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毅
- 作品数:25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我国未成年刑事被害人保护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随着法治的进步,国内外学术界与司法界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但相比之下却忽视了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未成年刑事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对象,身心均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更需要特殊的保护与救助。实践中,未成年刑事被害人保护措施严重缺失,立法保护不足、司法保护不力、配套机制欠缺,使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经常处于危险的边缘,既不利于社会关系的修复,也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为了保障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亟需加强立法和司法保护、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此来构建合理的未成年刑事被害人保护机制。
- 陈立毅
- 关键词:司法
-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之检视
- 2021年
- 近年来,我国为完善国际追逃追赃法律体系,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写入刑事诉讼法"特别程序",因该程序规定过于粗疏、原则等导致适用其"追赃挽损"的案例屈指可数,未能使该程序扎根于司法实践。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适用善意取得且应由利害关系人承担证明责任,"属于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产"可采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启动该程序不以够罪为前提。
- 陈双玲陈立毅
- 关键词:溯及力善意取得证明标准
- 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2015年
-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起诉便宜主义的产物,其出现与发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对整个刑事程序的完善也大有裨益。我国各地检察机关于1992年开始了附条件不起诉的试点工作,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也正式确立了针对未成年人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但囿于立法、理论与实践的各种因素,现行制度的运行状况并不乐观,比如与酌定不起诉界限模糊,适用条件过于严苛,限制性义务规定粗糙,监督制约力度不足,考察帮教制度缺失等。为使该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保障犯罪人的合法权益,亟须进一步细化酌定不起诉与附条件不起诉的界限,扩大该制度的适用范围,细化限制性义务规定,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相关帮教考察制度。
- 陈立毅张春利
-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酌定不起诉帮教
-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制度研究
- 2015年
- 为了挽救失足的未成年人,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我国法律规定了未成年犯从宽的量刑情节。检察机关在追诉未成年人犯罪时如何在现有司法的基础上针对未成年犯的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量刑建议,以实现对未成年犯"教育、感化、挽救"的目的,成为司法实践的研究热点。当前,从未成年犯量刑制度的现状出发,可以探讨我国量刑建议制度运行以来取得的成就及未成年犯量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实施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制度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制度的建议,以推动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制度的完善。
- 陈立毅
- 关键词:未成年人量刑建议
-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证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样本
- 2017年
- 2012年《刑事诉讼法》实施4年以来,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暴露出适用范围过窄、附加条件过于模糊、监督制约机制缺失等立法问题以及与酌定不起诉的界限不明、异地帮教机制不健全、司法资源紧缺、执法理念落后等司法问题。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应该通过取消案件类别限制、提高刑度要件来扩大适用范围,采用“必要+选择”的立法模式明确附加条件,确定酌定不起诉的优先适用地位,整合社会力量,成立专门帮教组织,建立健全监督救济机制。
- 陈立毅
- 关键词: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犯罪
- 论实质性派生品种之判断——从1991年UPOV公约的解释与应用谈起
- 2023年
-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正式引入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在判定实质性派生品种时,“由派生引起的性状差异”包含基本性状的差异,但该差异实质上等同于原始品种的基本种性状。对“等同”之认定参照适用“全面覆盖原则”,适用三步检验法:一、是否从原始品种之中派生而来,但是由派生产生了基本性状上的差异?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产生性状差异的派生技术是否在行业领域内具有显而易见性?三、如果是,实质性派生品种的基本性状是否能达到甚至超越前一品种的市场效果或在某些特征方面能起到替代或略胜一筹?如果是,那么该品种则属于实质性派生品种。而防止原始品种育种者滥用针对实质性派生品种的拒绝许可使用权,实质性派生品种的育种者也可以申请获得强制许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 陈立毅黄铄媛
- 关键词:性状差异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量刑规范化的反思与完善——基于法经济学思维视角
- 2022年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主体之间存在博弈思想和行为。在博弈的过程中,各种内外部因素之间的制约,影响着决策的形成。在制度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要平衡各方利益,量刑规范化可为各方博弈提供一个可预测的基础。当前可行的做法是:对司法部门需减少考核指标的机械压力,适当增加信息的沟通,营造有利于能动履职的环境;提升司法人员综合素养和工作能力,奠定履职基础;善于利用案例提供参考,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过程中的量刑规范化。
- 陈立毅覃颖
- 关键词:法经济学量刑规范化博弈
- 我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构建被引量:1
- 2016年
-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是新时代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创新的重要环节,符合刑罚的终极目的和未成年人刑事政策,还有利于消除"标签效应",使其真正回归社会。未成年人犯罪封存制度已经被我国立法确立,但由于该规范本身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与现行的其它法律法规存在冲突等原因,导致其在司法实践中的贯彻落实和作用发挥存在困境。需要进一步细化这一制度的具体规则,调整相应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对其未来走向进行审视,应当由未成年人犯罪封存走向前科消灭,以适应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 陈立毅
-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
- 论行政机制在污染环境犯罪治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在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中,行政治理体系作用重大,不仅担当环境保护、环境监管、环境行政执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等诸多行政职能,还需要将环境监管执法中发现的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案件移送处理。可以说,行政机制既是污染环境犯罪查处的前端机制,也是污染环境犯罪制裁的末端机制。在污染环境犯罪治理中,行政机制可以发挥启动刑事程序、协助司法机关查处犯罪案件、协助制裁污染环境犯罪的行为、协助完成污染环境犯罪判决的执行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引导机制完善工作,健全具有预防作用的行政监管执法机制,构建污染环境犯罪的案后行政追责机制,完善环境执法与刑事诉讼衔接的程序设计,构建行之有效的污染环境犯罪治理行政机制,实现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能力现代化,遏制污染环境犯罪发生。
- 陈立毅
- 关键词:行政机制
- 生态文明法治理论视野下环境犯罪治理被引量:1
- 2023年
- 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组成部分,在环境犯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在理念现代化层面,环境犯罪治理确立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思想、风险预防原则以及系统治理方法的指导地位。在制度现代化层面,和谐共生价值观孕育了生态学的人类中心主义法益观,风险预防原则推动了环境犯罪立法的扩大化与前置化,系统治理方法决定了环境犯罪治理的整体性与公共性。环境犯罪治理应更加审慎地实现风险预防,警惕对法益保护的背离,保障部门法之间的合理衔接。
- 陈立毅季晨佳
- 关键词:环境犯罪法益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