著协同作用。 黄锐 伍刚 许健 郑波 黄凌远 赵婵娟 钟振东关键词:肝癌 MCL-1 MIRNA 索拉菲尼 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筋结处的超微结构及组织酶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对日本大耳兔筋结处超微结构以及组织酶学治疗前后的观察,探讨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及推拿治疗经筋病的作用原理。方法建立兔颈型颈椎病模型,40只成年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和推拿治疗组,应用病理形态学观察和α-SMA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筋结处超微结构及组织酶学的实验研究。结果病理形态学显示:推拿治疗组肌纤维增生病变较模型组减轻,α-SMA在对照组中未见明显表达,在模型组中α-SMA染色呈强阳性表达,α-SMA在推拿治疗组中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模型组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推拿治疗组与模型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是通过手法作用于病筋结处,使其超微结构以及组织酶学产生特异性变化,研究说明了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揭示了推拿治疗经筋病的作用原理。 冯跃 陈香竹 肖显俊 钟振东 王敏玉 奉书薇关键词:推拿 颈型颈椎病 经筋病 超微结构 补阳还五汤大鼠含药血清对肺成纤维细胞TGF-β1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大鼠含药血清对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大鼠肺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含药血清的制备:24只SPF级SD大鼠,雄性,随机分为3组,即补阳还五汤水煎液组(简称补阳还五汤组,1 g生药/m L),强的松水溶液组(简称阳性组,5 mg/m L)和生理盐水组(简称模型组),每组8只,补阳还五汤组以9.24 g/(kg·d)(临床等效剂量)进行灌胃,阳性组及模型组以1 m L/100 g灌服相应溶液,1次/d,连续灌服7 d,采血前禁食12 h,于末次灌胃1 h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后分离血清,将收集到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配制成含药血清浓度分别为5%,10%,20%的培养液备用;体外培养的肺成纤维细胞,分别加入含5%,10%,20%浓度的补阳还五汤药物血清干预,72 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中TGF-βl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的TGF-βl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20%含药血清组,10%含药血清组肺纤维化大鼠成纤维细胞中TGF-β1的表达均有显著减少(P〈0.01),5%含药血清组细胞中TGF-β1的表达有减少趋势,3组不同浓度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作用效果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和20%含药血清组肺纤维化大鼠成纤维细胞中TGF-β1蛋白基因的表达均有显著减少(P〈0.01);10%含药血清组TGF-β1蛋白基因的表达减少(P〈0.05),5%含药血清组TGF-β1蛋白基因的表达有减少趋势,三组不同浓度的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作用效果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补阳还五汤含药血清能够有效抑制TGF-βl及TGF-βl蛋白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肺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李水芹 王振兴 李力 钟振东 王飞关键词:肺纤维化 TGF-Β1 加味三甲散对被动皮肤致敏型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CD4^+CD25^+Treg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加味三甲散对被动皮肤致敏型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CD4+CD25+Treg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氯雷他定组和加味三甲散高、中、低剂量组,后5组均制作被动皮肤致敏模型。造模后氯雷他定组按10 mL/kg剂量灌胃给予氯雷他定水溶液,加味三甲散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38.0、19.0、9.5 g/kg剂量灌胃给予加味三甲散提取浓缩液,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纯净水。每天1次,连续3周。实验结束时,收集各组大鼠血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D4+CD25+Treg mRNA的表达。结果:6组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CD4+CD25+Treg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170,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CD4+CD25+Treg mRNA的表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加味三甲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CD4+CD25+Treg mRNA的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加味三甲散可上调被动皮肤致敏型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异常下降的CD4+CD25+Treg mRNA的表达水平,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功能的缺陷可能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郭静 段渠 杜艾嫒 钟振东关键词:慢性荨麻疹 MUC5B和TOLLIP基因多态性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了解中国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MUC5B和TOLLIP的基因多态性变异状况,探讨其能否作为IPF患者精确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基因生物标志物。方法纳入IPF患者126例,随访并采集患者基线特征、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功能(D_LCO)、影像学变化;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检测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和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CXCL13基线水平;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基因MUC5B rs35705950及TOLLIP rs5743890、rs574389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结果126例IPF患者TOLLIP SNP rs5743890和rs5743894均为AA型,占100.0%;MUC5B SNP rs35705950表达为GG型患者116例,占92.1%,GT型患者10例,占7.9%,未检测到TT型患者。GT型和GG型患者的年龄和未吸烟者的分布趋势无明显差异(P>0.05);与GG型患者比较,GT型患者的FVC、D_LCO和TLC年变化程度,KL-6和CXCL13水平,网格状和蜂窝状病变年变化程度,以及死亡率均明显降低,其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GG型患者(P<0.05)。结论中国IPF患病人群存在基因多态性现象。MUC5B rs35705950和TOLLIP rs5743890、rs5743894基因亚型在中国IPF患病人群中突变率低。GT型较GG型患者肺功能减损和影像学病变进展慢,KL-6和CXCL13水平低,预后较好。 郭璐 钟振东 刘晓姝 蒋才玉 杨雁 杨阳 张静 蒲红 李为民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 基因多态性 预后评估 化瘀散结片对实验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兔基质MMP2及MMP9的影响 2011年 目的 观察化瘀散结片对Dispase Ⅰ诱导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兔视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DipaseⅠ诱导的PVR兔视网膜组织中MMP2及MMP9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观察化瘀散结片对其的影响.结果 治疗28天以后阴性对照组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阳性对照组(P<0.05)、化瘀散结片高、中剂量治疗组(P<0.05~0.01),与化瘀散结片低剂量治疗组比较无差异(P>0.05),提示化瘀散结片能降低PVR兔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且有一定的量效差异.结论 化瘀散结片能降低实验性PVR兔MMP2及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从而抑制PVR的进一步发生发展. 张露 叶河江 王莹 钟振东 吴要华 张晓婷 王文丽关键词:化瘀散结片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基质金属蛋白酶2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兔脊髓的神经毒性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0.75%布比卡因硬膜外镇痛的神经毒性作用。方法选择硬膜外置管成功后的健康家兔25只,雌雄不拘,重2.0-3.0kg,随机均分为五组。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1.5ml;B组:0.75%布比卡因1 ml+生理盐水0.5 ml;D1、D2、D3组0.75%布比卡因1ml+右美托咪定0.1、0.2、0.4μg/kg。硬膜外连续给药3d,继续观察至第7天处死家兔,作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电镜下各组兔脊髓均未见破坏性病变。光镜下D2组有1只,D3组有2只兔的脊髓病变较严重,灰质和白质分界不清,脊髓灰质坏死,神经细胞减少。结论硬膜外给予右美托咪定对兔脊髓和脊神经存在剂量相关性损伤,但本研究剂量硬膜外注药后兔下肢运动功能可完全恢复。 邹振宇 钟振东 杨小霖 李兰洋 任江 宋仕钦关键词:神经毒性 硬膜外 镇痛 电针对失眠模型大鼠焦虑状态及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5 2015年 目的:探讨电针"神门""三阴交"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电针组采用限制性制动法建立失眠模型。造模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同步抓取固定但不进行治疗,电针组电针"神门""三阴交"治疗,每天1次,每次15min,治疗4d。治疗后检测各组大鼠昼夜活动量、高架十字迷宫试验进入开放臂百分数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数,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多巴胺(dopamine,DA)、肾上腺素(epinephrine,EPI)和丘脑、脑干中NE、DA含量。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白昼活动量明显增多(P<0.05),夜晚活动量显著减少(P<0.05),高架十字迷宫试验进入开放臂百分数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数均较空白组明显减小(均P<0.05),模型组血浆NE、DA、EPI以及丘脑和脑干中NE、DA含量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均P<0.05);电针组较模型组白昼活动量明显减少(P<0.05),夜晚活动量显著增多(P<0.05),电针组进入开放臂百分数和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数较模型组明显增大(均P<0.05),血浆NE、DA、EPI以及丘脑和脑干中NE、DA含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电针"神门""三阴交"通过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过度兴奋治疗失眠。 成词松 刘萍 吴绮雯 钟振东 寇君 文培培 诸毅晖关键词:电针 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GK大鼠的发病特征研究 被引量:27 2013年 目的:研究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GK)大鼠的发病特征。方法:以Wistar大鼠(n=12)为对照,从第13周龄起连续监测GK大鼠(n=61)的基础血糖值、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第32周龄时,开展糖耐量试验,进行大便常规和肝肾指数检查,检测血浆中血脂、肾功能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取胰腺和肾脏进行病理检查。结果:GK大鼠在第24周龄时开始发病,血糖稳定地维持在11.0 mmol.L-1以上的高血糖水平,HbA1c水平亦明显升高,至少可以维持到第32周龄;期间还出现类似于糖尿病病人"消瘦"、"多食"、"多饮"等临床症状;死亡率相对较低,仅为11.47%左右。GK大鼠对糖负荷的代谢能力降低,胰腺和肝脏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加重。结论:GK大鼠在第24~32周龄期间发病,具有明显的、稳定的糖尿病发病特征,且死亡率低,有利于开展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的有效性评价研究。 胡泊洋 江道峰 王张 赖先荣 孟宪丽 张艺 钟振东关键词:2型糖尿病 GK大鼠 动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