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启仑

作品数:59 被引量:276H指数:10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国家908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8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9篇端足类
  • 15篇沉积物
  • 13篇毒性
  • 9篇海洋沉积
  • 9篇海洋沉积物
  • 8篇急性毒性
  • 7篇浮游
  • 6篇近岸
  • 6篇浮游动物
  • 5篇毒性检测
  • 5篇海冰
  • 5篇饵料
  • 4篇单胞藻
  • 4篇单胞藻饵料
  • 4篇野外
  • 4篇野外采集
  • 4篇幼体
  • 4篇活饵料
  • 3篇底栖动物
  • 3篇毒理

机构

  • 53篇国家海洋环境...
  • 6篇大连海事大学
  • 5篇大连海洋大学
  • 5篇国家海洋局
  • 4篇大连水产学院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辽宁省海洋渔...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沈阳化工大学
  • 1篇德州农工大学

作者

  • 59篇闫启仑
  • 17篇王睿睿
  • 16篇陈红星
  • 14篇闫吉成
  • 12篇韩明辅
  • 11篇郭皓
  • 11篇王菊英
  • 8篇马德毅
  • 7篇关道明
  • 6篇王超
  • 5篇王真良
  • 4篇韩建波
  • 4篇卞正和
  • 3篇关春江
  • 3篇韩庚辰
  • 3篇林凤翱
  • 2篇邵魁双
  • 2篇马永安
  • 2篇马玉艳
  • 2篇巩宁

传媒

  • 23篇海洋环境科学
  • 4篇海洋学报
  • 3篇海洋与湖沼
  • 2篇黄渤海海洋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海洋技术
  • 1篇极地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辽宁省环境科...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7篇1999
  • 4篇1998
  • 4篇199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软件的研制与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课题构建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式,应用数据库技术及面向对象的信息系统开发技术,研制了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软件,实现了评价过程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908专项调查数据,用该软件评价了我国近岸海域、近海海域及重点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制作了评价专题图,为海洋生态管理及决策支持提供重要的依据。
许自舟马玉艳闫启仑解鹏飞
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信息系统专题图层次分析法
大李家湾养殖水域浮游动物数量分布被引量:4
2003年
1997年4月至1998年4月对大李家湾养殖水域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大李家湾共鉴定出浮游动物52种,隶属于5门、5纲、15目、33科40属。浮游动物生物量在养殖区内、外月际变化趋势相同,生物量差别不大。1月份生物量最高,11月份最低。在个体丰度上,小型浮游桡足类所占比例较大。同时,分析了浮游动物的分布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王真良杨波闫启仑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态
锦州湾沾污沉积物急性毒性的海洋端足类检验被引量:25
1999年
1992年9月—1993年1月对锦州湾沾污沉积物的海洋端足类急性毒性效应进行了研究。从锦州湾湾顶到湾口沿西南—东北方向每2km等距离采集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应用海洋端足类Ampcliscaabdita对这些样品进行了10d直流式急性毒性检验,检验指标为死亡率。结果表明,五里河河口处受试生物死亡率最高,为100%,从湾顶该河口处沿东北方向随着距离增加,死亡率逐渐递减;笔架山处最低,仅为25%。这一结果与湾内沉积物中化学污染物浓度、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生物量和体内残毒量的分布趋势相吻合。
闫启仑马德毅郭皓DavidJ.HansenWalterJ.Berry
关键词:端足类
海洋沉积物中Zn对底栖端足类生物的毒性被引量:7
2003年
通过分析Zn加标沉积物中酸溶挥发性硫化物与同步提取金属的摩尔浓度差值解释Zn对底栖生物的毒性作用 ,受试生物种选择端足类底栖生物日本大螯蜚 (Grandidierellajaponica) ,使用实验室沉积物 1 0 day急性毒性生物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分析结果表明 ,当酸溶挥发性硫化物与同步提取金属的差值 <0 μmol/g干重时 ,Zn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浓度非常低 ,而且在生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也很少发现生物致死的现象 .相反 ,当二者的差值 >0 μmol/g时 ,Zn在沉积物间隙水中的浓度则明显升高 ,而且在生物急性毒性试验中受试生物致死率迅速增加 .本研究通过将化学数据与生物短期暴露的观察结果相比较 ,支持了使用酸溶挥发性硫化物作为归一化因子预测金属沾污沉积物毒性的方法 .
韩建波马德毅闫启仑王菊英许道艳陈淑梅陈红星阎吉成
关键词:JAPONICA生物毒性ZN同步提取金属海洋沉积物
多氯联苯CB-28对牙鲆肝脏中EROD活性的诱导作用研究被引量:13
2003年
将牙鲆作为受试生物,暴露于不同浓度梯度的多氯联苯CB-28中72h后,发现受试生物肝脏内的EROD活性随着加标量的增加显著上升,并与污染物浓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牙鲆肝脏内的EROD活性与环境中特定污染物浓度之间存在着定量响应关系,EROD的这个特性可以作为评估海洋生态环境健康的预警指标.同时也讨论了EROD活性测定的最佳实验条件,并剖析了EROD活性作为监测指标应用的局限性.
王菊英霍传林韩庚辰李月秋闫启仑
关键词:多氯联苯EROD牙鲆生物效应细胞色素P450
基于PSR框架的典型海湾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方法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本文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我国典型海湾的,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指标框架的富营养化综合评价体系。该体系的评价指标包括营养物质压力指标、富营养化初级症状指标、富营养化次级症状指标和富营养化其他症状指标,并以渤海湾生态监控区为例对其2005—2006年水质状况进行了富营养化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2005-2006年渤海湾生态监控区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的状态。
吴迪王菊英马德毅闫启仑郭皓
关键词:海湾富营养化
菲律宾蛤仔对Cd加标沉积物的蓄积实验被引量:6
1999年
研究了菲律宾蛤仔在加标沉积物中对Cd的蓄积。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Cd加标沉积物中,菲律宾蛤仔的蓄积量不同,在相同的时间Cd浓度越高,蛤仔的蓄积量越大。随着时间的增加,蓄积量也随着增大。快速蓄积30×10-6左右。
韩明辅贾树林闫启仑陈红星闫吉成曹丽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海洋污染生物监测
近岸海域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实例被引量:4
2012年
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现阶段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现状的基于水、沉积物和生物三大介质污染状况的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综合状况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评价及等级分级标准的确定、评价流程的确定等内容。用所建立的综合评价体系对锦州湾海域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锦州湾海域总体状况较差,受到了严重污染,与锦州湾海域的实际污染状况相符,验证结果表明了该综合评价体系的适用性。
胡莹莹王菊英刘亮霍城张志峰闫启仑姚子伟樊景凤
关键词:综合评价
水母暴发的生物修复对策被引量:8
2007年
近年来,霞水母(Cyanea nozakii)、口冠水母(Stomolophus nomurai)在我国的东海、黄海、渤海以及韩国、日本沿岸均出现过大范围暴发现象,且暴发次数、暴发范围以及持续时间呈上升趋势。本文分析了海域富营养化以及N、P营养盐比例失衡等为水母暴发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湿地,增殖植物,以吸收N、P等营养盐类;近岸增殖大型海藻等生物修复对策。
关春江卞正和滕丽平闫启仑
关键词:生物修复
温度对底栖端足类河蜾蠃蜚(Corophium acherusicum)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河蜾赢蜚(Corophium acherusicum)生长发育的适温范围为15~25℃,最适温度为20℃。在适宜范围内实验室恒温培养的河蜾赢蜚生长优于自然环境。本文较细致的记录了河蜾赢蜚的发育状况,在适宜范围内河蜾赢蜚幼体的发育随温度的提高而加快。研究结果表明,河蜾赢蜚实验室培养温度宜选择在15~25℃,用其进行沉积物毒性生物检测的实验温度宜选择在20℃。
王超王睿睿闫启仑陈红星闫吉成
关键词:端足类温度存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