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代金友

代金友

作品数:88 被引量:560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4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9篇气田
  • 32篇盆地
  • 29篇鄂尔多斯盆地
  • 23篇靖边气田
  • 23篇储层
  • 17篇气藏
  • 11篇孔隙
  • 10篇地层
  • 9篇苏里格
  • 9篇苏里格气田
  • 9篇储量
  • 8篇盐岩
  • 8篇碳酸
  • 8篇碳酸盐
  • 8篇碳酸盐岩
  • 7篇岩石
  • 7篇油田
  • 7篇中部气田
  • 7篇孔隙结构
  • 7篇成岩作用

机构

  • 80篇中国石油大学...
  • 19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地质图书...
  • 2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长庆...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88篇代金友
  • 20篇何顺利
  • 9篇兰朝利
  • 9篇王建国
  • 8篇周晓峰
  • 7篇王宝刚
  • 6篇李建霆
  • 4篇王静
  • 4篇张一伟
  • 4篇刘广峰
  • 4篇王洋
  • 4篇李子龙
  • 3篇顾岱鸿
  • 3篇杨明慧
  • 3篇田冷
  • 3篇潘瑞
  • 3篇陈安定
  • 2篇蒋盘良
  • 2篇雷小兰
  • 2篇李相方

传媒

  • 12篇石油地质与工...
  • 8篇内蒙古石油化...
  • 5篇石油勘探与开...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4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海相油气地质
  • 3篇特种油气藏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科技导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岩石学报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油气井测试
  • 1篇石油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10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靖边气田陕400井区储层微观特征研究
2017年
陕400井区是靖边气田西部扩边建产的重点区,储层微观特征尚认识不清。为此,利用薄片鉴定、压汞分析和物性测试等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和物性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表明储层整体以白云石(76.7%)、方解石(19%)为主,陆源矿物较少;岩性以泥-粉晶云岩为主、占74.3%,晶粒细小;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孔-溶孔、占78.9%;储层孔喉连通性差,孔喉组合为细-微孔、中-小喉型;分析认为,岩石晶粒细小、面孔率低、喉道半径小、孔喉连通性差是导致储层超低孔-超低渗的内因。研究成果具有实际意义,可作为储层沉积-成岩作用研究、储层分类评价以及后续开发选区的重要依据。
代金友孔蒙谢建慧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储层微观特征孔隙结构岩石学
靖边气田古岩溶及其控藏机制探讨被引量:6
2011年
靖边气田碳酸盐岩储层次生溶蚀孔洞缝成层连片发育,古岩溶对孔洞缝的形成至关重要。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多种测试资料,研究了储层古岩溶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而探讨了古岩溶对气藏的控制机制。①靖边气田储层经历过同沉积-间歇性暴露环境下的层间岩溶、表生-大气淡水淋滤环境下的风化岩溶和埋藏-压释酸性水环境下的缝洞系岩溶等3期岩溶;②Ⅰ期岩溶受沉积环境控制、Ⅱ期岩溶受前石炭纪古地貌控制、Ⅲ期岩溶受主排烃期古构造控制;③多期岩溶选择性叠加控制了气藏分布;④马五11-五31气藏是(Ⅰ+Ⅱ+Ⅲ)期岩溶叠加的结果,受云坪微相、台丘-斜坡地貌和成藏期局部鼻隆构造等地质因素控制;马五41气藏是(Ⅰ+Ⅲ)期岩溶叠加的产物,受云坪微相和成藏期局部鼻隆构造控制。
代金友李建霆罗祥毅
关键词:古岩溶碳酸盐岩靖边气田鄂尔多斯盆地
多层合采气田层间采收率及影响因素——以靖边气田A井区为例
2018年
靖边气田多层合采气田层间动用不均衡,落实层间采收率状况、明确采收率影响因素对气田均衡开采、调整挖潜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钻井、测井解释及生产动态资料,在地质储量和动储量计算基础上采用动储量分析法及相关分析技术研究了靖边气田A井区层间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多层合采条件下小层采收率差异很大,小层采收率呈现一高多低的格局,层间采收率主要受控于储层物性、尤其是渗透率,而与有效厚度、含气饱和度关系不密切。
任茜莹代金友代恒王永林赵正军穆中奇
关键词:靖边气田多层合采
低渗透气藏采收率预测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低渗透气藏的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开发气藏时动用不均一,给计算采收率带来困难,为此,提出了更适合低渗透气藏的采收率计算方法。针对气藏动用很不均衡的特点,对各生产井分别计算:采用了盈亏平衡法、气井垂直管流理论、气井产能方程、物质平衡法等方法,最终提出了预測现有井网形式下的低渗透气藏采收率方法。靖边气田S井区实际应用表明,计算的采收率为49. 4%,和实际情况较接近,与同类型气藏相比处于较高水平。
穆中奇代金友赵正军吕利刚代恒张子为
关键词:靖边气田采收率
中部气田古岩溶及其控藏机制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方法,结合沉积、成岩、古地貌、古构造综合分析手段,探讨了中部气田古岩溶特征、古岩溶影响因素及其控藏机制.研究表明,中部气田储层经历过层间岩溶、风化岩溶和缝洞系岩溶等3期岩溶,岩溶叠加作用控制了气藏分...
代金友
关键词:中部气田碳酸盐岩储层
文献传递
靖边气田低含硫天然气成因探讨被引量:9
2008年
靖边气田低含硫天然气成因问题一直认识不清。综合全烃分析、测井解释、产水、试验模拟等资料,对靖边气田H2S的生成机理、反应条件、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研究。以此为基础,对靖边气田低含硫天然气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靖边气田H2S为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成因,地层水是该反应进行的关键,H2S生成过程始终受地层水控制,气田天然气低含硫的原因并非石膏少,而是地层水有限。研究揭示地层水分布的局限性可能是形成我国低含硫气田的一个重要机制。
代金友何顺利陈安定
关键词:靖边气田天然气成因
子洲气田本溪组-盒8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成因及其对储量动用的影响
2025年
子洲气田是一个多层叠合致密砂岩气田,储层涵盖了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目前,该套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对储量动用影响尚缺乏整体规律性认识,严重制约了气田层间挖潜进程。利用铸体薄片、储层物性和生产资料,采用统计和相关性分析法,对本溪组-盒8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成因及其对储量动用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给出了气田后续层间挖潜建议。结果表明:(1)该套储层具有典型的1+1型孔隙结构。其中,下部层组(本溪组、太原组、山2段)原生粒间孔发育,原生孔隙比例、面孔率和孔径较大,孔隙结构好,为原生孔隙主导型孔隙结构;上部层组(山1段、盒8下、盒8上)次生粒内溶孔-晶间孔-微裂隙发育,原生孔隙比例、面孔率和孔径较较小,孔隙结构差,为次生孔隙主导型孔隙结构。(2)储层岩石成分,尤其是石英和岩屑含量差异是1+1型孔隙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下部层组以石英砂岩为主,石英含量高、岩屑含量低,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而上部层组以岩屑砂岩为主,岩屑含量高、石英含量低,不利于原生孔隙保存,而有利于次生孔隙形成。(3)1+1型孔隙结构对储量动用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下部层组孔隙结构好,储层相对高渗(0.52 mD)、大泄流面积(0.70 km^(2))、高储量动用程度(67.9%);而上部层组孔隙结构差,储层相对低渗(0.33 mD)、小泄流面积(0.34 km^(2))、低储量动用程度(26.9%)。(4)分析认为,目前井网条件下,上部层组储量未得到有效动用。为实现气田均衡开采和提高气田整体储量动用,建议对上部层组以小井距单独开采。
代金友巩肖可陈代欣蒋婷婷雷小兰赵世佳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气田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储量动用
彩南油田九井区人工裂缝系统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彩南油田九井区储层属于中孔特低渗储层 ,为了形成产能进行了整体压裂。整体压裂造成地下人工裂缝发育 ,储层含水急剧上升 ,油水关系复杂 ,产量递减快等现象。为了弄清人工裂缝系统的分布状况及发育程度 ,在对全区人工裂缝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压裂资料进行了人工裂缝系统评价 ,提高了人工压裂裂缝系统的认识 ,对油田注采调整措施起指导作用。
代金友张一伟王志章陈勇
关键词:彩南油田整体压裂
里151油田延安组Y8~Y10油组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
2012年
里151油藏Y8-Y10油组储集砂岩整体岩屑、长石含量较高、成分成熟度较低,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粗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岩石颗粒以次棱状为主,分选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和岩屑溶孔,平均孔径16-150μm、面孔率在10.7-12.5之间,属于孔隙发育程度中等的细-中孔型储层;与Y10油组相比,Y8油组岩石成分成熟度更高、填隙物和杂基含量较低、储层粒间孔发育且面孔率大、物性好,对油气富集更有利。该研究为指导后续储层沉积成岩特征分析及油田开发选区有实际意义。
代金友王宝刚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岩石学储层孔隙
储层孔隙的“渗流”分类方案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22年
储层孔隙分类方案较多,具有代表性的分类是从成因、产状、组合关系、孔径大小、连通性等角度进行的分类。这些分类方案均属"静态"分类,不能满足储层流体渗流"动态"特性的分类要求。为此,在储层不同尺度孔隙渗流能力、渗流特性和渗流状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与储层流体渗流"动态"特性相适应的储层孔隙的"渗流"分类方案。该方案划分出5种具有"包容性"的"渗流"孔隙类型(总孔隙、连通孔隙、有效连通孔隙、流动孔隙和充注孔隙),涵盖了储层流体渗流的5种空间类型(赋存、传质、理论渗流、生产渗流和成藏渗流空间)和3种渗流状态(理论、生产和成藏渗流)。该分类方案可有效解决原有分类方案中"静态"孔隙和"渗流"孔隙度不匹配的问题,从而建立了与"渗流"动态特性相适应的"渗流"孔隙度分类体系,有助于消除不同学者对"渗流"孔隙度、尤其是有效孔隙度认识的分歧,对推动"渗流"孔隙度针对性测试技术的发展和规范化应用具有一定推动作用,对储层流体渗流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代金友代金友
关键词:储层孔隙渗流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