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鞠威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肝素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综合征
  • 1篇文献复习
  • 1篇复习

机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作者

  • 2篇贾瑞春
  • 2篇车德海
  • 2篇鞠威
  • 2篇王春颖
  • 2篇谢蕊
  • 2篇王京华
  • 1篇汪辉
  • 1篇孙占峰
  • 1篇苗美娟
  • 1篇蒋燕
  • 1篇仝东霞

传媒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观察应用肝素治疗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病情况,探索血小板计数监测HIT的可行性及HIT抗体检测对HIT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在血管外科应用普通肝素(UFH)治疗的145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于应用UFH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血小板计数、HIT抗体ELISA检测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HIPA)等实验室检测。结果145例患者中血小板减少40例(27.6%),HIT抗体阳性59例(40.7%),HIPA阳性26例(17.9%),诊断HIT24例(16.5%),其中发生HIT并血栓形成综合征(HITTS)5例(发病率3.4%,占HIT患者的20.8%)。多数HIT患者(15例,62.5%)血小板减少与HIT抗体阳性、HtPA阳性同时发生。24例HIT患者的缸小板计数均在停用UFH后3~6d恢复到正常或达到用UFH前水平。结论通过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联合HIT、抗体ELISA法检测及H1PA,可以早期诊断HIT,及时停用UFH,换用抗凝剂,HITTS的发生率有望进一步下降,减少致残、死亡的发生。
王京华王春颖谢蕊车德海贾瑞春鞠威苗美娟汪辉蒋燕仝东霞
关键词:肝素血小板减少
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血栓形成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提高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血栓形成综合征(HITTS)的认识水平,探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实验室诊断体系。方法:报告1例HITT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HIT抗体ELISA检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HIPA)、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微粒(FCM)均阳性。结论:该例明确诊断为HITTS。监测血小板计数、HIT抗体、HIPA、FCM并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很好地诊断HITTS。
王春颖王京华谢蕊孙占峰鞠威车德海贾瑞春
关键词:肝素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