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琴

作品数:12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康复
  • 5篇术后
  • 4篇肌腱
  • 3篇早期康复
  • 3篇屈肌
  • 3篇屈肌腱
  • 3篇疗效
  • 2篇修复术
  • 2篇修复术后
  • 2篇上肢
  • 2篇上肢功能
  • 2篇神经损伤
  • 2篇手功能
  • 2篇手功能障碍
  • 2篇外伤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关节
  • 1篇短波治疗
  • 1篇对手
  • 1篇信度

机构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金日成综合大...

作者

  • 12篇黄琴
  • 5篇杨朝辉
  • 4篇陈燕花
  • 3篇吴中文
  • 3篇黄涛
  • 2篇刘莉
  • 2篇夏晓萱
  • 1篇王双
  • 1篇石春薇
  • 1篇高春华
  • 1篇周淑华
  • 1篇毛朝琴
  • 1篇张璇
  • 1篇王艳萍
  • 1篇刘永进
  • 1篇裴亚
  • 1篇李开元
  • 1篇洪飞
  • 1篇高欣
  • 1篇夏小萱

传媒

  • 4篇中国康复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两种康复方法对比被引量:10
2010年
黄琴杨朝辉张璇吴文
关键词:子宫颈癌生物反馈训练盆底肌锻炼
早期康复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对创伤性周围神经损伤后手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在治疗师协助下早期运动训练并物理因子治疗对创伤性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手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手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2~7 d在治疗师协助下开始静力夹板或动力牵引夹板使用下的运动训练并配合物理因子疗法;术后3周去除夹板主动运动训练为主和物理因子疗法。对照组术后2~7 d自行运动训练加物理因子疗法。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手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手功能综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2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11.2±1.4与9.8±1.4,P<0.01)。结论:专业人员协助下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及物理因子治疗可显著提高周围神经损伤致手功能障碍的疗效。
周淑华张敏黄琴杨朝辉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手功能障碍康复训练
早期主动运动对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主动运动对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术后的影响。方法:41例指Ⅱ区屈肌腱修复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46指)和对照组21例(48指)。观察组术后第3天开始采用早期主动运动方案;对照组术后制动3周后开始康复治疗。术后12周对2组患者进行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AM)系统评定和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指TAM优良率及UEF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指间关节伸直缺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Ⅱ区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采用主动运动方案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黄琴黄涛陈燕花夏晓萱
关键词:早期康复
梨状肌综合征自我牵伸的疗效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梨状肌综合征(PS)自我牵伸的疗效.方法:将92例P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2组均给予超短波结合推拿疗法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我牵伸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以及3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内复发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牵伸不但可有效控制PS患者的疼痛,而且可降低3个月内的复发率.
罗旸黄琴黄涛高欣
关键词:推拿疗法超短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
治疗性活动对手外伤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手外伤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手外伤后有较高的致残率,导致手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质量。因此,手外伤后康复目标是最大限度恢复手功能。目前,康复治疗多将目标集中在消肿止痛,提高手部的肌肉力量和改善关节活动度上[1—5],而这些对于提高手的综合协调能力尚不够。
夏晓萱杨朝辉吴中文黄琴
关键词:手功能恢复外伤患者手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度康复目标
早期运动对指V区屈肌腱损伤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对指V区屈肌腱损伤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指V区屈肌腱损伤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患者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6例、88指)和对照组(27例、91指)。术后给予2组患者常规治疗;术后4周时,2组患者开始进行主被动活动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8天开始进行早期运动。术后第12周,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周围神经感觉功能评价及肩臂手残疾问卷(DASH)对2组患者的手部功能进行评定,记录患者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及握力。结果术后第12周时,观察组TAM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腕关节掌屈、背伸、尺偏、桡偏4种状态下的主动活动度[(56.08±11.05)°、(49.31±9.67)°、(32.50±8.10)°、(23.65±6.34)°]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周时,观察组握力百分比、神经修复后手功能及DASH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动可促进指V区屈肌腱损伤伴尺神经损伤修复术后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对患手功能恢复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府阳椎广.
黄琴高春华陈燕花刘莉吴中文
关键词:尺神经
屈指肌腱Ⅱ区与Ⅴ区修复术后早期主动运动方案的疗效对比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Ⅱ区与V区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将38例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依损伤部位分Ⅱ区组20例(46指)和V区组18例(44指)。2组患者术后均采用背侧石膏托固定、物理因子疗法、运动疗法等治疗。术后12周时进行总主动活动范围测量法(TAM)和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V区组TAM优良率及UEFI评分均明显高于Ⅱ区组(P<0.05)。V区组指间关节伸直缺失明显低于Ⅱ区组(P<0.01)。结论: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采用主动运动方案安全有效,而且V区损伤后手指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优于Ⅱ区。
黄琴刘莉陈燕花毛朝琴
关键词:早期康复
手外伤后上肢功能指数量表与关节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1
2011年
目的:探讨上肢功能指数(UEFI)量表与关节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手外伤后上肢功能的相关性和灵敏性。方法:采用UEFI量表和TAM系统对30例手外伤患者分别在入院和出院时进行前后2次评定,应用Pearson分析和t检验比较两种评定方法的相关性和灵敏性。结果:UEFI与TAM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r1=0.863,P1=0.001;r2=0.824,P2=0.001);TAM前后2次得分率均高于UEFI得分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前后两次得分率之差UEFI高于TA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UEFI量表能较好反映手外伤后上肢功能状况,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上肢功能评定方法。
杨朝辉黄琴夏小萱
关键词:手外伤上肢功能
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作业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作业治疗对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共69患指)及对照组30例(共67患指)。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3天介入作业治疗(从夹纸练习开始,逐步增加抓捡豆子训练、橡皮泥塑形训练、拣木钉等手工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6周介入常规作业治疗(包括橡皮泥塑形训练、弹力网训练、握球捏球训练、书写训练、生活家居训练及职业技能训练等)。分别于术后第6周及第12周时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指标包括肌腱总主动活动度(TAM)、握力、九孔插板试验及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分等。结果术后第6周时,观察组患手TAM优良率(76.81%)、患侧占健侧握力百分值[(60.20±12.20)%]、指间关节伸直缺失度(78.26%)、九孔插板试验结果[(22.60±3.59)min]及UEFI评分[(66.10±9.2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术后第12周时,观察组患侧占健侧握力百分值[(81.17±12.27)%]、九孔插板试验结果[(14.90±2.83)min]及UEFI评分[(74.73±7.11)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此时2组患者患手TAM优良率、指间关节伸直缺失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于指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介入作业治疗,可进一步促进术后患者手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艳萍黄琴陈燕花黄涛王双
关键词:康复
缺氧诱导因子Hif-1在慢性感染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7年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edfactor1,Hif-1)是介导细胞对缺氧微环境进行适应性反应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在血管新生、能量代谢、细胞增殖、免疫应答、组织纤维化和修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Hif-1是1992年Semenza等在低氧处理肝癌细胞株Hep3B时发现的,
章盈婧黄琴黄可校振萌洪飞万璐刘洁石春薇
关键词:HIF-1慢性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