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文娟

作品数:7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亚热带
  • 3篇生态系统
  • 3篇南亚热带
  • 2篇演替
  • 2篇有效磷
  • 2篇有效磷含量
  • 2篇森林生态
  • 2篇森林生态系统
  • 2篇森林土
  • 2篇森林土壤
  • 2篇树种
  • 2篇磷含量
  • 2篇CO2浓度
  • 2篇CO2浓度升...
  • 1篇氮沉降
  • 1篇豆科
  • 1篇豆科植物
  • 1篇演替系列
  • 1篇幼苗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华...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黄文娟
  • 5篇刘菊秀
  • 3篇方熊
  • 3篇李义勇
  • 2篇龙凤玲
  • 2篇褚国伟
  • 2篇唐旭利
  • 2篇刘世忠
  • 2篇周国逸
  • 2篇刘双娥
  • 1篇曾曙才
  • 1篇张德强
  • 1篇张炜
  • 1篇莫江明
  • 1篇方华
  • 1篇赵亮
  • 1篇黄钰辉
  • 1篇张倩媚
  • 1篇鲁显楷
  • 1篇李跃林

传媒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气CO_2浓度升高和N沉降对南亚热带主要乡土树种叶片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N沉降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对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当前国际生态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该实验运用大型开顶箱(open-topchamber,OTC)研究:1)高CO2浓度(700μmol·mol-1)+高N沉降(100kgN·hm-2·a-1)(CN);2)高CO2浓度(700μmol·mol-1)和背景N沉降(CC);3)高N沉降(100kgN·hm-2·a-1)和背景CO2浓度(NN);4)背景CO2和背景N沉降(CK)4种处理对南亚热带主要乡土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叶片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对5种乡土树种叶片元素含量有较大的影响,除海南红豆叶片的Ca含量外,其他树种的叶片元素含量在高CO2浓度处理下都显著升高(p<0.05);而在N沉降处理下,5个树种的叶片K和Ca含量都降低。大气CO2浓度升高与N沉降处理对5种乡土树种植物叶片元素含量影响的交互作用不是很明显,仅仅木荷和红鳞蒲桃的叶片Ca和Mn以及海南红豆的叶片Mn含量在大气CO2浓度上升和N沉降交互处理下显著下降,而肖蒲桃的叶片P含量在大气CO2浓度上升和N沉降交互处理下显著上升。
李义勇黄文娟赵亮方熊刘菊秀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N沉降乡土树种
大气CO_2浓度上升和氮添加对南亚热带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8
2014年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N)添加对土壤碳库的影响是当前国际生态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为阐述土壤不同形态有机碳的抗干扰能力,运用大型开顶箱,研究了4种处理((1)高CO2浓度(700μmol·mol–1)和高氮添加(100 kg N·hm–2·a–1)(CN);(2)高CO2浓度和背景氮添加(CC);(3)高氮添加和背景CO2浓度(NN);(4)背景CO2和背景氮添加(CK))对南亚热带模拟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的影响。近5年的试验研究表明:(1)CN处理能明显地促进各土层中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其中,下层土壤(5–60 cm土层)中的响应达到统计学水平。(2)活性有机碳库各组分对处理的响应有所差异:不同土层中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含量对各处理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各土层中的MBC含量均为CN>CC>NN>CK,其中0–5 cm、5–10 cm、10–20cm 3个土层的处理间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10–20 cm与20–40 cm两个土层中的易氧化有机碳处理间有显著差异;而对于各土层中水溶性有机碳,处理间差异均不明显。(3)各团聚体组分中的有机碳含量的响应也有所差异:20–40 cm与40–60 cm土层中250–2 000μm组分的有机碳含量存在处理间差异;40–60 cm土层中53–250μm组分的有机碳对各处理响应敏感,CC处理和NN处理都有利于该组分碳的深层积累,尤其CN处理下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各处理10–20 cm、20–40 cm及40–60 cm土壤中,<53μm组分中的碳含量间差异显著。大气CO2浓度上升和N添加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的增加,尤其有利于深层土壤中微团聚体与粉粒、黏粒团聚体等较稳定组分中有机碳的积累,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
龙凤玲李义勇方熊黄文娟刘双娥刘菊秀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土壤粒径
不同氮添加量和添加方式对南亚热带4个主要树种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9
2015年
为阐明南亚热带4个主要树种——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木荷(Schima superba)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生长对不同氮添加量和添加方式的响应差异,进行了幼苗模拟氮添加实验。实验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对照:背景大气氮沉降量5.6 g N·m–2·a–1,中氮:15.6 g N·m–2·a–1,高氮:20.6 g N·m–2·a–1),每个水平分两种添加方式(幼苗冠层施氮和土壤表层施氮),共6个处理:(1)土壤对照(S-CK);(2)土壤中氮(S-MN);(3)土壤高氮(S-HN);(4)冠层对照(C-CK);(5)冠层中氮(C-MN);(6)冠层高氮(C-HN),每个处理设置6个重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添加量下,土壤施氮和冠层施氮对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氮添加量、氮添加方式和物种3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与对照相比,S-MN增加了马占相思和木荷幼苗的生物量,降低了马尾松的株高和生物量,而C-MN仅增加了马占相思的生物量,对其他3个树种没有影响;S-HN增加了马占相思的生物量,显著降低了马尾松的基径、株高和生物量(p<0.01),C-HN增加了马占相思、木荷和马尾松的基径、株高和生物量(p<0.01)。不同氮添加量和氮添加方式对幼苗生长的影响因物种而异,所有氮处理下海南红豆和马占相思的生长均明显快于木荷和马尾松;木荷和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在两种氮添加方式间差异显著,冠层施氮比土壤施氮对其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大。由此可见:在氮沉降背景下,阔叶豆科植物(海南红豆、马占相思)比阔叶非豆科植物(木荷)生长快;阔叶树种(海南红豆、马占相思和木荷)比针叶树种(马尾松)生长快。在长期氮沉降环境下,不同物种生长的差异响应有可能导致亚热带森林物种组成发生变化。
刘双娥李义勇方熊黄文娟龙凤玲刘菊秀
关键词:生物量豆科植物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群落稳定性与土壤固碳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理
周国逸莫江明张德强刘菊秀鲁显楷张炜黄文娟刘蕾方华唐旭利张倩媚李跃林刘世忠褚国伟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热带亚热带区域的地带性植被,构成了这个区域的基本景观,支撑着该区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基础。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及该群落未来的演替方向是中国乃至全球普遍关心的重大生态学问题。项目组...
关键词: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土壤固碳
鼎湖山5种森林土壤的无机氮和有效磷含量被引量:27
2009年
研究了鼎湖山5种森林——马尾松林(PF)、针阔叶混交林(混交林,MF)、季风常绿阔叶林(季风林,BF)、沟谷雨林(RF)和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林,MMF)下土壤无机氮(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有效磷含量的垂直分布情况.5种森林分4个土层(0~10cm、10~20cm、20~40cm和40~60c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机氮、有效磷含量因不同森林类型而异,但都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加深,无机氮、有效磷呈减少的趋势,但无机氮与有效磷之比呈增加的趋势.随着森林的演替(马尾松林→混交林→季风林),4个土层中无机氮在逐渐积累,而有效磷仅在2个土层(0~10cm和10~20cm)表现为此趋势;土壤无机氮的组成形式也发生变化,铵态氮占无机氮的比例表现为马尾松林>混交林>季风林.沿着海拔梯度分布的沟谷雨林、季风林和山地林土壤的无机氮和有效磷含量与海拔高度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铵态氮占无机氮的比例大致表现为季风林<沟谷雨林<山地林的趋势.此外,在4个土层中,无机氮与有效磷之比分别与森林演替或是海拔高度都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黄文娟刘菊秀唐旭利黄钰辉刘世忠褚国伟周国逸
关键词:无机氮有效磷森林演替海拔梯度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演替系列森林生态系统的磷平衡(英文)被引量:2
2014年
了解磷(P)在生态系统中的平衡对于生态系统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大气沉降是P进入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同时径流在输出P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以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个典型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简称季风林)及其演替系列—针阔叶混交林(简称混交林)和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大气沉降P输入和径流P输出。结果表明,每年通过大气沉降输入的P总量为1.06 kg?hm–2,通过干、湿沉降输入的P量分别为0.50 kg?hm–2 a–1和0.56 kg?hm–2 a–1,其中,大于61%的大气P沉降出现在旱季(10月至次年3月)。季风林、混交林和马尾松林每年径流损失的P分别为0.66 kg?hm–2、0.69 kg?hm–2和0.81 kg?hm–2。然而,在雨季(4月至9月),季风林、混交林和马尾松林的径流P损失分别超过83%、80%和80%。大气P沉降输入与径流P输出在旱季与雨季之间的差异表明了大气P沉降的增加对缓解生态系统P缺乏的作用非常有限。
周曙仡聃黄文娟
关键词:湿沉降干沉降森林生态系统
模拟氮沉降对鼎湖山森林土壤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和有效磷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2
2011年
采用野外原位试验模拟氮(N)沉降,研究了其对鼎湖山马尾松林、混交林和季风林3种森林类型土壤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APA)和有效磷(AP)含量的影响.在季风林中设置对照(0 kg N.hm-2.a-1)、低N(50 kg N.hm-2.a-1)、中N(100 kg N.hm-2.a-1)和高N(150 kg N.hm-2.a-1)处理,在马尾松林和混交林中只设置对照、低N和中N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土层加深,土壤APA和AP含量降低.土壤APA在季风林中最高,而AP含量在3种林型中没有显著差异.N沉降增加对土壤APA的作用与林型有关.季风林中适度N沉降可使APA升高,且低N处理的APA(19.52μmol.g-1.h-1)最高;马尾松林和混交林中,中N处理的APA最高,分别为12.74和11.02μmol.g-1.h-1.3种林型的AP含量均在低N处理下最高,但各N处理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土壤APA与AP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李银曾曙才黄文娟
关键词:有效磷氮沉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