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顺
- 作品数:76 被引量:1,057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吐鲁番盆地天然草场资源评价及其合理利用被引量:4
- 1994年
- 本文讨论了吐鲁番盆地天然草场类型及其资源评价、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合理利用的意见。
- 贾宝全阎顺
- 关键词:吐鲁番盆地草场资源资源评价
- 罗布泊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化(英文)被引量:21
- 2000年
- 新疆罗布泊干涸湖盆中的 K1钻孔揭示 :1 0 0 .2 m的沉积剖面共有 92个自然沉积层 ,划归1 6个沉积旋回 ,包括了早更新世以来的各时期沉积。据划分的 1 5个孢粉组合带及古地磁、14 C、岩石地层资料综合分析 ,早更新世该区曾发育森林—草原植被 ,早更新世末 ,强烈的构造运动使该区下更新统变形 ,上覆的中更新统与下更新统间呈不整合接触。中更新世 ,荒漠和荒漠草原交替出现 ,地层中有大量膏质泥岩和石膏。晚更新世以来 ,在干旱气候的控制之下 ,植被以荒漠为主 ,并有较显著的波动。在盛冰期 ,该区为荒漠草原类型。全新世属典型荒漠植被。需要指出 ,地质历史时期 ,该区环境演变受气候变化制约 ,而今罗布泊的干涸则是由于人类活动对入湖水量的巨大干扰而造成的。
- 阎顺穆桂金许英勤
- 关键词:孢粉环境演变第四纪植被
- 西域硅化木园风景区旅游资源及开发被引量:5
- 1997年
-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以其拥有规模庞大、保存良好的多种类化石,奇异的地貌形态、具特殊鸣沙效应的沙山以及神密的荒漠野生动植物构成与我国东部完全不同的旅游区,合理开发该区旅游资源将形成新疆新的旅游业拳头产品,带来丰厚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 阎顺杨云良杨兆萍许英勤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旅游资源旅游开发风景区
- 新疆旅游饭店等级、规模、空间结构的分析与对策被引量:29
- 2004年
- 旅游饭店的档次结构、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特征是衡量旅游饭店业和地区旅游业供给特征的重要指标。本文从档次、规模、空间分布等多角度分析新疆旅游涉外饭店的发展现状 ,发现新疆旅游饭店的产业规模逐渐扩大的同时 ,旅游饭店等级、规模及空间结构等却存在诸多不合理性。从国内外旅游饭店业发展的经验分析 ,如果不妥善处理这种不合理性 。
- 张海霞阎顺张旭亮
- 关键词:空间结构旅游行业利润可持续发展
- 新疆自然地名特征被引量:7
- 2010年
- 从语种(言)、自然地名通名的自然属性、时段、自然地名专名渊源等四个方面对选取的新疆1120个重要自然地名进行分类,在分类统计的基础上,运用地名语言分析学和地理学相关原理方法分析得出新疆自然地名特征。研究发现:以山体类和水体类自然地名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0.5%、35.3%,尤其以山脉(272条)和河流(214条)类自然地名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4.3%、19.1%。通名名称的数量及其出现的早晚与人们关注程度以及自然学科研究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各民族的聚居及迁徙使新疆自然地名具有浓厚的民族性。自然地名存在10种以上民族语地名以及其他古语和合璧语地名分布的独特现象,各民族对自然地名专名和通名称谓不尽相同。在新疆的自然地名中存在着大量地名通名的叠加,如"塔格山"、"郭勒河"、"库木沙漠"、"布拉克泉"等。民族语地名的空间分布和当地居民的民族成分存在很大的相关性。维吾尔语自然地名的53.6%都分布在和田和喀什地区;哈萨克语自然地名的73.2%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县、阿勒泰地区和哈密地区;蒙古语自然地名的64.3%分布在阿勒泰、博尔塔拉、巴音郭楞和伊犁等地、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96%的自然地名是蒙古语地名,克孜勒苏自治州的柯尔克孜语地名占到柯尔克孜语总地名的81.6%。自然地名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演替性(历史阶段性),保存至今的古语地名仅占2.9%,语源较为复杂并且一些古老的地名在使用过程中已被取代或消失;近现代地名数量最大,并且语种明显易于区别。自然地名专名类型复杂多样,共计13类,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新疆的资源概况、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或生产方式等,其中以地物、形态、地名以及颜色类居多;在颜色类中又以黑色、白色最多。文章对新疆现存自然地名存在的问�
- 聂学艳阎顺
- 关键词:类群自然属性
- 区域旅游形象主导因子的提取程序之探讨——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被引量:26
- 2004年
- 旅游地能否在激烈的竞争脱颖而出与是否拥有一个鲜明的旅游形象休戚相关。目前 ,我国旅游形象策划工作存在严重的主观性倾向。从旅游形象构成因子、影响因子及旅游动机出发 ,通过预备阶段获取所有可能的形象因子 ,通过精化阶段将形象因子赋值 ,通过提取阶段提取旅游形象主导因子 ,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加以论证 ,旨在为更客观的开展旅游形象设计工作提供一个程式化的建议。
- 张海霞阎顺张旭亮
- 关键词:旅游形象TDI乌鲁木齐
- 以地图为基准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及其旅游价值被引量:5
- 1992年
-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以下简称“亚心”)属特殊地理位置,确定“亚心”位置,开发“亚心”旅游地,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而且对新疆社会、经济、特别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1.分析确定了用彭钠投影的亚洲地图为“亚心”测算的基础地图。2.分析确定了亚洲大陆西部的边界线。3.探讨了用电子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测算大陆中心点的科学方法,并得到准确的测算结果。4.“亚心”点及其周围独特的环境具有强烈的旅游吸引力。5.“亚心”点具备优越的区位条件。6.开发“亚心”旅游地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 刘琳阎顺刘铁
- 关键词:旅游乌鲁木齐地图
- 新疆吉木萨尔县四厂湖剖面孢粉分析及其意义被引量:10
- 2003年
- 根据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沙漠内部四厂湖剖面沉积物中的孢粉分析,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分析和历史资料记录,揭示了该处近1000多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该地近1000多年以来,植被经历了由荒漠植被演替为浅湖和沼泽植被,又回到荒漠植被的3个阶段.而在广域上,一直是荒漠植被,与现代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的荒漠植被相当.该地在唐朝以前已经有沙漠发育,在唐朝中期—元朝,这里有发源于东天山河流的尾闾湖存在,唐朝—元朝将近400~500年间,可能是气候相对比较湿润的阶段.在清朝,尾闾湖主要出现在现沙漠南缘.在近50年,由于下新湖水库等水利工程的修建,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缘的小湖完全干涸.四厂湖剖面反映了沙漠南缘相对稳定,虽有向南移动趋势,但移动速度较缓,说明气候变化不大,后期水系的明显变化是由于人为影响的结果.
- 阎顺孔昭宸杨振京
- 关键词:天山北麓孢粉分析植被
- 中全新世以来乌鲁木齐东道海子B剖面沉积物源探讨与分析被引量:12
- 2005年
- 用激光粒度仪对乌鲁木齐河尾闾的东道海子B剖面样品进行测试,获得机械组成的原始数据。样品粒度分布频率曲线可以分为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曲线反映了不同的碎屑物源组成和不同的沉积环境:在该剖面正态尖峰代表风沙物源,偏态宽峰代表河水物源,正态尖峰和偏态宽峰的叠加代表风沙物源与河水物源的混合,鞍状宽峰可能与深水环境有关。整个剖面反映了从约5000aBP到约200aBP湖面逐步扩大、湖水加深,碎屑物源由以风沙补给为主,逐步转为水源碎屑的趋势。剖面下部的风沙沉积层代表全新世大暖期晚期的暖干环境。约自4500aBP碎屑物源反映湖面开始扩张,4500至3100aBP显示3次快速气候波动,3100aBP之后水深增加,除1980aBP前后显示有短暂的风沙活动之外,主要反映河流碎屑入湖变化情况和湖水水深变化。
- 马妮娜穆桂金阎顺
- 关键词:剖面沉积物源中全新世全新世大暖期机械组成风沙活动
- 天山北麓历史时期的环境演变信息被引量:4
- 2002年
- 近 2 0 0 0年以来 ,天山北麓的气候有冷暖干湿波动 ,但总体干旱的基本面貌未发生根本变化。植被在森林的上下界限、平原河谷林的发育程度、平原低地草甸的面积上 ,随气候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山地生态系统比较稳定 ,平原生态系统相对不稳定。尤其是平原河流和湖泊抗干扰性极差 ,容易发生改变 ,同时也引起局地小气候及生物群的变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平原地区的水系变化很大 ,河流流量减少、流程缩短、尾闾湖消失、地下水位降低、扇缘溢出带北移等成为普遍现象。天山北麓是自然绿洲发育比较好的地带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绿洲大多为人工绿洲取代 ,自然绿洲功能弱化 ,基本失去了改善荒漠环境、生物栖息地、保护荒漠区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该区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有人为活动 ,早期以狩猎、牧业活动为主 ;中期以牧业为主 ,农业为辅 ;后期以农业为主 ,牧业为辅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有相当长的时间。清朝以来 ,尤其是解放后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急剧加强 ,成为近代环境变化的主导因素 ,主要表现在对水的控制而产生的一系列水系、植被。
- 阎顺
- 关键词:天山北麓历史时期环境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