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春荣 作品数:128 被引量:278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人食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良研究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适合应用于组织工程食管研究的食管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对比食管上皮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K-SFM及含血清培养基DMEM中的生长情况。结果食管上皮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K-SFM中生长快,细胞形态好,不易被成纤维细胞污染。结论应用无血清培养基K-SFM培养食管上皮细胞,方法简便,适合推广应用。 曾志勇 鲍春荣 丁芳宝 杨胜生 庄聪文 程先进 梅举关键词:细胞培养 食管 上皮细胞 无血清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单克隆抗体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8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全球首位,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的升高是CHD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降低LDL-C水平可有效减少CHD的发病风险。临床上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虽能够有效降低LDL-C水平,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达到降脂目标或者无法耐受。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抑制剂作为新一代的降脂药物,越来越受到重视。其通过对PCSK9的抑制作用,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循环利用,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LDL-C水平。目前PCSK9抑制剂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和耐受性。该文就PCSK9抑制剂最新进展和面临的问题作一综述。 罗聪聪 鲍春荣 何斌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高脂血症 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总结我院近年来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经验,重点探讨心包增厚不明显患者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2018年11例行心包剥脱手术的缩窄性心包炎病例。总结患者症状、心电图、胸部CT和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介绍近年来采用的针对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和磁共振检查经验。结果本组患者中位年龄35岁,术前结合CT和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增厚10例,但有1例心包增厚不明显。该病例超声心动图发现室间隔抖动、室间隔运动随呼吸改变、二尖瓣过瓣血流、瓣环运动改变;心导管检查发现静脉压增高,有心室压力呈“平方根”波形;心脏磁共振提示有心室管样结构,伴左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下降;该患者接受了心包剥脱术,术中确诊。全组无死亡及围术期严重并发症,术后中心静脉压显著下降;呼吸机使用11.5h,ICU停留3.2d,术后住院12d,随访无复发、死亡。结论少数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心包增厚可能不明显,需行针对性的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和磁共振检查。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朱家全 曾文辉 张俊文 黄健兵 鲍春荣 丁芳宝 梅举关键词:缩窄性心包炎 心包剥脱术 舒张性心力衰竭 A3腺苷受体激动剂预处理对兔体外循环中肺组织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A3腺苷受体(A3AR)激动剂IB-MECA预处理对兔体外循环(CPB)中肺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仅行体外循环)、激动剂组(阻断主动脉前15min静脉注射IB-MECA)和拮抗剂+激动剂组(IB-MECA干预前15min静脉注射选择性A3AR拮抗剂MRS-1191),每组8只。CPB结束后采集样本,分别检测和比较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水平、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肺组织湿/干重比(W/D)、氧合指数(PaO2/FiO2)、肺血管阻力(PVR)和气道压(AWP)等指标,观察各组动物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CPB后,激动剂组血清TNF-α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拮抗剂+激动剂组(P<0.05);与对照组和拮抗剂+激动剂组比较,激动剂组CPB后肺组织W/D较小,MDA含量较少,MPO活性较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后,激动剂组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拮抗剂+激动剂组(P<0.05),而AWP和PVR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拮抗剂+激动剂组(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激动剂组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较对照组和拮抗剂+激动剂轻微。结论A3AR激动剂IB-MECA预处理可显著减轻CPB过程中的肺组织损伤程度。 鲍春荣 梅举 丁芳宝 张韫佼关键词:体外循环 肺损伤 Epigenet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Allograft Rejection:Role of the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GCN-5 in T Cell Activation, Proliferation and Cytokine Production Objective To study how a prototypical HAT from the GNAT family, GCN5 (general control nonrepressed-protein 5, ... 鲍春荣 Liu Yujie Wang Liqing Han Rongxiang Wayne W.Hancock冠心病伴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修复与否对术后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冠心病伴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修复与否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全组44例 CAD 伴中度 IMR 的患者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44~81岁,平均65.4±9.9岁。4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症状,有心... 梅举 王宜青 丁芳宝 鲍春荣 谢晓文献传递 复杂先心病术后远期同种移植物衰败的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回顾性总结复杂先心病术后远期同种异体移植物衰败再狭窄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同种异体主动脉重建肺动脉术后远期肺动脉再狭窄的手术治疗共23例,年龄13-31(20.6±4.7)岁,男性15例(65.2%)。病种包括右心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11例,肺动脉闭锁/室间隔缺损6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3例,永存动脉干3例。首次手术时均使用同种异体主动脉重建肺动脉,直径14-19(16.6±1.6)mm(其中4例不详)。本次手术前峰值肺动脉压力阶差86-170(111.7±21.8)mmHg,本次手术与前次手术的间隔时间为12-19(15.0±2.3)年。术前通过心脏彩超和心脏及周围大血管CTA明确诊断。术中以涤纶人造血管(以牛心包缝制抗返流活瓣,开胸前缝制好)重建肺动脉,使用的人造血管直径18-22(20.6±1.5)mm。体外循环时间106-182(145.7±31.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0~118(85.3±17.4)min。术后每6个月门诊随访一次,平均随访时间30(6-78)个月。结果无死亡。术后并发症有纵隔感染1例(4.3%)、术后低心排综合征2例(8.7%)、呼吸机使用时间〉72h4例(17.4%),均痊愈。无再次开胸止血。术后ICU时间3-15(6.0±2.6)d,术后住院时间7-30(13.7±4.8)d。术后复查心脏彩超峰值肺动脉压力阶差3-25(12.6±5.4)mmHg。随访中无死亡,肺动脉压力阶差无明显增加,无需要再手术患者。结论对于同种异体主动脉重建肺动脉后远期肺动脉再狭窄患者,可采用带瓣人造血管再次重建肺动脉,手术安全可靠,早期疗效良好。 鲍春荣 梅举 丁芳宝 张俊文 朱家全 张韫佼 马南关键词:肺动脉狭窄 肺动脉闭锁 再次手术 局部应用雷帕霉素抑制CABG后移植静脉内膜增生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含雷帕霉素凝胶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移植静脉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健康Yorkshire猪24只,建立CABG模型,取大隐静脉于升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回旋支间搭桥。动物随机分为3组(n=8):空白对照组仅行CABG术;空载体对照组于桥血管局部喷洒20%缓释载体Pluronic F-127 0.5 mL;雷帕霉素组于移植血管局部喷洒含100 mg/mL雷帕霉素的20%Pluronic F-127 0.5 mL。2个月后处死动物取下桥静脉,光镜下HE染色观察血管内膜增生程度和管腔狭窄程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组内膜增生减轻,内膜厚度分别为(78.85±12.63)、(177.99±12.55)、(168.21±11.58)μm(P<0.05);管腔狭窄程度减小,管腔面积/(内膜+管腔面积)分别为0.910±0.011、0.796±0.015和0.798±0.015(P<0.05);平滑肌细胞增殖受抑制,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9.0±4.6)%、(33.5±5.2)%和(36.4±5.6)%(P<0.05);细胞凋亡水平增加,凋亡指数分别为(30.3±5.4)%、(17.9±3.8)%和(19.5±4.8)%(P<0.05)。结论局部缓释雷帕霉素可以有效抑制CABG后静脉移植血管内膜增生,这种作用是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促进凋亡而实现的。 鲍春荣 梅举 丁芳宝 朱家全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内膜 雷帕霉素 改良人工腱索联合瓣环成形术在二尖瓣脱垂修复中的应用及远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索改良的人工腱索技术联合人工瓣环成形术修复二尖瓣前叶或/和后叶脱垂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其近、远期随访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应用改良人工腱索技术联合人工瓣环成形术修复二尖瓣前叶或/和后叶脱垂引起的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9例、女43例,年龄5~73(51.4±14.4)岁。术中在脱垂瓣叶对应的乳头肌上将不带垫片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缝线作U型缝合,两头的针线则均在距缘3~5 mm处缝合于脱垂瓣叶的游离缘,先将每根线在脱垂的瓣缘缝两针,在置入C型二尖瓣成形环后,通过左心室的反复注水试验,调整人工腱索的长度至最佳位置,直至完全纠正瓣叶脱垂和二尖瓣反流,最后每根针线再在瓣缘缝一针,打结固定。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行二尖瓣成形术,每例患者平均植入1~3(2.4±0.7)根e PTFE人工腱索。二尖瓣成形术后,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78例患者无二尖瓣反流,34例患者为轻度二尖瓣反流。出院时,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无反流72例,轻度反流39例,轻中度反流1例。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明显缩小[(58.6±8.7)mm vs.(50.7±6.3)mm],P〈0.001]。术后随访3~105(41.5±24.8)个月时,无反流或轻度反流93例,轻中度反流16例,中度反流3例。术后5年,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免除率为95.1%±3.0%。结论应用该改良人工腱索技术联合人工瓣环成形术修复瓣叶脱垂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操作简单易行,人工腱索的调整、固定方便,近、远期效果良好。 姜兆磊 梅举 丁芳宝 马南 袁源 鲍春荣 汤敏 刘浩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 人工腱索 膨体聚四氟乙烯 儿童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 背景:冠状动脉一支或主要分支或两支均可起源于肺动脉的发病率甚低,每3O万新生儿中仅有1例,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5-0.50%.其中以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最常见,约占90%.此类患儿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小时... 丁芳宝 梅举 张蕴佼 鲍春荣 黄建兵 马南 汤敏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畸形 心脏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