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美近

作品数:137 被引量:1,175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9篇直肠
  • 56篇肿瘤
  • 56篇肠癌
  • 53篇直肠癌
  • 45篇结直肠
  • 33篇结直肠癌
  • 31篇肠肿瘤
  • 30篇直肠肿瘤
  • 21篇结直肠肿瘤
  • 20篇手术
  • 17篇基因
  • 15篇淋巴
  • 14篇切除
  • 14篇细胞
  • 13篇预后
  • 13篇病理
  • 12篇蛋白
  • 11篇结肠
  • 10篇淋巴结
  • 9篇临床病理

机构

  • 69篇中山大学附属...
  • 5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4篇中山大学
  • 9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3篇密歇根大学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玉林市第一人...
  • 1篇开平市中心医...
  • 1篇抚州市第一人...
  • 1篇Charit...
  • 1篇广州白云山中...

作者

  • 137篇黄美近
  • 81篇汪建平
  • 39篇王磊
  • 27篇蔡世荣
  • 26篇何裕隆
  • 25篇詹文华
  • 21篇兰平
  • 21篇杨祖立
  • 20篇邓艳红
  • 20篇康亮
  • 14篇黄奕华
  • 14篇刘焕亮
  • 13篇陈创奇
  • 12篇张常华
  • 12篇王辉
  • 10篇吴小剑
  • 10篇彭俊生
  • 10篇向军
  • 9篇宋新明
  • 8篇彭慧

传媒

  • 27篇中华胃肠外科...
  • 2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4篇中华普通外科...
  • 8篇中华实验外科...
  • 8篇中国实用外科...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岭南现代临床...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广州医药
  • 2篇大肠肛门病外...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8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18篇2005
  • 7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2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肛肠外科应用吻合器的现状和展望被引量:2
2003年
汪建平黄美近
关键词:肛肠外科吻合器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间608例胃癌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并用二值Logistic回归似然比法分析与第7~9组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本组608例中,第3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为444%,其次为第15组的432%。第7、8、9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2%、248%和207%,3组综合转移率为375%。与第7~9组淋巴结综合转移密切相关的因素有第1~6组淋巴结综合转移情况和肿瘤的浸润程度(P<005)。第7~9组淋巴结有转移时,预测第1~6组淋巴结有转移的准确率为822%,假阳性率为15%;第7~9组淋巴结无转移时,预测第10~16组淋巴结无转移的准确率为593%,假阳性率为127%。结论第7~9组淋巴结有类似前哨淋巴结的作用,术中病理活检有利于指导胃癌术式的选择。胃下部癌第7~9淋巴结有转移时宜常规清扫第15组淋巴结。
何裕隆张常华詹文华蔡世荣黄美近陈创奇吴晖彭建军
关键词:胃癌术后假阳性率病理活检病理资料前哨淋巴结
错配修复缺陷对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预后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缺陷对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资料,包括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信息,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研究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多因素COX模型评估对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预后影响因子。结果:纳入163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95例,单纯化疗组68例。队列中123例患者检测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状态,其中13例伴有错配修复缺陷(MMR-deficient,dMMR)。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dMMR患者和无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proficient,pMMR)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41.0月和24.9月(HR=0.12, 95%CI:0.017~0.89,P=0.001),而单纯化疗组则出现相反的趋势,dMMR患者和pMMR患者中位OS分别为8.8月和19.7月(HR=11.26,95%CI:2.7~48.0,P<0.001)。多因素COX模型纳入年龄、CEA值、KRAS基因、MMR状态和治疗分组,MMR状态*治疗分组交互项是本队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interaction=0.037)。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dMMR的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总生存时间延长。
凌家瑜李唯伟张剑威蔡月蔡月黄美近胡华斌任东林黄美近
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
昼夜节律蛋白Cry2作为结直肠癌预后和化疗敏感性预测因子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检测Cry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ry2在结直肠癌预后和辅助化疗敏感性预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6名规律接受包含5-氟尿嘧啶的新辅助化疗的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使用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评估化疗疗效,并根据疗效分为完全反应(CR)/部分反应(PR)和病灶稳定(SD)/病灶进展(PD)组,免疫组化检测Cry2表达,评分后进行双侧2检验。收集307名在2001年至2005年间接受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肿瘤组织,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检测Cry2表达,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CR/PR组Cry2表达较低,SD/PD组Cry2表达较高,差异显著(P<0.05)。307例中Cry2高表达者84人,平均生存83.46月,Cry2低表达者223人,平均生存100.10月,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Cry2低表达者预后较好。307例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Cry2表达高低风险比为1.70,其95%置信区间为1.09~2.66,差异显著(P<0.05),Cry2的表达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16例接受化疗的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Cry2表达高低风险比为2.88,其95%置信区间为1.03~8.06,差异显著(P<0.05),Cry2的表达是影响化疗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根据Cry2表达高低可预测结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也可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周俊怿方乐堃邓艳红刘焕亮王磊汪建平黄美近
关键词:昼夜节律结直肠肿瘤预后新辅助化疗
超声内镜与CT对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肿瘤的术前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和CT对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肿瘤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胰腺及壶腹部肿瘤患者术前EUS、CT资料,与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从肿瘤大小、部位等角度筛选出影响EUS准确性的因素。结果 EUS在判断胰周脂肪浸润、胆管扩张、胰周脏器侵犯、血管侵犯等方面敏感性、特异性与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US在胰管扩张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诊断价值优于CT(P=0.039和P=0.004); EUS判断胰周脂肪浸润和胰周脏器侵及的准确性与肿瘤大小有关(P=0.015和P=0.022),判断胰管扩张的准确性与肿瘤部位有关(P<0.001)。结论 EUS对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很高,结合CT检查有助于加强对患者术前评价的认识。
李引黄奕华黄美近
关键词:胰腺肿瘤壶腹周围肿瘤内镜超声检查CT
UGT1A1基因多态性与转移性结直肠癌伊立替康化疗毒性及疗效的关系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探讨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外周血中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直接测序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做基因检测的20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并对其中56例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肿瘤进展时间及化疗疗效进行观察并记录,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207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中,UGT1A1*28位点野生型TA6/6有164例(79.2%),杂合突变型TA6/7有41例(19.8%),纯合突变型TA7/7有2例(1.0%);UGT1A1*6位点野生型G/G有154例(74.4%),杂合突变型G/A有51例(24.6%),纯合突变型A/A有2例(1.0%)。在5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6位点突变型(G/A和A/A)可以增加发生3级以上腹泻(38.9%vs 7.9%,P<0.05)和中性粒细胞减少(61.1%vs 29.0%,P<0.05)的风险;*28位点突变型(6/7和7/7)可以增加发生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33.3%vs 2.1%,P<0.05)的风险;肿瘤进展时间和化疗疗效在*28和*6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采用含伊立替康方案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中,UGT1A1*6位点突变型增加发生3级以上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UGT1A1*28位点突变型增加发生3级以上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张君孝王晨亮黄美近傅新晖卢碧燕邓艳红刘焕亮
关键词:伊立替康结直肠肿瘤基因多态性
pcDNA3.1(+)-MER-Syk(L)载体构建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内4-OHT对MER-Syk(L)细胞定位的影响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不表达Syk的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建立稳定表达融合蛋白MER-Syk(L)的细胞株;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4-OHT处理前后融合蛋白MER-Syk(L)在细胞内的位置;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分析处理前后稳态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1)无4-OHT的处理,融合蛋白MER-Syk(L)、MER-Syk(S)和MER均位于MDA-MB-231细胞浆内;4-OHT的作用下,融合蛋白MER-Syk(L)部分移位到细胞核内,而MER-Syk(S)和MER仍然位于细胞浆内;(2)MDA-MB-231细胞核内的MER-Syk(L)蛋白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而细胞浆内的MER-Syk(L)、MER-Syk(S)和MER蛋白对细胞增殖和生长功能没有影响。结论:4-OHT可使融合蛋白MER-Syk(L)移位到MDA-MB-231细胞核内,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
杨祖立王磊康亮向军黄美近汪建平
关键词:核移位他莫昔芬雌激素
胃底贲门癌根治术中保留脾脏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根治术中保留脾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至2003年12月间108例经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胃底贲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保脾与切脾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切脾组38例,保脾组70例,最后随访日期2004年12月。本组淋巴结转移率68.5%(74/108),第10组淋巴结转移率16.7%。切脾组与保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4%vs14%,χ^2=0.318,P=0.573)、肿瘤复发率和肿瘤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保脾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切脾组(38.7%vs16.9%,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保留脾脏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85),只有肿瘤浸润程度(P=0.009)和淋巴结转移(P=0.001)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除脾脏受侵犯者外,贲门癌根治术中应尽可能保留脾脏。
张常华何裕隆詹文华宋武陈创奇蔡世荣黄美近
关键词:贲门肿瘤保留脾脏淋巴结切除术预后
结直肠癌筛查和化疗新方案的研究与应用
王磊吴小剑邹鸿志邓艳红范新娟骆衍新陈典克黄美近万香波傅新晖陈代词钟清华秦启元兰平汪建平
结直肠癌是世界范围和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经济发达地区已跃居第二位,然而约90%的患者就诊时为中晚期,早诊率低是造成中国肠癌患者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另外,术前新辅助放疗对盆腔正常脏器和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极大影...
关键词: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治疗
脾酪氨酸激酶基因甲基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脾酪氨酸激酶(Syk)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年1~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20例结直肠癌标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Syk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和表达情况,并分析Syk基因甲基化失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衙和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1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48例肿瘤组织未检测到Syk基因的表达,而正常组织Syk基凶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P=0.000)。(2)发生甲基化的37例肿瘤组织中,Syk基因均失去表达。未发生甲基化的83例中,仅11例失表达;而癌旁匹配的正常组织均有表达。(3)Syk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分期密切相关,而与其他临床参数无关。(4)术后随访资料表明,Syk基因甲基化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未甲基化组(73.5%比95.7%,P=0.007);而术后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未甲基化组(32.4%比8.4%,P=0.02)。结论Syk基因过甲基化失表达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导致结直肠癌侵袭性增强,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升高,3年生存率降低。
杨祖立王磊康亮彭俊生向军黄美近汪建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基因脾酪氨酸激酶甲基化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