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玉琳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院士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家蚕
  • 2篇蛋白
  • 2篇丝腺
  • 2篇突变种
  • 2篇基因
  • 2篇ND
  • 1篇动蛋白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丝胶
  • 1篇丝胶蛋白
  • 1篇丝素基因
  • 1篇启动子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研究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核
  • 1篇抗体

机构

  • 6篇西南大学

作者

  • 6篇陈玉琳
  • 4篇刘春
  • 4篇夏庆友
  • 2篇韩宇
  • 2篇张美蓉
  • 2篇徐汉福
  • 1篇魏丽婉
  • 1篇代方银
  • 1篇高志宏
  • 1篇任静波
  • 1篇侯勇
  • 1篇赵萍
  • 1篇李春峰
  • 1篇刘品彦
  • 1篇荣海博

传媒

  • 3篇蚕学通讯
  • 1篇国际学术动态
  • 1篇重庆市蚕丝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家蚕转基因研究及肌动蛋白A3启动子的表达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通过显微注射法,将转基因栽体pBcA3EG及辅助质粒pA3H导入产后1h的蚕卵,在G_1代获得家蚕转基因的阳性个体。通过对G_2代转基因蚕基因组的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获得的该转基因品系为EGFP基因的单拷贝插入。同时对G_2代个体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进行荧光观察,发现EGFP在转基因家蚕幼虫期的表达较其它时期强,而幼虫时期强烈的EGFP主要由中肠组织的杯形细胞高量表达所致。这些结果初步表明A3启动子在家蚕的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存在表达的活性差异。
刘春徐汉福陈玉琳李春峰张美蓉夏庆友
关键词:家蚕转基因PIGGYBAC启动子
家蚕丝素轻链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本研究通过用回收纯化的Fib-L蛋白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多克隆抗体,通过与家蚕大造5龄5d的10个不同组织进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制备的Fib-L抗体能识别在后部丝腺特异合成的Fib-L蛋白,表明该抗体有较好的特异性。利用此抗体进行丝腺组织的免疫组化,经抗体的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和条件探索,发现当Fib-L一抗在1∶50和荧光二抗1∶1000的条件下得到理想的免疫组化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二抗标记的绿色荧光。以上结果显示,本实验成功制得Fib-L蛋白抗体,获得丝腺组织免疫组化的一些重要参考信息,为家蚕丝腺功能基因的研究及细胞定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春韩宇荣海博侯勇陈玉琳高志宏夏庆友
关键词:丝素基因多克隆抗体WESTERN
昆虫科学与昆虫产业
2020年
2019年7月2~6日,第四届国际昆虫基因组学大会暨第七届国际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南大学、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昆虫学会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由西南大学生物学研究中心、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及柑桔主要病虫害持续控制基础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联合承办。会议以"昆虫科学与昆虫产业"为主题,旨在促进交流昆虫基因组学、昆虫生理生化、昆虫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探讨害虫防治和昆虫产业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陈玉琳
关键词:昆虫分子生物学昆虫基因组害虫防治
红色荧光标记载体pBacA4DsRed的构建及其在蚕卵中的瞬时表达
本实验在昆虫piggyBac转座子载体体系上,以家蚕肌动蛋白基因A4做为启动子,利用RFP作为报告基因,建立了一套快速检测DsRed表达及筛选转基因家蚕阳性个体的体系.
张美蓉陈玉琳徐汉福刘春赵萍夏庆友
关键词:家蚕红色荧光蛋白
文献传递
家蚕茧丝突变种Nd<'x>突变机理初步研究
丝腺是家蚕唯一能合成、分泌绢丝物质的外分泌腺,也是昆虫中蛋白质合成能力最强的生物器官,因而它是整个蚕丝业的生物学基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家蚕丝腺从形态和功能上可分为前部丝腺(ASG)、中部丝腺(MSG)和后部丝腺(PS...
陈玉琳
关键词:家蚕丝腺丝胶蛋白基因表达
文献传递
家蚕茧丝突变种Nd的丝腺发育形态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裸蛹(Nd:25-0.0)其突变性状表现为绢丝腺退化及不能正常吐丝结茧,基因位于与丝素重链同在的第25号染色体的0.0座位。在本研究中,选用Nd-s及大造作为对照,解剖不同发育时期丝腺,经DAPI染色后计数其丝腺细胞数和观察丝腺细胞的发育情况。蚁蚕时期丝腺细胞数的统计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中部丝腺和后部丝腺在细胞数目上并无显著性差异;而在5龄初期,Nd后部丝腺的发育明显比对照发育慢,特别是在长度上;对丝腺细胞核的染色观察发现,5龄期,Nd突变种的中部丝腺的细胞核分裂与对照相比无差异,均呈树突状分裂;而后部丝腺细胞只发生纵向扩展,无正常家蚕丝腺细胞的树突状分裂。对fib-H基因末端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该突变在fib-H末端的半胱氨酸位点也没有发生突变。由此认为,该突变种丝腺的退化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数减少或者发育过程中萎缩,而是后部丝腺细胞核的分裂过程发生异常从而造成后部丝腺的短小,推测该突变基因与细胞核的分裂有关。
刘春陈玉琳代方银韩宇魏丽婉刘品彦任静波夏庆友
关键词:后部丝腺细胞核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