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玉

作品数:8 被引量:77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
  • 2篇野生
  • 2篇野生型
  • 2篇水稻
  • 2篇突变体
  • 1篇代谢
  • 1篇养分
  • 1篇植物
  • 1篇植物修复
  • 1篇砷代谢
  • 1篇砷污染
  • 1篇水稻突变体
  • 1篇土地可持续利...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养分
  • 1篇土壤质量
  • 1篇拟南芥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开发
  • 1篇农业开发区

机构

  • 5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5篇陈玉
  • 3篇徐玉新
  • 3篇朱永官
  • 3篇段桂兰
  • 2篇王利红
  • 2篇孟祥燕
  • 1篇张卫
  • 1篇董妍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山东济南高新农业开发区土壤状况研究
2009年
以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农业开发区为研究区,测定其土壤质量和土壤养分,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研究高新农业开发区土壤质量和土壤养分的状况,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济南市高新农业开发区土壤质量总体良好,但土壤镉含量在0.072-0.695mg/kg之间,0-20cm和20--40cm土层均有20%的样品属于Ⅲ级,已对土壤构成污染。土壤砷含量在3.95-21.3mg/kg之间,O-20cm土层40%的样品属于Ⅱ级,10%的样品属于Ⅲ级,20-40cm土层60%的样品属于Ⅱ级,个别研究点轻度污染;(2)研究区土壤养分状况良好,但缺磷、少氮,有机质含量较低(7.78-15.62g/kg),尤其是有效磷属低下水平(1.2-17.9mg/kg),尚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有一定差距。
徐玉新陈玉张卫
关键词:农业开发区土壤质量土壤养分重金属土地可持续利用
拟南芥、水稻突变体与野生型砷吸收和转运的差异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含砷化学物质的不断应用,砷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严重问题,土壤、大气和水体中的砷污染也正危胁着作物生产和人类的健康。因此,研究植物砷的吸收和转运机制,减少或者消除砷的污染和毒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陈玉
关键词:拟南芥水稻突变体
文献传递
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被引量:26
2007年
砷污染是全球环境热点问题之一,土壤砷污染治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随着不同砷超富集植物的发现,植物修复技术因其投资和维护成本低、不易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深入理解超富集植物体内砷代谢和富集机制是有效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来治理砷污染土壤的关键.近年来,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蜈蚣草(P.vittata)对砷的吸收和转运能力显著高于非超富集植物,转运到地上部的砷主要储存在羽叶细胞的液胞中;蜈蚣草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和五价砷(As(V))还原能力;菌根共生有利于蜈蚣草的生长和砷的富集.有关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砷酸盐还原酶基因(PvACR2)和植络素合成酶基因(PvPCS1)都被克隆并表征,cTPI同源基因(PV4-8)也被证明具有将As(V)还原成三价砷(As(III))的功能.尽管植物超富集砷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迅速进展,但至今学术界仍没有全面理解为什么这些蕨类植物具有超富集砷的功能,相关功能基因、酶和转运蛋白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段桂兰王利红陈玉孟祥燕董妍朱永官
关键词:蜈蚣草超富集植物修复
水稻砷污染健康风险与砷代谢机制的研究被引量:35
2007年
水稻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目前稻米主要生产区(东南亚地区)的土壤和灌溉水砷污染严重,导致稻米中砷的积累。砷在稻米中的积累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所以,稻米砷污染问题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比较突出且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减少水稻对砷的吸收、控制水稻体内砷向籽粒转移、降低籽粒中砷的生物有效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因此,深入理解水稻对砷的吸收、体内转运和转化等代谢机制非常有必要。近年来有关水稻对砷的吸收和体内砷代谢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表明,水稻根系通过磷吸收通道吸收五价砷(As(Ⅴ)),水通道吸收三价砷(As(Ⅲ))。进入水稻体内的砷,一部分由地下部转运到地上部,其中一部分进一步被转运到水稻籽粒中。根表铁膜能抑制水稻对As(Ⅴ)的吸收和向地上部的转运。在水稻的地下部和(或)地上部还存在着As(Ⅴ)还原、As(Ⅲ)甲基化等砷形态的转化过程。最近,水稻砷酸盐还原酶基因已经被克隆和表征。
段桂兰王利红陈玉徐玉新孟祥燕朱永官
关键词:水稻甲基化
不同磷浓度下水稻短根突变体与野生型对五价砷吸收和转运的差异被引量:10
2007年
为研究水稻根形态及磷营养状况对水稻吸收和转运五价砷的调控作用,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外部磷浓度(0、10、50、150、300μM KH2PO4)下水稻(Oryza sativa L.)短根突变体与野生型短期内对五价砷(10μM Na3AsO4)吸收和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稻根形态(短根突变体与野生型)和磷营养状况均能对水稻吸收和转运五价砷产生显著影响:1)磷能竞争性抑制水稻对五价砷的吸收,随营养液中磷浓度的增加,水稻地上部和地下部五价砷含量、单位根干重砷吸收量(根系砷吸收能力)均显著降低;2)水稻短根突变体对五价砷的吸收能力低于野生型,但转运能力高于野生型.
陈玉段桂兰朱永官徐玉新
关键词:转运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