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鲍以嘉

作品数:14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乳腺
  • 6篇乳腺癌
  • 6篇腺癌
  • 5篇乳腺炎
  • 5篇腺炎
  • 4篇哺乳期乳腺炎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免疫
  • 3篇非哺乳期
  • 3篇非哺乳期乳腺...
  • 2篇蛋白
  • 2篇应激反应
  • 2篇乳痈
  • 2篇三阴
  • 2篇手术
  • 2篇球蛋白
  • 2篇肿瘤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机构

  • 14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卫生健康...

作者

  • 14篇鲍以嘉
  • 5篇秦悦农
  • 4篇陈莉颖
  • 4篇叶媚娜
  • 4篇陈红风
  • 3篇刘胜
  • 3篇夏亚茹
  • 1篇王怡
  • 1篇陈晨
  • 1篇孙霃平
  • 1篇胡升芳
  • 1篇吴春宇
  • 1篇袁永熙
  • 1篇郭艳
  • 1篇郑蔚
  • 1篇田超颖
  • 1篇郝炜

传媒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2篇中华乳腺病杂...
  • 2篇中医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世界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外周血免疫功能紊乱分析
目的 :观察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外周血免疫功能紊乱情况,分析免疫功能紊乱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有明确病理学报告的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根据患者发病年龄、生育情况、乳房炎性结块面积、乳头有...
夏亚茹陈红风叶媚娜陈莉颖鲍以嘉
关键词:非哺乳期乳腺炎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
文献传递
乳痈方结合手法按摩治疗乳痈76例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内服中药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乳痈患者均采用内服中药配合手法按摩治疗,疗程3天;观察治疗后乳房疼痛及结块大小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93.42%;治疗后疼痛明显改善,结块显著缩小(P<0.01)。结论乳痈方结合手法按摩治疗乳痈疗效较好。
鲍以嘉田超颖郑蔚
关键词:乳痈急性乳腺炎手法按摩
三阴交穴位按摩联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尿失禁次数的影响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探究三阴交穴位按摩联合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尿失禁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太仓附属医院进行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的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按摩组和联合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适当减少水分摄入,及时排尿,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按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三阴交穴位按摩治疗,联合组在按摩组的基础上,进行低频脉冲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腹压漏尿点压力(Abdominal leak point pressure,ALPP)、最大尿流率(The maximum flow rate,Qmax)、最大尿道闭合压(Maximum urethral closure pressure,MUCP)];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水平;盆底功能水平(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ICI-Q-SF评分(总排尿量、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总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ALPP、Qmax、MUCP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高于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低于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高于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CI-Q-SF评分总分及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较治疗前降低,总排尿量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ICI-Q-SF评分总分及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低于按摩组,总排尿量高于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73%(51/55)明显高于按摩组70.91%(3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郭艳鲍以嘉顾志娟
关键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功能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纳入2010年3月至2011年4月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非哺乳期乳腺炎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CD56+CD16+)、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B因子)的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非哺乳期乳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各免疫指标的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发病年龄、不同生育情况、不同乳房炎性结块面积及有无先天性乳头畸形者与正常对照组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差异。结果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CD3+T细胞、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0),而CD56+16+NK细胞、IgM、C3、C4及B因子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0)。生育高峰年龄组(25~34岁)和非生育高峰年龄组(21~24岁及35~44岁)CD3+T细胞、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C3、B因子水平则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生育高峰年龄组C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0)。生育状况对CD3+T细胞水平的变化有影响(P<0.050);分娩后≤2年发病组CD4+T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未生育组CD8+T细胞水平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娩后≤2年发病组和>2年发病组(P均<0.050);分娩后≤2年发病组和>2年发病组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0),C3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0);分娩后>2年发病组B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炎性结块面积>27.00cm2组CD3+T细胞和CD4+T细胞水平均低于炎性结块面积≤27.00cm2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0),CD56+CD16+NK细胞、IgA、C4及B因子水平则高于后两组(P均<0.050),CD8+T细胞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C3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炎性结块面积≤27.00cm2组CD3+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均低于正常
夏亚茹陈红风叶媚娜陈莉颖鲍以嘉
关键词:乳腺炎免疫球蛋白类补体系统蛋白质类非哺乳期
腋窝部孤立性异位导管内乳头状瘤一例被引量:2
2016年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常见疾病,但发于腋下在国内、国外均非常少见,病因尚不明确,诊断上容易与转移性癌等疾病混淆,需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鲍以嘉袁永熙
关键词:乳腺疾病乳头状瘤
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外周血免疫功能紊乱分析
目的:观察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外周血免疫功能紊乱情况,分析免疫功能紊乱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有明确病理学报告的72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根据患者发病年龄、生育情况、乳房炎性结块面积、乳头有无先...
夏亚茹陈红风叶媚娜陈莉颖鲍以嘉
关键词:乳腺炎非哺乳期免疫功能
一种乳腺癌放疗辅助敷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乳腺癌放疗辅助敷贴,包括胸贴和设置于胸贴周边的至少两个可调节肩扣,其中:胸贴包括依次层叠布置的可撕贴膜层、冷敷层、中药功能层和透气膜层,且胸贴的中心位置裁切形成一圆形透乳部,圆形透乳部呈锥台状;胸贴的...
徐一云吴春宇陈佳静鲍以嘉陈晨刘胜
乳腺术后三阴方干预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脑症状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评价乳腺术后三阴方对三阴性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障碍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上海龙华医院、上海肿瘤医院化疗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服用乳腺术后三阴方分为对照组(n=64)和观察组(n=66),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乳腺术后三阴方,餐后温服,疗程3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癌症患者功能评估-认知功能量表(FACT-cog)评分,神经心理学测验,中医症状及安全性指标。结果:随访结束后对照组认知异常为49例,占79.03%,观察组认知异常为47例,占75.81%,暴露因素相对危险度(RR)为0.93。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生命质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所提高,其余相关症状均逐渐加重。FACT-cog各维度症状与乳腺术后中医症状存在相关性。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术后三阴方对认知能力的提升作用尚未明确,但其通过缓解化疗不适症状改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自我感知到的认知障碍相关症状,且对三阴性乳腺癌化疗相关认知能力的减退可能具有预防作用。
陈佳静刘胜秦悦农孙霃平鲍以嘉徐一云王怡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情志病神志病神经心理学测试
“外吹乳痈”发病因素的回顾被引量:2
2017年
乳痈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局部红、肿、热、痛,以及畏寒发热、头身疼痛等全身症状,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乳腺炎,最常见于妇女产后哺乳期间,即“外吹乳痈”。古今中医学者认为外吹乳痈的病因病机主要与乳汁蓄积、肝胃郁热、邪毒外侵、气血耗伤有关,西医研究其发病多因乳汁排出不畅、乳管内细菌感染。经过历代医家的归纳总结,本病的病因已基本明确,但发病相关因素的统计尚不完全。已知的危险因素为乳头破损和乳房外伤,保护因素为经常清洗乳头,其余相关因素尚不能取得共识,甚至在不同的试验中存在不同统计结果,值得临床医生进行细致深入的验证和探索,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外吹乳痈”的发生。
鲍以嘉陈红风
关键词:乳痈哺乳期乳腺炎
红花多糖抗肿瘤的现代医学研究及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探索
2022年
红花是一种传统的活血化瘀药,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入血分,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红花多糖(Safflower Polysaccharide, SPS)是从红花中提取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抑制血管生成等途经达到抗肿瘤的功效。乳腺癌是我国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世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在治疗乳腺癌的应用中,红花多糖能够通过调控基因表达、阻断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可以成为从中药中开发抗肿瘤药物新的探索方向。
鲍以嘉秦悦农郝炜
关键词:红花多糖肿瘤乳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