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洋 作品数:36 被引量:203 H指数:8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局部应用巴曲亭在兔颈动脉外膜剥离后的止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的巴曲亭在新西兰兔颈动脉外膜剥离渗血模型中的止血效果。方法取18只家兔,采用酶消化+钝性剥离的方法建立颈总动脉外膜剥离渗血模型,在此基础上局部用干纱布、盐水纱布、0.5、1、2及4U/ml的巴曲亭纱布止血,HE、Masson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造模方式是否成熟,并对比止血时间及出血量等指标来评价其止血效果。结果酶消化+钝性剥离颈动脉外膜造成出血模型稳定性、重复性较好;0.5U/ml巴曲亭的出血时间及单位面积出血量[(97±20)s,(0.102±0.013)g/cm2]较阴性对照[(143±33)S,(0.130±0.023)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U/ml巴曲亭(32±13,0.056±0.015)较1U/ml巴曲亭(65±26,0.080±0.014)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4U/m1巴曲亭(28±14,0.053±0.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巴曲亭的最佳局部止血浓度为2U/ml。结论局部应用巴曲亭对小面积渗血的止血效果良好。 胡远程 万圣云 秦丹丹 詹焱青 丁洋关键词:止血药 颈动脉 高血压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该院住院DVT患者的病史资料,并选取相同时间段门诊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按2∶3配比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DVT病例组与体检对照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高血压作为DVT的一个暴露性因素,其OR值(相对危险度)为0.46(95%CI:0.33~0.64)。结论高血压是DVT的可能保护性因素,具有DVT高危诱因的患者使血压值适度偏高,对预防DVT的发生有利。 徐周纬 万圣云 丁洋 潘升权 张同方关键词:高血压 深静脉血栓形成 患病率 病例对照研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血管外科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2010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在血管外科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直接用于自身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增加下肢血管生成并改善其功能,亦可以定向分化为VECs,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有效地解决了小口径血管移植的栓塞和保持长期通畅的问题。 张同方 万圣云 徐周纬 丁洋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细胞分化 血管外科 Galectin-3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galectin-3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MSCs,取第3代,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体外诱导14 d,进行免疫组织荧光染色和电镜鉴定,用低、中、高不同浓度galec-tin-3(0.1μg/mL,1.0μg/mL和5.0μg/mL)对骨髓MSCs来源的内皮细胞作用24 h;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galectin-3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A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1)中高浓度galectin-3具有显著的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2)流式细胞仪检测DNA细胞周期显示各组S期细胞明显增加(P<0.05),中高浓度galectin-3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 galectin-3可以促进骨髓MSCs来源的内皮细胞增殖。 张同方 万圣云 丁洋 孙朝兵关键词:GALECTIN-3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抗凝及导管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抗凝及导管溶栓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抗凝和系统溶栓治疗,实验组在抗凝和导管溶栓治疗基础上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大腿周径差和小腿周径差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实验组大腿周径差(1.22±1.20)cm、小腿周径差(1.17±1.10)cm均低于对照组的(1.98±1.27)、(1.87±1.17)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51、2.757, P=0.007、0.007<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抗凝及导管溶栓与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大腿、小腿周径差,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转归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提升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值得各大医院推广和使用。 马龙 万圣云 丁洋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溶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疗效 远端破口存在对于Stanford B型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早中期疗效的影响 2020年 目的:Stanford B型夹层行腔内修复术后远端破口的存在对于术后早中期疗效及主动脉重塑情况的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1月CTA结果提示Stanford B型夹层并行腔内修复术的患者,总计47例,按术后远端单一破口及多破口分为A、B两组。分析两组患者间术后早中期内漏、远端破口愈后、主动脉重塑的差异性及内漏形成的因素。结果:随访术后3、6和9个月主动脉CTA,B组较A组更易发生内漏,P <0.05。腔内修复术时夹层处于急性期或第一破口位于小弯侧者,随访期间更易发生内漏(P <0.05)。两组患者远端破口早中期愈后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支架覆盖段胸主动脉段恢复A组较B组更佳(P <0.05)。对于整体患者而言,支架未覆盖段腹主动脉段重塑均较差,但A组较B组稍好(P <0.05)。结论:Stanford B型夹层患者腔内修复术后远端多破口早中期疗效及主动脉重塑较单破口者差,支架覆盖段主动脉重塑情况两组均较好,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疗效让人满意。 金辉 万圣云 孔令尚 丁洋 叶琨 马龙 刘月球 许晓庆关键词: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重塑 非血栓性髂静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对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讨髂静脉支架成形术对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病变(NIVCL)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血管外科22例行髂静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NIVCL合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21例左侧髂静脉狭窄,1例右侧髂静脉狭窄,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反流持续时间(VCT)及静脉疾病严重程度评分(VCSS)。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100.00%,术后无支架闭塞、下肢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一期支架通畅率100.00%,肿胀缓解率83.30%,溃疡愈合率80.00%。患者术后3个月VCT较术前减少[(1.68±1.67)s vs(2.46±1.3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CSS评分较术前降低[(5.00±1.54)分vs(5.59±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髂静脉支架成形术是NIVCL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轻度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明显改善作用。 刘彪 万圣云 丁洋 孔令尚 叶琨 马龙 沈奥林关键词:支架成形术 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传统开放性手术与激光治疗联合泡沫硬化术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传统开放性手术与激光治疗联合泡沫硬化术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按照手术方式将104例择期行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分为激光治疗联合泡沫硬术组(MIS组,53例)和传统开放性手术组(OS组,51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采集2组静脉血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SOD)、IL-1β、IL-6、IL-8、IL-10、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比例变化。采用单细胞测序(scRNA-seq)技术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差异基因表达。结果MIS组术后IL-1β、IL-8水平较术前高(P均<0.05),术前与术后的SOD、IL-6、IL-10、TNF-α、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S组上述指标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IS组术前与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S组术后24 h CD8^(+)T细胞比例升高,NK比例降低(P均<0.05)。术后24 h外周血免疫细胞表达差异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提示OS组术后缺氧应答、IFN应答及NF-κB等炎症通路较MIS组上调。结论大隐静脉曲张激光治疗联合泡沫硬化术对机体系统免疫炎症及缺氧反应影响较小,能够更好地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较大程度保留机体原有免疫系统抵御微生物入侵的能力。 何川 丁洋 顾俊菲 万圣云关键词: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 激光治疗 炎症 免疫 缺氧 3D打印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技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的资料,术前根据24例患者的CT血管造影(CTA)进行主动脉3D重建,将病变区域进行3D打印,选择中空透明材料制作3D打印模型并消毒,术中根据3D打印模型将支架“预开窗”并缝制铂金弹簧圈,重装支架后在体内完成主体支架的释放和分支支架的选择并释放。术后观察疗效、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24例包括12例复杂腹主动脉瘤、11例胸主动脉夹层、1例胸腹主动脉瘤,均在术前完成病变段主动脉3D模型打印,根据模型数据辅助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均顺利。24例术前3D打印模型测量和术中造影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真腔最大直径较术前增大、术后假腔最大直径较术前减小;主动脉瘤患者术后瘤体最大直径较术前减小(P均<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出血、脏器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CTA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无内漏,分支动脉血供良好。结论3D打印技术能使复杂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更加精准。 叶琨 万圣云 丁洋关键词:腔内治疗 乳糜腹水的病因及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1年 乳糜腹水临床上比较罕见,病因较多,随着相关检验及影像学检查技术的进步,做出临床诊断并不困难,现对该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加深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进行及时有效治疗。 孙朝兵 万圣云 丁洋 张同方 詹炎青关键词:乳糜腹水 淋巴管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