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雪玲

作品数:100 被引量:309H指数:10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兵团博士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5篇文化科学
  • 9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8篇细胞
  • 23篇棘球蚴
  • 18篇小鼠
  • 17篇细粒棘球蚴
  • 14篇教学
  • 10篇多态
  • 9篇内皮
  • 9篇巨噬细胞
  • 9篇哈萨克族
  • 8篇遗传多态
  • 8篇体外
  • 8篇间充质
  • 8篇STR位点
  • 7篇血管
  • 7篇遗传多态性
  • 7篇生物学
  • 7篇微生物学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6篇医学微生物
  • 6篇医学微生物学

机构

  • 85篇石河子大学
  • 37篇石河子大学医...
  • 10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铜仁学院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石河子医学院
  • 2篇大连市中心医...
  • 2篇石河子市人民...
  • 1篇西北大学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石河子大...
  • 1篇铜仁市人民医...

作者

  • 97篇陈雪玲
  • 47篇吴向未
  • 20篇侯隽
  • 13篇印双红
  • 13篇董丹
  • 10篇徐芳洁
  • 10篇王小芳
  • 9篇陈小林
  • 8篇宋土生
  • 8篇唐慧
  • 8篇黄辰
  • 7篇许健
  • 7篇王仙
  • 7篇李生斌
  • 6篇袁育康
  • 5篇牛建华
  • 5篇贺亚玲
  • 5篇张旭勇
  • 5篇吴万贵
  • 5篇王艳杰

传媒

  • 12篇农垦医学
  • 10篇中国免疫学杂...
  • 9篇石河子大学学...
  • 4篇中国寄生虫学...
  • 4篇免疫学杂志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教育信息化论...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解剖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10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腐酚对小鼠肝多房棘球蚴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黄腐酚对小鼠肝多房棘球蚴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0只肝脏感染多房棘球蚴后30 d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溶剂组、黄腐酚组,每组10只;另设健康对照组(10只)。黄腐酚组每周经腹腔注射黄腐酚10 mg/kg,溶剂组腹腔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健康对照组和感染组不作任何处理。治疗60 d后安乐处死各组小鼠,称量各组小鼠肝湿重和多房棘球蚴囊湿重,计算囊湿重抑囊率。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制备肝病理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肝多房棘球蚴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肝多房棘球蚴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VEGF和微血管密度-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蛋白(MVD-CD34)的蛋白表达水平,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结果黄腐酚治疗60 d后,黄腐酚组小鼠囊湿重为(0.458±0.068)g,低于感染组的(1.088±0.274)g和溶剂组的(1.973±0.213)g(均P<0.05);黄腐酚组囊抑制率为57.7%(63/109),高于溶剂组的10.4%(11.5/109.8)和感染组的0(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黄腐酚组小鼠血清中VEGF为(45.24±1.93)pg/ml,低于感染组的(58.00±5.56)pg/ml和溶剂组的(57.85±16.00)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0.20±3.24)pg/ml(均P<0.05)。小鼠肝多房棘球蚴病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黄腐酚组炎性反应带窄,生发层紊乱。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示:黄腐酚组小鼠肝多房棘球蚴组织中NF-κB P65的评分为(2.65±1.14),低于感染组的(9.46±2.60)和溶剂组的(9.20±1.64)(均P<0.05);黄腐酚组VEGF的评分为(1.80±0.83),低于感染组(7.20±1.30)和溶剂组的(7.43±2.96)(均P<0.05);黄腐酚组MVD-CD34的评分为(16.40±1.14),低于感染组的(40.60±1.14)和溶剂组的(40.83±2.16)(均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黄腐酚组小鼠肝多房棘球蚴组织中VEGF/GAPDH比值为(0.76±0.82),低于感染组的(2.8
谭小武俞晓凡姜慧娇刑稚坤陈雪玲吴向未
关键词:多房棘球蚴黄腐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核因子-ΚB
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早期阶段Tim-3表达的初步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Tim-3作为一个新型促炎因子,在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的早期阶段的表达水平。方法:原头蚴感染BALB/c小鼠后1、5、9、13天,取其腹腔巨噬细胞和脾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时间点腹腔巨噬细胞、脾巨噬细胞、脾CD3+细胞Tim-3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各时间点TLR4的mRNA水平。结果:细粒棘球蚴组与对照组小鼠CD3+脾细胞Tim-3表达无明显差别;小鼠脾脏巨噬细胞(9、13天)、腹腔巨噬细胞(5、9、13天)表面Tim-3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有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巨噬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第1天时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早期,巨噬细胞Tim-3的表达升高,并可能通过下调TLR4的表达,抑制了巨噬细胞功能,从而抑制宿主的免疫杀伤,产生了免疫逃避作用。
徐芳洁印双红侯隽方海瑞蒋红群吴向未陈雪玲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TIM-3巨噬细胞
大蒜素对细粒棘球蚴囊液诱导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2年
目的 探讨大蒜素(Allicin)对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细粒棘球蚴囊液(EgCF)刺激RAW264.7细胞损伤模型。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EgCF诱导组(终浓度2 mg·mL^(-1)EgCF处理24 h);不同浓度Allicin预处理组(分别使用15、20、 30、40μg·mL^(-1)预处理20 h后,EgcF作用4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qRT-PCR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过氧化物酶(CAT)、血红素加氧酶(HO-1)、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M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Kelch样ECH关联蛋白1(Keap1)、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rf2蛋白表达;微板法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细胞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gCF组中细胞存活率下降,Nrf2蛋白、MDA和ROS水平上调(P<0.05);与EgCF组相比,Allicin预处理组中细胞存活率、CAT、HO-1、SOD(1/2)、Gclm和T-AOC表达升高,Keap1、Gclc、MDA、ROS表达降低(P<0.05)。结论 Allicin对EgCF诱导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提高胞内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胞内过量ROS有关。
李琛董丹许军英卜媛媛刘程豪乔世源高风亦谭小武吴向未陈雪玲
关键词:大蒜素RAW264.7细胞
浅谈医学形态实验中心的改建与多媒体的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唐慧陈雪玲吴亮生
关键词:多媒体
细粒棘球蚴通过STAT6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细粒棘球蚴通过调控巨噬细胞STAT6的表达介导其极化的机制。方法:使用细粒棘球蚴囊液(EgCF)处理巨噬细胞系Raw264.7,以未加EgCF组作为对照组,qRT-PCR、ELISA、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检测M1、M2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研究细粒棘球蚴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使用EgCF处理巨噬细胞,并在实验组加入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抑制剂,以未加抑制剂组及DMSO组作为对照组,qRT-PCR、流式细胞术等实验检测STAT6、M1、M2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研究细粒棘球蚴通过调控巨噬细胞STAT6的表达,介导巨噬细胞极化的机制。结果:EgCF促进STAT6和M2相关因子的表达(P<0.05),抑制M1相关因子的表达(P<0.05)。STAT6抑制剂可抑制Raw264.7细胞中STAT6和M2相关因子表达,并上调M1相关因子表达。结论:EgCF通过促进STAT6的表达介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冯叶叶许军英逯君霞侯隽王良海吴向未陈雪玲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巨噬细胞STAT6极化
新疆哈萨克族群体三个STR位点遗传多态性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了解新疆哈萨克族人群D1 6S5 39,D7S82 0 ,D1 3S31 7三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建立该民族群体遗传学数据库。方法 运用复合PCR扩增 ,6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对 1 0 2位无关个体及 8个家系 42人的哈萨克族人群进行调查 ,并与其他种族或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三个位点分别检测出 8、7、8个等位片段 ,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期望杂合度为 0 .9439、0 .935 6、0 .930 4。三个位点的累积PIC =0 .990 5、DP =0 .9998、PE =0 .95 72。此外 ,在与其他四个人群比较中发现除与北京汉族在D7S82 0位点上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余均可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同时 ,在家系调查中无一突变发现且均按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结论 三个STR位点的联合分析在法医学应用及群体遗传学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陈雪玲范桂香黄辰许健宋土生李生斌袁育康
关键词:STR群体遗传学哈萨克族
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模型中TLR2的表达及其对肝组织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小鼠肝细粒棘球蚴感染模型中TLR2表达及其对肝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感染组以0.1mL原头蚴悬液(含原头蚴5000个)注射于肝脏被膜下建立继发感染肝细粒棘球蚴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PBS。感染后3、7、14、21 d处死小鼠,摘取肝脏,观察肝脏大体形态,行HE染色,qRT-PCR、免疫组化检测肝脏中TLR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一般情况良好,感染率100%,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肝组织表面囊型物增大并凸出与肝脏表面,HE染色可见肝脏病灶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等多种病理改变。模型组的TLR2基因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高,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阳性表达呈持续高表达。结论细粒棘球蚴感染宿主后,肝组织TLR2表达增高,出现明显炎症改变。
刘坪董丹王二强徐小丹孟娟娟侯隽王仙吴向未陈雪玲
关键词:细粒棘球蚴肝脏TOLL样受体2
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肝脏模型的构建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通过小鼠肝被膜下注射细粒棘球蚴头节,构建细粒棘球蚴病的动物模型。方法从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羊肝上提取细粒棘球蚴头节,体外用细胞培养基培养3~5 d,通过伊红染色检测其活性。将小鼠用5%水合氯醛麻醉,然后固定在手术操作台上,腹部皮肤消毒后,用消毒后的剪刀剪开皮肤。提取活性大于90%头节,用1 m L注射器注射到C57小鼠(6~8周龄,体重18~22g)的肝被膜下,然后缝合皮肤。分别在30、60、90、120、150 d提取小鼠的肝脏,将肝脏组织固定后,切片,HE染色观察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在病灶组织的增生情况。结果造模60只小鼠,成功率达95%。病理切片观察到30 d肝脏组织出现大量淋巴细胞的浸润和疏松的胶原纤维增生,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淋巴细胞浸润减少,多核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增多,胶原纤维增多并且致密化。结论本实验构建的动物模型可用于构建细粒棘球蚴病的动物模型,为研究细粒棘球蚴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王二强刘坪徐小丹孟娟娟王仙侯隽吴向未陈雪玲
关键词:肝脏胶原纤维
原头蚴及囊液促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TGF-β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囊液及原头蚴对体外培养BABL/c小鼠脾细胞T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取BABL/c小鼠脾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加入不同浓度囊液/原头蚴共培养72h,用ELISA检测上清液TGF-β含量;同时收集细胞并提取mRNA,用RT-PCR检测TGF-βmRNA的相对表达量。试验以PBS与脾细胞混合培养组为对照。结果 ELISA检测囊液组和原头蚴组TGF-β分泌均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囊液组和原头蚴不同浓度组及对照组TGF-β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囊液/原头蚴不同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头蚴和囊液均能刺激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TGF-β表达增加,提示原头蚴和囊液中含有能促使宿主产生TGF-β的抗原物质,这些抗原物质在包虫病的免疫逃避中发挥一定作用。
陈小林印双红吴向未陈雪玲
关键词:囊液原头蚴脾细胞TGF-Β
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早期TGF-β1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早期感染BALB/c小鼠TGF-β1的表达情况。方法用细粒棘球蚴感染BALB/c 小鼠,分别于感染后第1、3、5、7、9、12d处死,取其脾细胞和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TGF-β1的含量,采用qRT-PCR法检测TGF-β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实验鼠Eg感染后第1~12d,外周血TGF-β1的含量为2695.79~3055.09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为0.029~0.0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及其mRNA表达量均有随着感染时间延长譬增高的趋势。结论TGF-β1在小鼠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表达增加,可能有利于细粒棘球蚴的免疫逃逸。
印双红陈小林徐芳洁张旭勇吴向未陈雪玲侯隽李迎利王洪涛
关键词:BALBC小鼠细粒棘球蚴TGF-Β1实时荧光定量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