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瑛
- 作品数:16 被引量:159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亚低温对血管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 吴晓华李玮张颖琪陆红梅韩瑛秦勇
- 该研究对脑缺血和脑出血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运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LPO)、一氧化氮的测定方法,观察脑缺氧和脑出血患者的血清NO、SOD及LPO含量变化,对亚低温技术的脑保护作用途径进行临床研究。可以...
- 关键词:
- 关键词:亚低温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后循环缺血(PCI)的疗效。方法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6例PC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根据基础疾病酌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长春西汀注射液30 mg,均为静脉滴注,一日1次。以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和脑卒中评分量表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以经颅多普勒血管彩超测量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VA),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统计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两组组间差异。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47%)高于对照组(39.53%),总有效率(86.05%)高于对照组(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双侧差值(DVm)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DVm较治疗前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效果(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两组治疗后均获得改善,且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对PCI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韩瑛凌雪辉徐敉
-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长春西汀注射液
- 早期妊娠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与治疗(附4例报告)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早期妊娠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CVS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4例早期妊娠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例早期妊娠合并CVST患者的年龄为22~28岁。临床表现均为头痛,1例伴有癫痫发作。查体可见视乳头水肿。本组患者头颅MRI和MRV示上矢状窦血栓1例,上矢状窦和左侧横窦血栓1例,左侧横窦和乙状窦血栓2例。本组患者均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例联合应用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治疗后,2例治愈,2例好转。结论 早期妊娠合并CVST易误诊,MRI和MRV检查有助于诊断,主要治疗方法为低分子肝素抗凝和血管内介入溶栓治疗。
- 韩瑛乜全民邱永明
-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MRIMRV
- 44例丘脑出血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影响丘脑出血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44例丘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4例丘脑出血患者中,高龄(年龄>60岁)、意识障碍重(GCS<8)、血压高(MAP>145mmHg)、血肿大(≥30ml)及血肿破入脑室的病死率高。结论丘脑出血的近期预后与年龄、血压、意识情况、出血量及血肿是否破入脑室有关。
- 韩瑛张颖琪吴晓华
- 关键词:丘脑出血预后脑出血
- 巴曲抗栓酶对脑梗死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的作用被引量:18
- 1997年
- 目的:观察巴曲抗栓酶对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的作用。方法:60例脑梗死病人分为3组,巴曲抗栓酶组20例,首次给10BU,继而隔日5B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静滴),共3次(总量20BU);蝮蛇抗栓酶组18例,给精制蝮蛇抗栓酶0.5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qd×14d;右旋糖酐组22例,给右旋糖酐40,500mL加丹参注射液16mL静滴,qd×14d。结果:3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液流变学作用;在纤溶指标方面,巴曲抗栓酶组与蝮蛇抗栓酶组均显著降低凝血因子I及增加D-二聚体(D-dimer)作用(P<0.05);巴曲抗栓酶组尚有降低α2纤溶抑制物作用(P<0.05)。而另2组则无;巴曲抗栓酶总有效率达85%。3组疗效相信相仿。结论:巴曲抗栓酶降血粘度及溶栓效果好,治疗脑梗死疗效高。
- 张颖琪虞仲英韩瑛陆静珏
- 关键词:巴曲抗栓酶血液流变学纤溶脑梗塞
- 亚低温对脑出血患者血清NO、SOD及LPO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3年
- 吴晓华李玮韩瑛陆红梅
- 关键词:亚低温脑出血过氧化脂质
- 丹参多酚酸盐对首发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对首发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1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居于6~20分之间的普通首发脑梗死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剂200 mg/d,连用14 d。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素氮( BUN)、肌酐( Cr)、胱抑素C(Cys)和β微球蛋白(β-MG)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肾功能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丹参多酚对伴2型糖尿病的首发脑梗死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 余志良吴晓华李纬陆红梅韩瑛顾育明凌雪辉
-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脑梗死糖尿病肾功能
- 脑梗死后出血相关因素的分析被引量:57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出血与梗死面积、血糖、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将 3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其中出血性脑梗死 (HI) 34例 ]根据梗死面积、血糖值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组 ,并将各组不同的HI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大面积梗死组发生HI为 37 2 9% ,腔隙性脑梗死组发生HI仅 1 17% (P <0 0 0 1) ;血糖 >11 1mmol/L组发生HI为 17 98% ,<7 0mmol/L组发生HI仅 3 0 7% (P <0 0 5 ) ;神经功能缺损重型组发生HI为 18 5 2 % ,轻型组发生HI仅 2 14 % (P <0 0 5 )。结论 梗死面积越大、血糖越高、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的患者越易出现梗死后出血。
- 韩瑛吴晓华张颖琪
- 关键词:脑梗死出血神经功能脑水肿CT表现
- 急性毒鼠强中毒18例患者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及心电图的变化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吴晓华韩瑛陆红梅
- 关键词:急性毒鼠强中毒心肌损伤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心电图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与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研究组),另选取非脑梗死患者或者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对所有入选者实施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检测其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脂,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部位、颈动脉内径并分析脑梗死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动脉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存在于颈总动脉者最多,且与脑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P<0.05);研究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纤维蛋白原(FIB)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和脑梗死存在密切关系,年龄、糖尿病、高血压、FIB和血脂均是其危险因素。
- 凌雪辉吴晓华韩瑛陆红梅秦勇
-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