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国敏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毛细管
  • 1篇电色谱
  • 1篇形态分析
  • 1篇药物
  • 1篇色谱
  • 1篇砷化合物
  • 1篇牛血
  • 1篇牛血清
  • 1篇牛血清蛋白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吸收法
  • 1篇吖啶
  • 1篇羧酸
  • 1篇酰胺
  • 1篇酰胺类
  • 1篇虾米
  • 1篇毛细管电色谱
  • 1篇毛细管电泳
  • 1篇毛细管区带
  • 1篇毛细管区带电...

机构

  • 3篇福州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福建省中心检...

作者

  • 3篇齐国敏
  • 1篇付凤富
  • 1篇郑进平
  • 1篇杨桂娣
  • 1篇黄红霞
  • 1篇许锦华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海峡药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苯氧羧酸类药物的开管电色谱分析研究
2012年
目的建立微量苯氧羧酸类药物的毛细管开管柱电色谱分析方法。方法基于三胺键合开管柱,研究毛细管电泳、离子交换以及在线场放大作用,应用于苯氧羧酸类药物的毛细管电色谱分离。结果在最优条件下,实现了2-苯氧基丙酸(2-PPA)、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2-(2-氯苯氧基)丙酸(2,2-CPPA)、2-(3-氯苯氧基)丙酸(2,3-CPPA)的分离检测,检测限为8.0×10-8~5.0×10-8mol.L-1,应用于实际水样加标检测,回收率为84.0%~92.3%,RSD〈12%。结论毛细管电色谱技术对苯氧羧酸类药物分离方法简单,效果良好。
齐国敏
关键词:开管柱毛细管电色谱
一种吖啶-4-酰胺类探针的制备及其与牛血清蛋白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制备一种吖啶-4-酰胺类探针9-[(N-2-二甲氨乙基)吖啶-4-酰胺]-α-丙氨酸(NACA),研究NACA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结合作用.测定了Stern-Volmer猝灭常数KSV、热力学参数(ΔH、ΔG及ΔS)、结合位点数n、表观结合常数KA和NACA-BSA作用距离r,确定了NACA对BSA的荧光静态猝灭机制和主要作用力.
齐国敏
关键词:牛血清蛋白
毛细管电泳紫外吸收法分离检测海洋生物样品中不同形态的砷化合物被引量:10
2009年
本研究建立了对亚砷酸盐As(Ⅲ)、二甲基砷(DMA)、对甲基苯砷酸(p-As)、一甲基砷(MMA)、砷酸盐(As(Ⅴ))5种不同形态的砷化合物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紫外检测方法,研究了检测波长、缓冲体系种类、pH值及其浓度、分离电压、温度、进样时间等因素对5种形态砷化合物的分离度、灵敏度、重现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195nm、20mmol/LNaH2PO4-5mmol/LNa2B4O7(pH=6.25)缓冲溶液、20kV运行电压、3.0kPa压力进样10s条件下,5种不同形态砷化合物在11min内取得完全分离,5种不同形态砷化合物的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RSD为0.50%~1.51%和1.65%~3.36%,检出限(3S/N)为0.004~0.30mg/L。本法成功地应用于虾米中不同砷形态含量的测定,其回收率在93%~106%之间。
杨桂娣郑进平黄红霞齐国敏许锦华付凤富
关键词:毛细管区带电泳形态分析虾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