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兆君 作品数:14 被引量:3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徐州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经周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8 2006年 魏兆君 周广玲 高翔羽 周颖 王雪娜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 静脉输液治疗 穿刺技术 肘正中静脉 静脉营养液 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经周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进展 被引量:3 2006年 高翔羽 魏兆君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中心静脉插管 VLBWI 输液时间 胃肠喂养 头皮静脉 经周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 2007年 虽然经周围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技术已有几十年历史,但直到80年代后才由理论变为临床实践。1982年,美国乔治亚州Riverdale的南方医学中心首先制定有关选择培养专门护士进行置入及管理PICC的计划。目前国外已广泛地将PICC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s,VLBWI)的输液及儿童的化疗。 魏兆君 周颖 高翔羽 周广玲 越美玲 王雪娜 鹿翠莲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 儿童患者 周围静脉 置入 极低出生体重儿 PICC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的研究 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评价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 EPO)在相同剂量下不同应用频度对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贫血的效果。方法 将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儿科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3年 9月收治的 2 2例VLBWI随机分成两组 ,均在出生第 8天开始予rhu EPO ,每周 75 0IU/kg ,共 6周。Ⅰ组 (12例 )每周 3次给药 ;Ⅱ组 (10例 )每周 1次给药。另设未予rhu EPO的 12例VLBWI作为对照组 (Ⅲ组 )。动态观察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比等。结果 (1) 3组患儿在出生第 2 8天血红蛋白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出生第 6 4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但Ⅰ、Ⅱ组间 P =0 0 5 2。 (2 ) 3组患儿在出生第 2 8天红细胞计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1) ,出生第 6 4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但Ⅰ、Ⅱ组间P =0 0 74。 (3) 3组患儿在出生第 2 8天红细胞压积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但Ⅰ、Ⅱ组间P =0 14 0 ,出生第 6 4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但Ⅰ、Ⅱ组间P =0 195。结论 在rhu EPO相同的每周总量下 ,每周 3次给药比每周 高翔羽 孙迎军 姜毅 李立达 魏兆君 周广玲 周颖关键词: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 贫血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全合一肠外营养中胰岛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血糖的影响 2010年 目的了解全合一肠外营养中添加胰岛素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血糖的影响。方法将42例2005年9月至2009年3月在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儿科住院且应用全合一肠外营养的VLBWI随机分成3组:I组(13例)添加胰岛素的输注速度为0.4U·kg·h-1;Ⅱ组(13例)输注速度为0.1U·kg-1·h^-1;Ⅲ组(16例)不添加胰岛素。每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比较3组间血糖异常率的差异,分析入院时胰岛素水平与静脉血糖的相关性。结果各组1周内检测到高血糖、低血糖的异常率分别为:I组10.9%(29/265)、18.1%(48/265),Ⅱ组20.8%(59/284)、14.1%(40/284),Ⅲ组20.5%(61/298)、11.7%(35/298)。I组和Ⅱ组之间(χ2=9.844,P=0.002)、I组和Ⅲ组之间(χ2=9.478,P=0.002)高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和Ⅲ组之间高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8)。I组和Ⅲ组之间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6,P=0.033);I组和Ⅱ组之间(χ2=1.653,P=0.199)、Ⅱ组和Ⅲ组之间(χ2=0.709,P=0.400)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院时内源性胰岛素水平与静脉血糖水平无明显相关(r=0.082,P=0.661)。结论VLBWI血糖的高低无法靠内源性胰岛素及时调节。在全合一肠外营养中添加胰岛素,以0.1U·kg~·h“输注时,高血糖发生率无明显减少,而低血糖发生率稍增高;以0.4U·kg^-1·h^-1输注时,高血糖发生率减少,但低血糖发生率增加,故不建议在应用于VLBWI的全合一肠外营养中预防性添加外源性胰岛素。 高翔羽 陈洋 孙迎军 李立达 渠慎英 魏兆君 固广玲 周颖 杨波 郝佩芝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 胃肠外营养 胰岛素 血糖 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对哮喘患儿辅助性T细胞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比较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与地塞米松对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辅助性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39例急性发作期中重度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21例,给予甲泼尼龙每次1~2mg/kg静脉滴注,每12~24h一次;B组18例,给予地塞米松每次0.25~0.75mg/kg静脉滴注,每12~24h一次。监测治疗前呼吸功评分、治疗后哮鸣音消失的时间、〉5岁患儿治疗前及3d后最大呼气流速;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及3d后血清中IL-2及IL-4水平。结果A组哮鸣音消失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P=0.042);治疗72h后最大呼气流速A组明显高于B组(P=0.025);治疗前及3d后地塞米松对血清中IL-2、IL-4及IL-2/IL-4值的影响均不大(P〉0.05),甲泼尼龙对血清中IL-2的影响也不大(P〉0.05);A组患儿治疗后IL-4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IL-2/IL-4值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27);治疗前患儿呼吸功分数与治疗前IL-2/IL-4值无相关性(P=0.613)。结论调节IL-2或IL-4水平可能并非是地塞米松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甲泼尼龙对血清IL-2的影响不大,但能有效地降低IL-4水平,从而提高IL-2/IL-4值,改善哮喘患儿Th1/Th2功能失衡。 高翔羽 孙迎军 张光彩 陈洋 李立达 魏兆君 朱红 郝佩芝 刘大跃关键词:甲泼尼龙 地塞米松 白细胞介素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休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价纳洛酮治疗新生儿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4例(轻度20例、中度9例、重度5例),在常规抗体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静脉注射治疗,每次0.1mg/kg,每8h1次,连用1~3d,休克纠正后停用;对照组25例(轻度14例、中度6例、重度5例),仅采用常规抗体克治疗。每2h评价1次,记录休克纠正时间。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轻度新生儿休克纠正时间M(P25~P75)为2.0(2.0—4.0)h,对照组轻度新生儿休克纠正时间M(P25-P75)为4.0(2.0—8.0)h,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Z=-1.853,P=0.113(双侧),P=0.148(精确概率检验)];治疗组中重度新生儿休克纠正时间为8.0(2.0~8.5)h,对照组中重度新生儿休克纠正时间为12.0(10.0—16,0)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Z=-2.295,P=0.022(双侧),P=0.021(精确概率检验)]。结论:在常规抗体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休克,可以更快地纠正中重度新生儿休克。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大,副作用也很少。 孙迎军 高翔羽 李立达 魏兆君 周广玲 周颖 郝佩芝关键词:纳洛酮 新生儿休克 4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估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护理配合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通过对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40例冠心病人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回顾性分析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并探讨OPCABG术的护理体会、经验及效果。结果所有病人经治疗均痊愈出院,而且无并发症的出现,手术时间较短,住院时间也显著缩短,平均为9 d。结果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于OPCABG的病人进行规范的手术护理配合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赵丽 魏兆君关键词: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配合 全营养混合液静脉营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全营养混合液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体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6例给予全营养混合液静脉营养的VLBWI与18例未给予静脉营养的VLBWI进行对照研究,记录患儿体重下降程度、体重开始增加的日龄、第21天前每天增加体重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体重下降208±120g,出生后5.2±2.6d体重开始增加,每天体重增加21.6±8.8g;对照组体重下降316±136g,出生后10.3±5.8d体重开始增加,每天体重增加11.5±6.4g。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周内有43.8%患儿发生高血糖,25.0%出现低血糖症状,无1例出现体位性水肿;对照组1周内有83.3%患儿发生高血糖,33.3%出现低血糖症状,有12例出现体位性水肿。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营养混合液静脉营养可明显提高VLBWI体重增加的速度及幅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VLBWI综合治疗中安全而又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 周广玲 高翔羽 魏兆君 李立达 孙迎军 周颖 鹿翠莲 赵美玲关键词:全营养混合液 静脉营养 VLBWI 体重下降 体重增加 极低出生体重儿 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的护理配合措施,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进行手术,同时做好手术物品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密切配合医生手术。[结果]20例病人手术顺利,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成功的保证。 王莉 赵艳春 魏兆君 王红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 巡回护士 器械护士 护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