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华
- 作品数:42 被引量:123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斑点叉尾鮰高效苗种培育试验
- 2006年
- 斑点叉尾鮰亦称沟鲶,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是名优淡水经济鱼类,它具有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食性杂、生长快、易捕捞、肉味鲜美、出肉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淡水名优养殖品种。我们于2003~2006年对斑点叉尾鮰进行苗种培育试验,共培育5~8cm鱼苗199.52万尾,平均成活率达92.8%,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积累了比较成熟的苗种培育技术经验。
- 黄光华吕敏
-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淡水经济鱼类养殖品种营养价值
- 革胡子鲶生长激素基因克隆与序列同源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应用RT-PCR技术从革胡子鲶(Clarias lazera)脑垂体RNA中扩增出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cDNA片段,并克隆到质粒载体pMD18-T,鉴定测序。克隆的革胡子鲶GHcDNA开放阅读框全长603bp,编码由2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生长激素前体。5个科7种鲶形目鱼类GH基因序列同源比较结果表明,7种鲶形目鱼类间GH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很高,平均为92.4%,大口鲶和鲶之间的同源性最高,为98.5%,革胡子鲶和鲶之间的同源性最低,为89.4%。并据此构建了鲶形目鱼类间的系统进化树,聚类分析结果与鲶形目鱼类传统的分类进化地位基本一致。
- 杨学明张立黄光华何荆州朱佳杰蒋和生
- 关键词:革胡子鲶生长激素基因克隆
- 菌藻联合处理对罗氏沼虾育苗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对罗氏沼虾育苗池进行pH值、氨氮、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水质指标的测定和比较,探讨菌藻联合处理对罗氏沼虾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菌藻对育苗水体中pH值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幼体的发育,菌藻能明显抑制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提高幼体变态率。
- 黎建斌黄光华吕敏何为李大列
- 关键词:罗氏沼虾育苗水质
- 罗氏沼虾不同群体线粒体16SrRNA基因的序列变异及其保守性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罗氏沼虾广西养殖群体、江苏养殖群体和缅甸原种F13个不同群体共15个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测定序列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在得到的401bp长度的基因片段中,3个群体所有个体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序列同源性为100%,该基因在群体内或不同群体间均不存在遗传差异。表明罗氏沼虾的16SrRNA基因是比较保守的序列,在不同群体间的分化程度很低。
- 杨学明黄光华蒋钦杨郭亚芬蒋和生
- 关键词:罗氏沼虾16SRRNA基因
- 斑点叉尾的人工繁殖试验
- 2005年
- 针对我区斑点叉尾鮰鱼苗供应自给率低的状况,于2000年~2002年在那马水产中试基地进行了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试验。2000年9月选择后备亲鱼198尾,培育至次年4~5月间产卵,共获得卵块35块,产卵率为35.4%,平均受精率87%,孵化出卵黄苗36万尾,培育至2.8cm规格时存活34.4万尾,成活率95.6%。
- 江林源杨学明陈福艳邓潜黄光华
-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亲鱼培育人工孵化产卵时间产卵率
- 高活性荚膜红假单胞菌分离鉴定及应用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分离筛选出高活性荚膜红假单胞菌,并作为水质净化剂和饲料添加剂应用于鱼苗生产培育中,以促进广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方法】采用平板稀释涂布法从广西本地高产对虾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活性较高的菌株,然后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等鉴定菌株,并将其应用于罗非鱼鱼苗培育试验。【结果】分离筛选出的光合细菌(菌株NC01)菌体卵圆形、革兰氏染色阴性,培养的菌落圆形、红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菌体大小0.6~0.9μm×1.5~2.5μm;在光照厌氧条件下培养,繁殖速度较快,在扩大培养基中培养液颜色由浅红色逐渐变成紫红色;根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鉴定为荚膜红假单胞菌。将其应用于罗非鱼鱼苗生产培育,发现荚膜红假单胞菌能稳定水体pH,显著降低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COD)含量,降幅分别为36.69%、27.47%、45.89%;鱼苗体长增加43.66%、体重增加44.79%、成活率提高10.60%(绝对值)。【结论】从广西本地高产对虾塘底泥中分离筛选出的荚膜红假单胞菌,其生理生化特性及商品性能良好,且在罗非鱼鱼苗培育中效果显著,生产上可以大批量生产并推广应用于水产养殖。
- 黎建斌何为李大列黄光华吕敏黎铭
- 关键词:荚膜红假单胞菌
- 养殖条件下倒刺鲃的年龄与生长被引量:14
- 2003年
- 研究了倒刺的年龄与生长规律 ,结果表明 :倒刺鳞片年轮特征主要为疏密切割型。体长与鳞长之间的直线相关L =2 .0 85 4+2 .36 2 0R和幂函数相关L =2 .85 12R0 .952 9中 ,以幂函数相关性密切 ;体重与体长呈指数函数相关W =2 .4 984× 10 - 2 L2 .9936 。 4龄以前生长较快 ,生长指标高 ,体长指标高 ,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大 ,其生长规律可用VonBertalanffy方程表达 :Lt=[1-e- 0 .132 5(t+ 0 .2 0 95) ],Wt=132 76 .4 0 [1-e- 0 .132 4 (t+ 0 .2 0 95) ]3。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t =8.0 9龄、W8.0 9=3933.6 1g ,即Wt=0 .2 96W∞ 处。倒刺雌性一般在 5龄性成熟 ,雄鱼 3~ 4龄时性成熟。建议江河捕捞对象应为 5 + 龄以上的个体。
- 江林源余晓丽陈福艳杨学明黄光华
- 关键词:倒刺鲃年龄生物学特性
- 鱼苗自动包装方法和装置
- 一种鱼苗自动包装方法,是采用安全低压电源和低压启动开关控制水泵输出电源,对水泵的出水流量进行自动计量、准确控制鱼苗袋的进水量、充氧和封袋时间,具体步骤是:用水泵从水池抽水,经水管进入过滤袋和漏斗灌到鱼苗袋,到达所需容量,...
- 江林源杨学明汤卫东黄光华邓潜卢小花冯鹏霏
- 文献传递
- 倒刺鲃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2002~2006年,对倒刺鲃的性腺发育和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了解到倒刺鲃属于分批产卵型,相对怀卵量为10-12粒/g,采用混合激素催产,其中以PC+LRH-A2+DOM试验组效果较为理想。试验共获苗55.3万尾,在25-30℃的水温下,效应时间为18~2,4h,平均催产率为73.7%,平均受精率为69.6%,受精卵经34h出膜,48h仔鱼开始平游,孵化率为66.6%。
- 江林源梁万文黄光华冯鹏霏邓潜
- 关键词:倒刺鲃人工繁殖性腺发育
- 丁鱥鱼胚胎及仔鱼发育的观察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丁鱥鱼在南方较高水温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解决丁鱥鱼在南方推广养殖中苗种欠缺的瓶颈问题。【方法】对丁鱥亲鱼进行人工繁殖,然后对其胚胎及仔鱼发育过程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丁鱥鱼催产效应时间11h,受精率为75.3%,孵化率为82.7%,仔鱼成活率59.3%,育成规格为1.5~2.0cm鱼苗20.0万尾。丁鱥鱼受精卵呈卵圆形,大部分呈青灰色,直径0.50~0.77mm,具粘性;在27.0~31.0℃的温度下,受精卵历时1936min发育后孵出,有效积温为908.89℃·h;胚胎发育可划分为6个阶段30个发育时期。刚孵出仔鱼全长3.84~3.87mm,出膜后第3d卵黄囊吸收60%~80%,约有30%仔鱼开口摄食;第4d卵黄囊吸收90%,约有90%仔鱼开口;出膜第5d卵黄囊基本吸收完,但出现少许死鱼苗。【结论】丁鱥鱼适宜在南方进行繁殖及鱼苗培育,水温应稳定在20.0~27.0℃,不宜超过30.0℃,在孵化及鱼苗培育过程中注意清除敌害生物及保持清新水质,并根据水温情况及时投喂开口饵料,提高仔鱼成活率。
- 陈福艳梁万文冯鹏霏黄光华
- 关键词:催产繁殖胚胎发育卵黄囊仔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