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秦

作品数:6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贵阳中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指纹
  • 3篇指纹图
  • 3篇指纹图谱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3篇白芍
  • 2篇液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HPLC法
  • 1篇药材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饮片
  • 1篇饮片质量
  • 1篇色谱法
  • 1篇芍药
  • 1篇芍药内酯苷
  • 1篇芍药苷
  • 1篇水分

机构

  • 6篇贵阳中医学院

作者

  • 6篇丁秦
  • 5篇杨玉琴
  • 3篇刘金环
  • 2篇杨蝉
  • 2篇张强
  • 1篇张前飞
  • 1篇张丽艳
  • 1篇李健
  • 1篇谷博
  • 1篇秦利芬
  • 1篇李明铕

传媒

  • 2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HPLC法测定贵州不同产地牛膝中齐墩果酸含量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贵州不同产地牛膝中齐墩果酸含量差异,为牛膝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1%磷酸水溶液(90∶10);检测波长λ=204 nm;流速1.0 mL.min-1。结果:贵州不同产地牛膝中齐墩果酸含量差异较大,含量介于:1.05%~3.05%。结论:该法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牛膝的质量评价。
丁秦杨玉琴朱京祎张丽艳
关键词:牛膝齐墩果酸高效液相色谱法
干姜中挥发性成分的GC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建立干姜中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干姜药材的质量差异。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GC法分析对比11批干姜药材挥发油的成分。色谱条件:HP-5(320μm×30 m,0.25μ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60℃,以5℃·min-1程序升温至145℃,保持6 min,再以2℃·min-1程序升温至165℃,保持5 min,再以8℃.min-1程序升温至250℃,载气为氮气,流速1 mL·min-1,分流比30∶1;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结果:标示出干姜挥发油图谱中20个共有峰,11批干姜药材的挥发油相似度较高。结论:该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干姜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刘金环杨玉琴秦利芬丁秦李明铕
关键词:干姜挥发油指纹图谱气相色谱
白芍炮制工艺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现行《中国药典》和《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所描述炮制工艺的技术参数无明细,质量标准也只简单记载了药材定性鉴别的方法,缺乏用指标性成分来控制药材质量。本课题意在比较不同产地、不同炮制方法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含...
丁秦
关键词:白芍饮片指纹图谱
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药材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含量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芍药材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zorbax sb-C18(150.0 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6∶84),检测波长23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结果: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线性范围分别在0.48~0.96μg(r=0.999 5)、0.16~0.32μg(r=0.999 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87%、99.92%。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白芍中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刘金环杨玉琴丁秦张强杨蝉张前飞
关键词:白芍高效液相色谱芍药内酯苷芍药苷
不同产地白芍的指纹图谱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白芍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Diamonsil(钻石)C18(4.6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和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洗脱时间为50 min。结果:12批药材共标定了13个共有峰。结论:利用白芍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较全面地反映白芍药材的内在质量,可用于白芍药材的质量控制。
张强杨玉琴丁秦杨蝉
关键词:白芍指纹图谱
不同来源厚朴药材中水分灰分的测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不同来源厚朴中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含量差异。方法:分别采用了甲苯法、灰化法对不同来源厚朴中水分、灰分进行测定。结果:不同来源厚朴中的水分和灰分含量差别较大。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中药厚朴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李健杨玉琴谷博丁秦刘金环
关键词:厚朴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