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利峰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型胶原
  • 1篇性关节炎
  • 1篇炎症
  • 1篇医学教育
  • 1篇医学生
  • 1篇医学生培养
  • 1篇舆论
  • 1篇手术
  • 1篇鼠模型
  • 1篇全髋
  • 1篇全髋置换
  • 1篇髋置换
  • 1篇脱位
  • 1篇细胞
  • 1篇细胞培养
  • 1篇教育
  • 1篇金属对金属
  • 1篇抗炎
  • 1篇类风湿
  • 1篇类风湿性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于利峰
  • 3篇朱庆生
  • 3篇朱锦宇
  • 2篇杨重飞
  • 2篇王华溢
  • 1篇吴宁
  • 1篇张大伟
  • 1篇郭强
  • 1篇曹晓瑞
  • 1篇李鹏飞

传媒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置换假体松动原因分析一例报道被引量:1
2015年
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是最新研究的热点问题,28 mm股骨头假体为标准大小,直径大于32 mm的股骨头假体即称为大直径人工关节。而金属对金属假体由于其较大直径的金属头和髋臼的大直径假体组合,以及假体间独特的"液膜润滑"效应[1,2],不但能够在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同时避免关节脱位的风险,而且能够减少磨损,延长假体使用寿命。
王华溢杨重飞朱锦宇朱庆生于利峰
关键词:关节活动范围关节脱位全髋置换翻修手术
规避舆论风险教育在医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及方法浅析被引量:2
2016年
当前社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传统媒体为了吸引更多关注,互联网和新型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均使得某些人将并不全面的信息肆意传播无限放大,伤害了医护群体,此类报道屡见不鲜。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似乎已经成为每次处理此类事件的必备招式,但是否每一事件都与医德医风相关?社会舆论本身是否存在伤害医患关系的潜在风险?医护人员又是否具有足够的辨识力和控制力去发现以及避免潜在伤害?强化医学生规避舆论风险本领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中非常值得注意的方面。通过转变观念、整合师资、多元化教学手段等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医学生规避舆论风险的能力,促进和谐医患关系。
杨重飞于利峰朱锦宇
关键词:医学教育规避
二甲双胍对Ⅱ型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抗炎及关节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研究二甲双胍对Ⅱ型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抗炎及关节保护的作用。方法 4℃下,将Ⅱ型胶原溶于醋酸中,制成混合液;再与完全弗氏佐剂以1∶1相配比制成乳剂。于大鼠尾部、肛周皮肤多点皮内注射0.3 mL乳剂;实验第7天重复操作,加强诱导1次.造模成功后,于实验第7天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为高剂量二甲双胍组、低剂量二甲双胍组、甲氨蝶呤组、诱导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高剂量二甲双胍(100 mg·kg^-1·d^-1),低剂量二甲双胍(50 mg· kg^-1·d^-1),甲氨蝶呤(2.7 mg·kg^-1·w^-1)灌胃干预治疗,诱导组和正常对照组不给予药物,每隔2d对各组大鼠进行关节炎评分及距骨宽度测量;于第28天处死取材,再进行大鼠踝关节X线片,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及抗炎因子水平等检测。结果 连续观察大鼠后足关节炎评分及距骨宽度测量示:高剂量二甲双胍组关节炎评分及距骨宽度较诱导组显著降低(P<0.05),其余两用药组较诱导组也有一定降低关节炎评分及距骨宽度的作用(P<0.05);X线片示:高剂量二甲双胍组可显著保留关节结构并使其免受侵蚀,而剂量低二甲双胍组和甲氨蝶呤组效果比高剂量二甲双胍组较弱,关节结构破坏程度较轻;ELISA结果示:高剂量二甲双胍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P<0.05),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P<0.05);低剂量二甲双胍组及甲氨蝶呤组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较诱导组有所降低(P<0.05),抗炎因子IL-10水平也有升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于Ⅱ型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有显著的抗炎及关节保护的作用。
郭强曹晓瑞张大伟李鹏飞于利峰吴宁王华溢朱锦宇朱庆生
关键词:二甲双胍炎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的成骨细胞培养模型的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为骨折骨缺损治疗的基础实验研究建立理想的细胞模型,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培养状态下的生长情况,对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及分化能力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差速贴壁法从兔股骨骨髓中提取、分离、纯化BMSCs,取第3代BMSCs细胞分为两组进行培养,A组:为用含有诱导剂的低糖DMEM培养基的诱导培养组;B组:为常规培养组.倒置显微镜及HE染色观察记录各代次细胞形态等特征;CD44,CD90检测细胞表形,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标准化钙结节计数,鉴定细胞成骨活性.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培养7 d后各组细胞形态趋于一致,多呈长梭形,培养2 wk后对两组细胞进行ALP染色,可见A组细胞质内ALP染色阳性反应明显,B组染色显色弱.21 d时A组细胞茜素红染色后钙化结节数量多且较大,B组有少量钙结节形成,但较小.A组标准化钙结节计数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差速贴壁法所获得的BMSCs在常规培养或诱导培养时均可表现出成骨潜能,但诱导培养组的BMSCs的ALP活性更强,成骨能力更确切,可为骨组织工程远期实验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
于利峰孔令擘朱庆生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细胞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