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睿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兴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对结节乳头体核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受体途径
- 2015年
- 目的研究兴奋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对结节乳头体核(TMN)c-Fos表达的影响及其受体途径。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LPO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 GluR5)和TMNγ-氨基丁酸A受体β1亚型(GABAARβ1)的表达;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观察微量注射谷氨酸(L-Glu)兴奋VLPO后对TMN c-Fos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 m GluR5于VLPO存在阳性表达,同时GABAARβ1于TMN存在阳性表达;与对照组相比,VLPO内微量注射L-Glu后,大鼠的TMN区域c-Fos表达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存在于VLPO和TMN的m GluR及GABAAR介导VLPO-TMN的通路调节,VLPO可通过GABAAR抑制TMN神经元活动。
- 丁睿王媛丁正霞吴芳许奇张瑾王烈成
- 关键词:C-FOS
- 大鼠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和结节乳头体核的直接神经纤维投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促睡眠调节中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与促觉醒调节中枢结节乳头体核(TMN)之间是否具有双向调节的直接通路。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CSF组)与实验组(TMN+ACSF&VLPO+DiO组,TMN+DiO&VLPO+ACSF组),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核团内微量注射、冰冻切片等方法观察和记录大鼠VLPO和TMN分别注射细胞膜荧光探针Fast DiO后的TMN和VLPO的荧光信号。结果 TMN+ACSF&VLPO+DiO组大鼠注射Fast DiO术后72 h,TMN脑区神经细胞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TMN+DiO&VLPO+ACSF组大鼠注射Fast DiO术后72 h,VLPO脑区神经细胞也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结论 VLPO与TMN间有双向直接神经纤维投射。
- 丁丁丁睿吴芳张瑾许奇解敏王烈成
- 关键词:突触
- 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通过抑制结节乳头体核对大鼠睡眠觉醒的调控作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研究睡眠调节中枢下丘脑腹外侧视前区(VLPO)与觉醒调节关键区域结节乳头体核(TMN)之间的联系在大鼠睡眠-觉醒周期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MN+ACSF&VLPO+ ACSF组)与实验组(TMN+ ACSF&VLPO+ L-Glu组,TMN+ Bic&VLPO+ ACSF组,TMN+Bic&VLPO+L-Glu组),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确定大鼠VLPO以及TMN插管位置并进行核团内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等方法观察和记录大鼠睡眠的变化.结果 与TMN+ACSF&VLPO+ACSF组(n=8)相比,TMN+ACSF&VLPO+L-Glu组(n=7)VLPO内微量注射L-谷氨酸(L-Glu)可使大鼠觉醒减少(42.30±3.75,P<0.01),非快动眼睡眠(NREM)和总睡眠时间(TST)增多(61.97±3.41,P<0.01;77.68±3.74,P<0.01),快动眼睡眠(REM)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MN+ACSF&VLPO+L-Glu组(n=7)相比,TMN+Bic&VLPO+L-Glu组(n=8)中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和L-Glu相继分别微量注射于TMN和VLPO后,大鼠觉醒增加(79.22±3.93,P<0.01),NREM(34.82±3.23,P<0.01)和REM(5.97± 1.10,P<0.05)以及TST(40.79±3.92,P<0.01)减少,即TMN注射Bic可拮抗L-Glu在VLPO引起的促睡眠作用.结论 VLPO可通过GABAA受体抑制TMN神经元活动而产生促睡眠作用.
- 吴芳张瑾丁睿江传玮解敏许奇丁丁王烈成
- 关键词:荷包牡丹碱睡眠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