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菊英
- 作品数:431 被引量:1,715H指数:1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新型非对称、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用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与传统对称性、永久性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SES)比较,评价新型非对称、可降解涂层SES应用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将单纯植入新型非对称、可降解涂层SES的171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单纯植入传统对称性、永久性涂层SES的24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术后1年时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主要研究终点(1年期靶病变失败)的发生率分别为5.8%和5.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靶血管失败等各项次要研究终点指标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随访1年,研究组发生1例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对照组发生3例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和1例晚期支架内血栓,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非对称、可降解涂层SES在行直接PCISTEMI患者的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与传统SES相当,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 郑玉华周斌全张峰钱菊英葛雷樊冰王齐兵黄东马剑英姚康葛均波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有胸痛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行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测定 ,评价这组病人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 12 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获得满意血流频谱病人 [男 6 7例 ,女 5 9例 ,平均年龄 (5 3 1± 13 0 )岁 ],采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技术对左前降支进行血流速度测定 ,并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 18μg后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 (CFVR)。结果 12 6例病人的左前降支的CFVR平均值为 2 71± 0 74,基础冠状动脉平均峰值血流速度 (bAPV)为 (18 7± 7 2 )cm s,充血相平均峰值血流速度 (hAPV)为 (47 7± 15 2 )cm s。其中6 5 1%的病人CFVR低于 3 0 ,与CFVR正常者 (≥ 3 0 )相比 ,这组病人的bAPV较高而hAPV较低。CFVR与基础心率成负性直线相关 (r=- 0 34 8,P <0 0 0 1) ,而bAPV与基础心率呈正性直线相关 (r =0 376 ,P <0 0 0 1)。CFVR和bAPV与血压均无明显相关关系。有无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对CFVR无明显影响。糖尿病患者的CFVR低于无糖尿病的患者 (2 30± 0 47vs 2 80± 0 6 8,P =0 0 44 )。结论 有胸痛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中约 2 3存在微血管功能障碍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受心率的影响 。
- 钱菊英葛均波沈学东D.BaumgartM.HaudeR.Erbel林佑善陈灏珠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多普勒血流储备冠心病
- 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预后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非梗死相关血管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是否增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风险,及风险是来源于CTO病变自身抑或是同时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7年12月期间连续入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合并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比较合并及不合并CTO病变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临床及急诊介入手术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发生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接受急诊PCI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STEMI患者185例,其中合并CTO病变(CTO)组20例(10.8%)。住院期间,CTO组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发生率为65.0%,显著高于无合并CTO病变(无CTO)组的37.6%(P=0.02);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机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的构成比为85.0%,显著低于无CTO组的93.3%(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511±0.120,显著低于无CTO组的0.582±0.995(P=0.02);MACE发生率为30.0%,显著高于无CTO组的10.9%(P=0.02)。CTO病变不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发生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CTO病变的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更为广泛及严重,急诊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的风险增加,因此导致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风险增大,但它不是影响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合并CTO病变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明显减低,提示长期预后不良。
- 刘鸣钱菊英刘学波葛雷张峰张少衡王翔飞王齐兵樊冰葛均波
-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慢性闭塞病变
- 一种方向可调节的双腔冠脉内抓捕器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向可调节的双腔冠脉内抓捕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抓捕器设有双腔微导管,双腔微导管包括两个平行相邻的腔道,一个腔道中穿设有远离操作者的末端抓捕角度可调的抓捕导丝,另一个腔道中穿设有指引导丝。通过本发明进行...
- 陆浩胡亦清姚康常书福李晨光戴宇翔葛雷钱菊英葛均波
- 不同血管扩张剂对急诊介入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比较
- 目的比较不同血管扩张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30例发病12小时之内的AMI患者在行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随机接受梗死相关动脉(IRA)...
- 黄东张峰王翔飞钱菊英葛均波
- 文献传递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最佳时间段的选择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讨论心肌梗死后经冠脉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段.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心肌梗死后1d、1周、2周及4周心脏的组织学改变,并且分别在心肌梗死后1d(n=10)、1周(n=10)、2周(n=10)及4周(n=10)非选择性经冠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或PBS,4周后观察梗死面积大小及瘢痕厚度.超声心动图观察移植前后心功能和重构指标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1d炎症反应最严重,4周时瘢痕扩展并变薄(P<0.05).心肌梗死后1周及2周,细胞移植组梗死面积缩小,胶原厚度增加最明显(P<0.05);2周组心功能改善最明显(P<0.05);1周组其次(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1~2周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得益最大.
- 赵嫣葛均波张少衡钱菊英孙爱军王克强史剑慧胡凯邹云增
- 关键词: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骨髓干细胞移植心肌梗死模型心功能改善冠脉内
- 一种用于双侧冠状动脉序贯造影的Y型六联三通管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双侧冠状动脉序贯造影的Y型六联三通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两个子二联三通管、一个母三联三通管和多个三通阀;母三联三通管设有三个通道,分别与环柄注射器、两个子二联三通管和对比剂瓶连接,通道中设有三通...
- 夏妍陈章炜钱菊英陈傲卢淡泊李苏
- 一种超声引导的心内膜活检穿刺针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引导的心内膜活检穿刺针,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外管、固定钩套管和活检针装置;外管中套设有固定钩套管,外管与固定钩套管的中轴线重合;固定钩套管中设有活检针装置。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超声引导下在选定...
- 章箎程蕾蕾钱菊英
- 文献传递
- 梗死心肌血管微环境对经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干细胞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梗死区侧支循环对冠状动脉(冠脉)内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心肌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结扎猪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2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梗死区侧支循环Rentrop评分,取分值为0(R0)或1(R1)的动物各10头,经冠脉内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或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随机分为R0+BMT,R0+PBS,R1+单个核细胞移植(BMT)和R1+PBS4组(n=5)。结果梗死后6周,R1+BMT组Rentrop积分显著升高;R0+BMT与R1+BMT两组心功能均明显提高,以R1+BMT组最显著;血管新生和移植细胞数量在R1+BMT组最明显。结论冠脉内移植BMMNCs对梗死心肌有修复作用,而梗死区侧支循环的存在放大其疗效。
- 胡海锋葛均波张少衡黄浙勇赵岚孙爱军钱菊英付晗林谨仪徐丹令王克强邹云增胡凯
- 关键词:细胞移植心肌梗死心室功能
- TLR4/NF-κB传导通路在冠状动脉微栓塞后中的作用
-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冠脉介入的方法建立不同剂量的猪冠状动脉微栓塞模型,检测心肌组织的TLR4和NF-κB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TLR4/N F-κB是否也参与了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左室重构、功能损害的过程。方法23头小型猪,采用冠...
- 常书福马剑英钱菊英陈章炜葛均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