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化学特征
  • 3篇硫矿
  • 3篇硫矿床
  • 3篇矿床
  • 3篇
  • 2篇地质
  • 2篇地质地球化学
  • 2篇地质地球化学...
  • 2篇
  • 2篇
  • 1篇优质高产
  • 1篇闪长岩
  • 1篇水稻
  • 1篇水稻产区
  • 1篇水竹
  • 1篇同位素
  • 1篇同位素地球化...

机构

  • 5篇石家庄经济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冯景志
  • 5篇王聪颖
  • 5篇陈文韬
  • 5篇王金芳
  • 4篇李红阳
  • 3篇杨竹森
  • 3篇侯增谦
  • 2篇蒙义峰
  • 1篇袁万明
  • 1篇杨秋荣

传媒

  • 1篇地球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黄金科学技术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黑龙江五常水稻产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对黑龙江五常地区的土壤类型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五常水稻产区特定的土壤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特征是该区水稻优质高产的主要原因。
王金芳冯景志李红阳王聪颖陈文韬
关键词:水稻土壤地球化学优质高产
甘肃大水闪长岩型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5
2009年
大水金矿床产在闪长岩体内和接触带以及附近灰岩中,地表广泛分布闪长岩脉和红褐色赤铁矿化灰岩,氧化带下部发育大量的微细粒浸染状、细脉状黄铁矿。黄铁矿中微量元素Co/Ni比值范围为1~5,与岩浆成因的黄铁矿Co/Ni比值相吻合;各种矿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闪长岩脉接近,而与地层灰岩差别较大,揭示成矿物质的来源与闪长岩脉有关;黄铁矿的3δ4S为-1.8‰^+4.1‰,平均+2.4‰,反映为深源硫;方解石的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后期有改造的大气降水参与。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大水金矿床是以闪长岩为主要成矿物质来源,以岩浆水为主要成矿流体的富硫化物的闪长岩型金矿床。
王金芳冯景志王聪颖陈文韬李红阳袁万明
关键词: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安徽水竹岭铜-铁-金-硫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2010年
水竹岭铜-铁-金-硫矿床发育上部层状矿体和下部脉状矿体。上部层状矿石重晶石δ34S值为+19.9‰。上部层状矿石黄铁矿δ34S值为+0.9~+5.8‰,下部脉状矿石黄铁矿δ34S值为+3.2~+6.4‰。下部脉状矿体中方解石的δ18O值为+13.3‰,δ13C值为1.2‰,上部层状矿石白云石的δ18O值为+14.1‰,δ13C值为2.2‰。下部脉状矿石和矿化岩石中黄铁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平均值分别为18.2241、15.5245和38.2289;上部层状矿石中黄铁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平均值分别为18.0692、15.5020和38.1232。从下部脉状矿石到上部层状矿石,黄铁矿的δ34S值、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平均值逐渐降低,δ18O值和δ13C值等逐渐增高。地质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水竹岭铜-铁-金-硫矿床为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因,揭示了块状硫化物矿床的二元结构性。
李红阳冯景志王金芳侯增谦杨竹森王聪颖陈文韬
安徽铜陵天马山金硫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安徽铜陵天马山金硫矿床发育上部层状矿体和下部网脉状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垂向变化和二元结构性。从下部网脉状矿化岩石到上部层状矿石,Pb、Zn、Au、Ag、As、Hg等含量和δ18O值总体逐渐增高,Cu、Mo、Cr、Co、Ni、REE等含量和成矿温度499℃→65℃及δ34S值总体呈逐渐降低趋势。黄铁矿的δ34S值为+4.0‰~+9.6‰,上部层状块状矿石中方解石和石英的δ18O平均值为+13.7‰,下部网脉状矿化岩矿石中脉石英或全岩δ18O平均值为+12.3‰。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天马山金硫矿床为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因。
杨秋荣王金芳冯景志侯增谦杨竹森蒙义峰王聪颖陈文韬
关键词:地质地球化学
安徽峙门口铜—铁—金—硫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2010年
峙门口铜—铁—金—硫矿床发育上部层状矿体和下部脉状矿体。上部层状矿石重晶石的δ^(34)S值为+14.10‰~+18.90‰。上部层状矿石黄铁矿和方铅矿的δ^(34)S值为+3.50‰~+5.84‰,下部脉状矿石黄铁矿的δ^(34)S值为+4.80‰~+6.80‰。下部脉状矿石中脉石英的δ^(18)O值为+14.3‰~+1 8.5‰,δ^(30)Si值为-0.3%0~-0.2‰。下部脉状矿石黄铁矿Re/Os比值为78.342~175.540,上(顶)部层状矿石中黄铁矿Re/Os比值为62.298~169.545。从下部脉状矿石到上部层状矿石,δ^(34)S值、Re/Os比值和流体包裹体温度249 ℃→97 ℃逐渐降低,^(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平均值和Os_总、Re、^(187)Re等含量逐渐增高。矿石黄铁矿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303±33 Ma。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峙门口铜—铁—金—硫矿床为海底热水喷流沉积成因。
李红阳王金芳冯景志侯增谦杨竹森蒙义峰王聪颖陈文韬
关键词:地球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