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伟东
- 作品数:136 被引量:54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梧州繁殖中心圈养黑叶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野外放归种源选择被引量:6
- 2014年
- 采用线粒体控制区和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对梧州繁殖中心圈养黑叶猴的遗传多样性、圈养个体来源地以及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在355 bp线粒体控制区序列中发现了35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包括3个转换、29个颠换和3个插入/缺失,这些变异位点共定义了13种单倍型.圈养黑叶猴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27,单倍型多样性(h)为0.627.采用11对微卫星引物对圈养黑叶猴D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47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1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559,观测杂合度(Ho)为0.551.与其他濒危灵长类动物相比,圈养黑叶猴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将贵州、广西、越南野生黑叶猴和圈养黑叶猴单倍型进行比较,发现梧州繁殖中心圈养黑叶猴个体来自广西境内和广西与越南交界地区.采用微卫星数据分析了圈养黑叶猴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选取3只雄猴和7只雌猴组建了3个家庭单元用于野外放归.
- 史芳磊杨红喜唐朝晖鲍伟东阙腾程冯碧燕蒋迎红李明刘志瑾潘慧娟
- 关键词:微卫星DNA野外放归
- 大兴安岭南段马鹿日活动节律的季节变化研究被引量:13
- 2017年
- 为探明马鹿日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利用自动红外相机技术,于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该地区的马鹿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马鹿日活动节律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χ2=7.905,P=0.048),秋冬两季的活动强度最强,春夏两季的活动强度类似;春夏两季,日活动强度在林缘开阔地生境和林间生境中不存在显著差异(Z=-0.210,P=0.834)。马鹿出现晨昏活动两个高峰时段(春季05:00、19:00,夏季00:00、20:00),繁殖需求、食物资源和气候条件可能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上述两种生境中的活动强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本研究区域内马鹿的活动很少受到生境结构变化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监测保护区内马鹿的种群对不同生境的季节性选择情况,为保护区更为有效地管理野生动物提供数据支持。
- 陈琛胡磊陈照娟姜秀丽乌力吉王晓玲鲍伟东
- 关键词:有蹄类动物马鹿活动节律生境类型
-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斑羚的季节性食物构成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食物是影响野生动物生存的关键因子之一,食性研究是了解野生动物与其生存环境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动物生存状况和栖息地质量的基础工作。通过粪便显微分析法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食物季节性构成分析,发现中华斑羚全年取食植物16科27属31种,冬季取食植物种类与其他各季节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8.865,P<0.001),食物种类明显低于其他3个季节。各季节取食乔木的比例均最低,且冬季取食乔木种类仅1种。全年取食非禾本科草本种类各季节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7.213,P<0.001),冬季明显低于其他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食物生态位宽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而Pielou均匀度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斑羚的食物选择对栖息地的植被变化具有一定适应性,受植物丰富度和可食部位,以及自身的季节性活动范围和能量平衡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 唐书培姜秀丽王晓玲洪美静孟和达来陈琛韩莹莹鲍伟东
- 关键词:食性适应性
- 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啮齿动物群落资源利用研究Ⅱ──食物资源维利用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根据库布其沙地三趾跳鼠、小毛足鼠、子午沙鼠与黑线仓鼠四种主要鼠种的饲喂试验结果 ,以及小毛足鼠、黑线仓鼠颊囊食物统计结果 ,并结合历年来解剖鼠胃的经验 ,在深入分析这些物种的食性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它们食物资源维的利用方式 .结果表明 :三趾跳鼠主要以植物营养体为食 ,小毛足鼠与黑线仓鼠以种子为食 ,子午沙鼠的食性则介于植物营养体与种子之间 ,野外条件下四种鼠食性则趋于更加特化的方向 ;食物资源生态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离 ,野外条件下分化的方向更趋于分离 ,造成鼠类食物资源维生态位分化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物理环境的作用 ,竞争的作用则更加剧了这种分离 .最后 ,初步估算了沙地啮齿动物群落采食效率为 0 .4 5 %~ 0 .83% ,并以此为依据 。
- 王利民周延林鲍伟东
- 关键词:鄂尔多斯高原沙地食性啮齿动物
- 北京地区人工引入东方铃蟾种群的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北京地区现有东方铃蟾为1927年由山东烟台人工引进的200余只个体的后代,历经几十年独立进化,无新个体引入,成为研究动物种群独立进化的良好样本。实验基于线粒体及微卫星标记,对取自北京香山人工引进种群和山东烟台源种群栖息地的55只东方铃蟾样品进行了种群遗传变异分析。线粒体标记显示,北京及山东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489和0.950,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18和0.0033。系统进化树(NJ/ML)及单倍型间的网络图均显示两种群间的单倍型未形成显著的谱系分化。微卫星标记显示,北京及山东种群的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468和0.631,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48和0.701。Structure 软件将扩增成功的54只个体归为北京、山东两个遗传聚类簇。总体看来,北京种群显示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出现隔离进化衰退趋势,但仍处于适中水平,能够维持种群生存。因此,无需引入新个体。
- 朱国芬史洋田恒久李杨高福利鲍伟东
- 关键词:东方铃蟾线粒体DNA微卫星标记
- 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多样性调查被引量:7
- 2011年
- 采用固定样线法于2006~2009年对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冬季鸟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6目18科51种,其中有37种留鸟,9种冬候鸟,5种旅鸟,鸟类的居留型发生变化。所记录鸟类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Ⅱ级保护鸟类13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及科学研究价值的鸟类29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值最高的生境为山地森林,鸟类种数为37种。在动物地理分布型上划分为9种类型,较为复杂的组成与保护区的植被类型以及动物地理区划属于蒙新区和东北区的双重过渡地带有关。与周边地区冬季鸟类调查比较,本次调查鸟类物种相对丰富。
- 那顺得力格尔王安梦巴特尔宁宗勋僧格张逦嘉鲍伟东
- 关键词:冬季鸟类物种多样性
- 一种用于野外的防盗红外相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野外的防盗红外相机,包括设有红外照明灯、相机镜头和热感应器的红外相机,还包括U形连杆和能锁在树干上的固定架,所述U形连杆的两端均设有螺纹,所述红外相机机身上设有两个通孔,U形连杆的两端分别穿过通孔...
- 鲍伟东张志翔崔国发高福利
- 文献传递
-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斑羚种群生存力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基于种群生存力分析,为孤立种群中华斑羚的物种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隔离分布的中华斑羚种群连续10年的观察数据,参照种群大小、婚配制度、环境容纳量、遗传多样性、灾害发生的频率等种群参数,并结合斑羚其他种群的研究结果,利用漩涡模型(Vortex 10.2.7.0)进行种群生存力模拟分析。【结果】该种群未来100年的存活率将下降到0.33。新生幼崽性比、新生雌性幼崽死亡率、成年雌性死亡率是影响斑羚种群增长的重要限制因子。如能补充外源个体,即每3年补充1只雌性和1只雄性,该地区斑羚数量能稳定增长,无灭绝风险。【结论】该地区斑羚种群的生存动态不容乐观,补充外源个体是促进种群增长最有效的方法。严寒冬季补充饲料和营养盐,改善个体生存和繁殖条件,也是维持种群稳定的重要措施。
- 唐书培李春华刘威乌力吉鲍伟东
- 关键词:种群生存力分析
- 不同栖居地和越冬时期长耳鸮的食物组成被引量:6
- 2009年
- 通过分析2003—2006年连续3个冬季北京城区和城郊越冬长耳鸮的食团,研究了长耳鸮食物组成的时间与空间变化特征。每月收集1次长耳鸮食团,通过其内容物分析长耳鸮食物中的猎物种类和数量构成。结果表明:城区和城郊两地长耳鸮3种主要猎物中蝙蝠的被捕食率分别为41.6%和43.0%,鼠类为27.5%和39.4%,鸟类为30.7%和18.9%;城区和城郊长耳鸮的食物构成在2004—2005年与2005—2006年的冬季存在显著差异,初冬和冬末的食物构成差异也呈显著水平;同区域的长耳鸮食物构成在年度间和不同越冬时期皆存在显著差异;两地越冬长耳鸮捕食猎物比例的差异与生存环境中猎物资源的可获得性有关。
- 张逦嘉王安梦鲍伟东李晓京
- 关键词:蝙蝠
- 鄂尔多斯高原半荒漠地区四种啮齿动物能量代谢和水分平衡的比较研究
- 鲍伟东
- 关键词:啮齿动物小型哺乳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