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少慧 作品数:31 被引量:141 H指数:6 供职机构: 深圳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化学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苯并咪唑-2-硫的无溶剂微波合成 被引量:9 2005年 以多聚磷酸(PPA)作催化剂,在无溶剂微波照射下,用邻苯二胺与硫脲合成苯并咪唑2硫,为合成目标产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与常规合成法相比,反应时间由2~3h缩短至6~10min.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的影响顺序为:微波功率>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照射时间;最优化工艺条件是:邻苯二胺与硫脲的摩尔比为1∶2,微波功率为126W,微波照射时间为6min,催化剂用量为7mL.通过数字熔点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对合成的产物进行表征. 吕维忠 刘波 韦少慧关键词:微波辐射 无溶剂 微波化学 纳米硫化铜的超声波化学合成及其表征 被引量:15 2004年 以硝酸铜[Cu(NO3)2]、硫代乙酰胺(TAA)为原料,用超声波化学法制备了硫化铜纳米粒子。该材料适用于发光二极管、光催化剂和电化学电池。用正交实验法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其优化反应条件是:超声波频率为20 kHz,沉淀剂为三乙胺,反应时间为70 min。并用红外光谱仪(IR)、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CuS纳米粒子尺寸为172 nm。 吕维忠 刘波 韦少慧 游新奎 李均钦关键词:半导体材料 硫化铜 微波辅助1-(对甲氧基苄基)-2-(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0 2007年 在微波辐射下,用乙醇作溶剂,以邻苯二胺和对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1-(对甲氧基苄基)-2-(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咪唑,利用正交法优化了反应条件,较佳条件为:n(对甲氧基苯甲醛):n(邻苯二胺)=2.2:1,微波辐射时间20min,反应温度78℃,产率40%。产物用熔点测试、IR、~1H NMR、^(13)C NMR进行了表征。 吕维忠 刘波 韦少慧 吴奕光关键词:苯并咪唑 邻苯二胺 对甲氧基苯甲醛 正交实验 超声波化学法制备尖晶石型纳米铁酸镍(英文) 被引量:1 2006年 在超声波辐射下用前驱体法合成纳米尖晶石型铁酸镍.对硝酸镍、硝酸铁以及脲的水溶液进行超声波辐射得到前驱体,在950°C下灼烧15h得到粒径约为15 nm的NiFe_2O_4颗粒.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用超声波化学法合成的产物确为纳米铁酸镍. 吕维忠 刘波 韦少慧关键词:铁酸镍 液相沉积法制备纳米TiO2薄膜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采用液相沉积法,在ITO玻璃上直接沉积出具有光催化活性的纳米TiO2薄膜。用XRD、AFM、UV—Vis对TiO2薄膜的物相、形貌、透明性和厚度等进行表征,并研究了TiF6^2-水溶液的浓度、反应物TiF6^2-和H3BO3的摩尔比、沉积时间等对沉积TiO2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此外,还用亚甲基蓝的降解评价了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 韦少慧 张冬云 张培新 李静关键词:液相沉积 TIO2薄膜 光催化 锐钛矿型 超声波化学法合成纳米铁酸钴粉末 被引量:5 2007年 用超声波化学法合成了纳米铁酸钴(CoFe2O4)粉末,并用XRD、TEM、红外光谱对产品的纯度、结晶度,粒径以及内部形态及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当r(Co:Fe)为1:2时,超声频率为24.45kHz,超声辐射45min时,得到了粒径为10~20nm的铁酸钴纳米粉末。其文、风分别为32.18Am^2/kg和1.48×10^4A/m。 吕维忠 刘波 吴奕光 韦少慧 刘剑洪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 纳米材料 COFE2O4 利用净化海水酿造酱油 2006年 利用净化海水酿造酱油,结果表明,米曲霉能够在三角瓶和通风制曲等生产过程中正常生长,其外观、孢子数、发芽率与自来水酿造无明显差别.细菌总数在培养过程中减少23.7%,发酵过程中减少28.7%.海水酱油各项指标均符合GB18186-2000,且感官指标更佳,直接节约生产成本70元/t,出品率提高约3%,具有显著经济效益. 殷松安 郑宗坤 韦少慧关键词:酿造 酱油 米曲霉 超声波辐射下手性芳酰胺分子钳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2008年 在超声波辐射下,以间苯二甲酸为隔离基,酰胺键桥联L-丙氨酸甲酯构成手臂,合成了手性芳酰胺分子钳。目标产物经IR、1HNMR、元素分析表征确认。结果表明:超声波辐射促进合成手性芳酰胺分子钳反应时间由传统合成法的1 440 min缩短为60 min,反应产率由59%提高到75%。合成的优化工艺参数为:n(间苯二甲酰氯)∶n(L-丙氨酸甲酯盐酸盐)=2∶7,反应时间60 min,超声波频率28 kHz,反应温度60℃。 吕维忠 刘波 韦少慧关键词:超声波辐射 功能材料 羧甲基壳聚糖对茜素黄GG的絮凝作用 被引量:3 2009年 文章采用羧甲基壳聚糖对茜素黄GG水溶液进行处理,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浓度、溶液的pH值、温度、时间变化对脱色率及化学需氧量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在pH=3,羧甲基壳聚糖添加量为0.0858g/L,25°C下反应5h后有很好的脱色效果,最佳脱色率达85.96%,COD去除率为73.91%。 周莉 吴弈光 方冬朋 刘波 韦少慧 廖传东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 絮凝作用 脱色率 COD SDBS/TTAC混合表面活性剂双水相体系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研究了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TTAC)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混合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双水相体系的性质,测定了分相区域并绘制了相图,以色氨酸为对象研究了双水相体系的萃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20~40℃,n(SDBS)∶n(TTAC)=(1.6∶1)^(1∶4)可以形成双水相;TTAC过量区双水相上下相体积比随TTAC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减小,加入正丁醇后分相速度加快,可在12 m in内分相,上下相体积比增大;电导率曲线与偏光显微镜图片表明,TTAC过量区双水相下相存在松散的液晶结构。该文报道工作的新颖性已为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查新中心2007年8月16日出具的第J 20071385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周莉 汤皎宁 陈群英 刘波 龚晓钟 韦少慧关键词:SDBS 混合表面活性剂 双水相体系 电导率 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