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绍英
- 作品数:29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一种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新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织工程皮肤构建方法,该方法采用人表皮干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经过人胎盘IV型胶原修饰的同种无细胞真皮基质作为支架,利用气液界面分离培养法复合构建为一种有活性的双层组织工程皮肤。该方法构建的...
- 李宝兴董丽李宝明马绍英李靖张乃丽周沫王旭昇刘晓明张育敏陈学英李幼忱赵亚平
-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兔腹壁缺损的实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兔腹壁缺损的效果,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健康小白猪1头,取背部及两侧皮肤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26只日本大耳白兔,雌雄不限,体重2.2~2.3 kg,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实验组(n=20)。对照组制备5.0 cm×0.5 cm腹壁缺损,单纯缝合关闭缺损。实验组制备5.0 cm×2.5 cm腹壁缺损,用同样大小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简称"补片")修复,补片基底膜面朝向肠管。术后观察是否有疝形成,比较两组腹腔内脏器粘连情况,以及对照组腹壁肌筋膜单纯缝合处和实验组补片-腹壁肌筋膜吻合处的最大张力,组织学观察补片是否有纤维血管组织长入及其在体内的生物学转归。结果实验动物均无疝形成。术后5周,实验组补片和腹壁融为一体,补片皮肤面和脏器面均有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补片处于新生组织掺入重建过程。实验组1只动物补片和腹腔内脏器粘连较重(2级),5只发生了轻微粘连(1级),12只无粘连(0级);对照组1只轻微粘连(1级),5只无粘连(0级);两组粘连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8,P=0.425)。术后5周,实验组补片-腹壁肌筋膜吻合处的最大张力为(13.0±5.5)N,对照组腹壁肌筋膜单纯缝合处为(13.6±4.0)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0,P=0.683)。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5周,实验组补片中有大量小血管,并有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补片边缘偶见巨噬细胞,补片-腹壁肌筋膜吻合处由纤维结缔组织连接;术后6个月,补片及周围炎性反应消退,胶原纤维结构发生了改建,补片和肌筋膜层由有纤维结缔组织愈合。结论补片修复兔腹壁缺损取得了较好效果,补片-腹壁肌筋膜层愈合,其吻合处的力学强度达到了自体腹壁单纯缝合吻合的力学强度,补片胶原纤维结构发生了改建。
- 马绍英王旭昇董丽李幼忱周沫赵亚平李宝兴
- 关键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腹壁缺损
- 煅烧骨结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犬牙槽嵴的保持
- 2022年
- 背景:临床上常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对骨缺损部位进行重建,即在骨缺损处植入支架材料,再采用生物屏障膜建立稳定的成骨环境,保证成骨细胞的增殖及血管的形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的:观察煅烧骨结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拔牙窝填充的成骨效果。方法:采用高温煅烧法将牛松质骨制成煅烧骨,采用去表皮、脱细胞等方法将猪断层皮片制成脱细胞真皮基质,MTT法检测两种材料的细胞毒性。取9只比格犬,拔除下颚两侧第2,4前磨牙,拔牙窝内植入煅烧骨后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覆盖,分离颊舌侧牙龈并拉拢缝合,关闭拔牙创。术后1,3,6个月,采用锥形束CT、X射线片及组织学观察等方法评价成骨效果。实验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批,编号CIRP-IACUC-(R)2018081。结果与结论:(1)两种材料浸提液分别培养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形态良好,无空泡、死亡现象,MTT法结果显示细胞存活率均在85%以上,无明显的细胞毒性;(2)动物实验下颌骨锥形束CT检测显示,随着愈合时间延长,植入部位的相对灰度值逐渐增高,拔牙创内的成骨量增加;(3)动物实验X射线片显示,术后1个月,植入部位成像均匀、无明显成骨;术后3个月,植入部位有部分成骨;术后6个月,植入部位有明显成骨;(4)动物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术后1个月,拔牙窝内有大量新形成的骨小梁结构,骨小梁排列均匀,煅烧骨部分被吸收;术后3个月,见粗大骨小梁结构,伴有大量软骨,残留少量的煅烧骨;术后6个月,拔牙创接近愈合,形成成熟骨组织,可见骨单元结构,已观察不到煅烧骨;(5)结果表明,煅烧骨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拔牙窝的填充具有良好的成骨效果。
- 李晶乔玮任晓琦石浩杨婷马绍英苏成忠李宝兴赵亚平
- 关键词:煅烧骨脱细胞真皮基质引导骨再生
- 生物衍生骨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的生物相容性被引量:7
- 2008年
- 背景:生物衍生骨材料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其作为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还需验证。目的:评价异种生物衍生骨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体外观察性实验,于2007-08/2008-01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医用组织库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山西省医用组织库生产的人松质骨;体外分离培养1周龄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经脱脂、脱钙、去抗原等步骤制备生物衍生骨材料,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超微结构。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生物衍生骨材料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PKH26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衍生骨材料复合培养,荧光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在骨材料上的生长情况;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骨材料上的贴附、生长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生物衍生骨材料的形态结构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其上的生长、增殖情况。②生物衍生骨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所制备的生物衍生骨材料呈白色,扫描电镜观察呈规则的疏松多孔结构,孔隙间有微孔相互连通。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无明显的影响;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在材料表面及孔隙内可见PKH26标记的细胞,显示红色荧光;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细胞在材料上附着生长,细胞形态呈梭型或多角形,与材料贴附紧密。结论:实验制备的异种生物衍生骨材料细胞毒性低,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张乃丽李宝兴赵亚平张康容马洪强马绍英刘晓明张育敏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生物相容性
- 一种新型可塑形骨填充材料的制备及骨修复能力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制备一种黏性载体和成骨基质颗粒均来源于人骨的可塑形骨填充材料,通过动物实验评价其安全性和骨诱导能力。方法取自愿捐赠的人体长骨,采用粉碎、清洗、脱矿等方法制备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颗粒,再将DBM颗粒经温浴法制备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BMG),将BMG及DBM颗粒混合制备成可塑形骨填充材料(实验组);以单纯DBM颗粒作为对照组。取15只6~9周龄健康雄性无胸腺裸小鼠,于两侧臀中肌与臀大肌间制备肌间空隙,均植入实验组材料,术后1、4、6周处死动物,行HE组织学染色评价异位成骨效果。取8只9月龄日本大耳兔,于两侧后肢髁骨处制备直径6 mm骨缺损,左、右侧分别填充实验组和对照组材料,术后12、26周处死动物,行Micro-CT及HE组织学染色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异位成骨实验HE染色示,术后1周可观察到大量软骨细胞,术后4、6周可观察到明显新生软骨组织。兔髁骨缺损修复实验HE染色示,术后12周,部分材料被吸收,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可观察到新生软骨;术后26周,大部分材料被吸收,对照组可观察到大量新生骨,实验组可观察到新生骨单元结构。Micro-CT观测示,实验组成骨速率及成骨面积均优于对照组。骨形态计量学参数检测示,两组术后26周各参数均较术后12周显著增加(P<0.05)。术后12周,实验组骨密度、骨体积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小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6周,实验组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可塑形骨填充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及骨诱导活性,是一种良好的骨填充材料。
- 李晶任晓琦乔玮石浩杨婷马绍英李宝兴赵亚平
- 关键词:脱钙骨基质骨基质明胶骨诱导
- 可塑形脱矿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的制备与细胞相容性被引量:2
- 2013年
- 背景:应用预制成形的材料修复不规则骨缺损时,常出现材料与骨缺损形状不匹配的问题,制备可任意塑形骨泥对促进不规则骨缺损的愈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构建可塑形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筛选最佳复合比例并评价其细胞相容性。方法:选取合格供体皮质骨制备脱钙骨基质。分别配置浓度为0.75%,1.5%,3%,4.5%的透明质酸溶液并检测其黏度,以450 mg脱钙骨基质与上述各浓度透明质酸溶液1 mL混合,制备不同比例的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37℃条件下将骨泥浸泡在PBS平衡液中,观察其离散时间,筛选最佳复合比例的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应用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浸提液培养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1,4,7 d采用CCK-8法检测骨泥的细胞毒性。结果与结论:随透明质酸浓度的增加其溶液黏度增大,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的离散时间延长,3%浓度的透明质酸与450 mg脱钙骨基质复合制备的骨泥具有良好可塑形能力,离散时间为8 h,为最佳复合比例。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浸提液培养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1,4,7 d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3.72%,101.65%,97.68%,细胞毒性级别为0或1级。表明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复合质量比为15∶1制备的骨泥具有良好的可塑形能力及抗离散能力,细胞毒性轻微。
- 张乃丽张育敏周沫杨婷王旭昇马绍英徐伟俊董丽李宝兴
- 关键词:材料生物相容性骨组织构建透明质酸细胞相容性
- 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建立一种分离培养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的方法,并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通过Dispase-胰蛋白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对表皮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MTT比色法对细胞的增殖动态进行测定,免疫组化法对两种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分离的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快速贴壁生长、增殖,活力较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为阳性。结论通过Dispase-胰蛋白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分别获得的表皮干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在体外能够快速扩增、培养,可为下一步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提供充足、可靠的细胞源。
- 董丽周沫李宝兴赵亚平马绍英李幼忱张乃丽康悦
-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
- 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大鼠全层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比较猪脱细胞真皮基质(porcin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PADM)加大鼠自体刃厚皮与单纯大鼠自体刃厚皮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效果,组织学观察PADM在大鼠体内的转归。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20只,体重200~225g。于每只大鼠背部左侧翻起4.0cm×2.5cm皮瓣,达深筋膜,皮下植入4.0cm×2.5cm拉网的PADM,10~14d待植入的PADM血管化后,沿原切口处将左侧4.0cm×2.5cm皮瓣切下,右侧背部也制作4.0cm×2.5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两侧切除的全层皮肤用鼓式取皮机反取为0.2mm厚刃厚皮片,分别植入左侧PADM上(实验组)和右侧皮肤缺损(对照组)。术后2、4、8、20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和创面收缩率,并对创面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2周大体观察,实验组自体刃厚皮与PADM贴合良好,大部分复合皮泛红成活;对照组自体刃厚皮创面绝大部分泛红成活。组织学观察,实验组PADM内有大量成纤维细胞长入,少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周围可见巨噬细胞;对照组自体刃厚皮下纤维结缔组织充填。术后4~8周大体观察,实验组大部分创面愈合,复合皮挟起时皮片厚,柔软、丰满,有弹性;对照组创面基本愈合,但挟起时皮片薄弱。组织学观察,实验组PADM内炎性浸润逐步消退;对照组自体刃厚皮下层状排列的胶原纤维束平行于表面。术后20周大体观察,实验组复合皮与周围皮肤结合部平坦,复合皮柔软、丰满;对照组皮片薄,弹性较差。组织学观察,PADM内及周围未见炎性浸润,胶原纤维组织结构与自体皮接近;对照组自体刃厚皮皮片薄,内见残存皮肤附件结构,皮下被平行于表面的瘢痕组织充填。实验组4、8周创面愈合率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收缩率有较对照组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自体刃厚皮与PADM支架复合移植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复合皮片厚,弹性好,PADM在体内逐步被自体胶原所替代。
- 马绍英李宝明王旭昇李幼忱康悦董丽陈学英赵亚平李宝兴
- 关键词: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皮肤缺损
- 腺病毒介导的hVEGF基因转染细胞修复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效果研究
- 2015年
- 目的评价转染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成纤维细胞体外表达状态及转染细胞修复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构建hVEGF165基因过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原代成纤维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观察hVEGF165体外过表达状态;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50Gy1射线局部照射,照后7d于受照局部注射转染hVEGF165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转染基因在注射部位的表达状况,外观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动物体内转基因细胞对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效果的影响。结果hVEGF转染组细胞体外实验中hVEGFmRNA表达显著上调,约为空转染组的88373倍,胞质中出现hVEGF蛋白强阳性表达,且于相对分子质量23000附近出现VEGF蛋白的特异性条带;受照后约2周局部出现溃疡,hVEGF转染组平均溃疡面积为40.2mm2,比空转染对照组减少57%,愈合时间缩短约6d,处理后3d、1周皮肤组织中hVEGF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空转染组的5.15和4.15倍(t=3.385、3.220,P〈0.05)。结论转染hVEGF165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大鼠成纤维细胞能够在体外过量表达VEGF,且该转染细胞注射体内能够缩短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愈合时间,增强损伤的愈合效果。
- 董丽马绍英李晶杨凯杨婷陈学英李宝兴
- 关键词:放射性皮肤溃疡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转染
- 无细胞真皮支架与同种细胞相容性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背景:无细胞真皮作为真皮替代材料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皮肤缺损的修复,能否将其应用范围扩展使其作为真皮支架用于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呢?目前国内外对这一方面都在进行着大量的研究。目的:动态评价同种无细胞真皮基质的细胞相容性,验证其作为皮肤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10/2008-03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试验中皮肤样品源自武警山西总队医院行包皮环切术的健康儿童切除的包皮。方法:采用高渗盐-SDS-胰蛋白酶法制备同种无细胞真皮,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成纤维细胞,使其接种于支架材料上,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及扫描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贴附、生长、增殖以及迁移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同种无细胞真皮基质的形态结构。②无细胞真皮基质的细胞相容性。结果:同种无细胞真皮基质肉眼观察为乳白色,柔韧有弹性,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扫描电镜显示表皮以及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细胞以及细胞成分已经完全去除,且真皮的胶原网状支架保留完整;接种该支架材料上的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活跃,不仅能够在其表面贴附、生长、增殖,并沿细胞间隙向真皮内部浸润生长,穿过乳头层达到网状层,而且分泌细胞外基质,填充细胞间隙形成膜片样结构。结论:通过高渗盐-SDS-胰蛋白酶法制备的无细胞真皮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真皮支架材料用于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 董丽马绍英赵亚平李幼忱周沫康悦徐勇杰李宝兴
- 关键词:无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细胞相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