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敬志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3篇有限元
  • 3篇法向刚度
  • 2篇刚度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有限元分析模...
  • 1篇有限元模型
  • 1篇有限元网格
  • 1篇预估方法
  • 1篇载荷作用
  • 1篇数控
  • 1篇数控机
  • 1篇数控机床
  • 1篇网格
  • 1篇轮廓数据
  • 1篇轮廓仪
  • 1篇脉冲
  • 1篇结构优化
  • 1篇机床
  • 1篇激振
  • 1篇固有频率

机构

  • 4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马敬志
  • 3篇王世军
  • 3篇赵金娟
  • 2篇缑鹏
  • 1篇黄玉美
  • 1篇张慧军
  • 1篇郭璞
  • 1篇张慧军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种结合部法向刚度的预估方法被引量:19
2011年
提出一种结合部法向刚度的预估方法。通过表面形貌测量仪获取粗糙表面的轮廓数据,拟合生成粗糙表面轮廓曲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摩擦的二维粗糙表面的有限元弹塑性接触模型,用罚函数法计算压力在0~0.8 MPa的加载过程中接触层的应力、位移和接触面积。计算结果表明,粗糙表面真实的接触面积在低载荷下快速增大,高载荷下的增大速度很缓慢,在载荷为0.8 MPa时的接触面积与名义面积的比为0.3%,真实的接触面积远低于宏观的接触面积;载荷为0.8 MPa时两个表面最高的法向接触应力为924 MPa,最高的Mises应力为434 MPa,接触点附近的材料处于塑性状态,接触点上的应力远高于基体内部应力;分析模型的法向接触刚度取决于少数接触点的接触刚度,接触点的接触刚度则取决于接触点的形貌。采用不同几何尺寸的试样试验,获得的结合部法向刚度数据与计算结果能比较好地吻合,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王世军赵金娟张慧军缑鹏马敬志黄玉美
关键词:有限元刚度
一种获得机械结合部刚度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机械结合部刚度的方法,该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1)采用脉冲激振法获得实际结构的共振频率;2)将结合部的上下接触层视为一种虚拟的材料,建立包含结合部的整机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3)首先预设一组法向刚度K...
王世军赵金娟马敬志郭璞
文献传递
一种结合部法向刚度的估计方法
本发明的结合部法向刚度的估计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实施:1)使用表面轮廓仪分别测量两个工件接触表面的轮廓数据;2)根据步骤1测得的轮廓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将一个工件的轮廓数据点用直线两两连接起来形成接触表面轮廓,其它非接触的...
王世军赵金娟张慧军马敬志缑鹏
文献传递
接触问题的非线性振动性质研究
本课题是国家973项目“多场强作用下的结合面物理参数表征”的子课题:结合部系统动态特性耦合模型的有限元法和国家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子课题:立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动态性能分析与试验及机床动态响应分析的一部...
马敬志
关键词:法向刚度结构优化数控机床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