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自强

作品数:28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科技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5篇矿业工程

主题

  • 10篇地温场
  • 9篇煤田
  • 6篇现今地温场
  • 5篇盆地
  • 5篇热流
  • 5篇两淮煤田
  • 4篇地温
  • 4篇地温场特征
  • 4篇地温特征
  • 4篇热导率
  • 4篇井田
  • 3篇地热流
  • 3篇地温梯度
  • 3篇新生代
  • 3篇生热率
  • 3篇礼乐盆地
  • 3篇淮南矿区
  • 3篇大地热流
  • 2篇地热资源
  • 2篇地下水

机构

  • 19篇安徽理工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西安科技大学
  • 6篇南方海洋科学...
  • 4篇安徽省煤田地...
  • 4篇中海石油(中...
  • 3篇中海油海南能...
  • 2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 1篇淮北矿业(集...
  • 1篇长江三峡勘测...

作者

  • 28篇任自强
  • 16篇彭涛
  • 9篇吴基文
  • 9篇张海潮
  • 8篇施小斌
  • 6篇徐胜平
  • 4篇赵鹏
  • 4篇刘奎
  • 3篇杨小秋
  • 3篇张红梅
  • 2篇许鹤华
  • 2篇王晓芳
  • 2篇赵俊峰
  • 2篇樊敏
  • 1篇赵中贤
  • 1篇彭博
  • 1篇龚世龙
  • 1篇张佳政
  • 1篇徐子英
  • 1篇翟晓荣

传媒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煤炭技术
  • 3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中国煤炭学会...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山西煤炭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煤矿安全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煤炭与化工
  • 1篇中国煤炭学会...

年份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淮煤田煤系岩石生热率特征
基于对两淮煤田煤系地层所测定的32块岩石样品的放射性生热元素(U、Th、K)结果,计算得出各个岩石样品的放射性生热率的大小;并全面报道了两淮煤田岩石放射性生热率参数及其特征,从多方面分析影响其大小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
彭涛任自强张海潮
关键词:岩性埋深两淮煤田
文献传递
基于自然伽马测井的淮南煤田朱集井田煤系岩浆岩生热率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研究淮南煤田煤系岩浆岩生热率特点及其对地温场的影响,以淮南朱集井田为研究对象,基于36个钻孔内6 208个煤系岩石自然伽马(GR)测井值的基础上,利用自然伽马与生热率GR-A的关系式,计算不同岩石生热率及其标准差,结果得出,煤系沉积岩的GR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泥岩83.83 API、砂岩62.23 API和煤34.32 API,岩浆岩的GR值为103.89 API,远大于沉积岩;岩浆岩的生热率也最大,平均1.63μW/m3,约为煤的3倍,但因受岩浆岩侵入分期性的影响,其标准差较大。总的来说,朱集井田内煤系岩石放射性生热对区内大地热流的贡献量不大,但岩浆岩的高生热率对岩层生热结构的改变较大。
任自强吴基文彭涛桂祥张海潮
关键词:生热率自然伽马测井岩浆岩淮南煤田
淮南朱集井田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矿井热害是目前淮南煤田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文中在汇总和分析井田内32个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2个井下巷道岩温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绘制了地温-深度关系图、地温梯度-深度关系图以及井田现今地温梯度分布图,并探讨了该区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朱集井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1.7~3.8℃/hm,平均2.83℃/hm,地温整体较高,在垂向上表现为传导型增温特点,在平面上表现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特点;地质构造对区内现今地温场起着主要控制作用,岩性特征和地下水活动对地温场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彭涛樊敏吴佩任自强
关键词:现今地温场地温特征影响因素
南海礼乐盆地新生代构造沉降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为深入认识礼乐盆地的构造演化史,基于已有钻井资料和重新处理解释的地震数据,对区内43个代表点进行了系统的沉降史重建,发现礼乐盆地新生代3个演化阶段分别具有快速、缓慢和快速的构造沉降特点,并且总构造沉降量与地壳减薄程度密切相关;礼乐滩礁体发育区晚渐新世以来构造沉降量为580~900 m,礁体厚度与构造沉降量和下伏沉积层厚度有关.分析表明礼乐盆地构造沉降具有"先抑后扬"的特征,礼乐地块裂离和漂移阶段,构造沉降受到深部热物质上涌产生的浮力作用而出现明显亏损,拗陷阶段,礼乐盆地随着南海海底扩张停止而失去深部浮力的支持,从而发生幕式的快速构造沉降,以补偿早期亏损的构造沉降.
裴健翔施小斌王丽芳任自强任自强史德锋刘奎赵鹏刘奎
关键词:异常沉降南沙海域
淮北煤田地下水对现今地温场的控制研究
2015年
在收集和汇总淮北煤田测温资料的基础上,从水平(层间)流动和垂向(穿层)流动两方面分析地下水对地温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地下水对现今地温场的控制作用极为显著,在淮北煤田主要表现为地下水水平流动和垂向流动两方面的影响,地下水的垂向流动对地温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测温曲线的突变,水平流动主要表现在含水层原始水位与地温梯度两者变化趋势的相互对,为煤矿开采中的热害防治工作和分析深部地温场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秦龙陈晨邓雪英任自强彭涛
关键词:地下水地温特征淮北煤田
淮北煤田现今地温场特征及大地热流分布被引量:16
2015年
淮北煤田的高温热害问题愈发突出,但目前对该区系统的地温场特征及大地热流分布研究非常稀少.在系统分析淮北煤田大量地面钻孔井温测井数据和井下巷道围岩温度测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72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测试结果,全面阐述了该区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淮北煤田现今地温梯度众值介于1.80~2.80℃/100m之间,平均地温梯度为2.42℃/100m;大地热流值变化范围为39.52~74.12mW/m2,平均热流值为55.72mW/m2,地温梯度和热流值均低于同处华北板块的其他盆地以及南部的淮南煤田;大地热流受地温梯度控制明显,两者分布较为相似,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结果表明,区内现今地温场和热流分布主要受区域地质背景和区内构造格局的控制.
彭涛吴基文任自强徐胜平张海潮
关键词:地温场地温梯度大地热流
两淮煤田大地热流分布及其构造控制被引量:10
2015年
基于127块煤系地层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测定结果,并结合59个井田内可靠的系统测温数据,计算得出两淮煤田的大地热流值,并编制大地热流分布图,其结果表明:两淮煤田大地热流值变化范围为29.7~83.9mW·m^-2,平均值为58.3mW·m^-2,和其他沉积盆地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淮南煤田大地热流值(63.7mW·m^-2)远大于淮北煤田(55.2mW·m^-2).综合分析得出,两淮煤田大地热流与其他盆地的差异以及淮南煤田热流值高于淮北煤田的现象为构造演化和区域地质背景的控制结果;而研究区内热流的分布不均主要是由于受地质构造对地温场的影响所致,推覆构造上下盘现今热流值的差异尤为突出.
彭涛吴基文任自强徐胜平张海潮
关键词:两淮煤田热导率大地热流
柴达木盆地东部晚海西-印支期剥蚀量与隆升历史--多种古温标与沉积学证据的制约被引量:6
2020年
柴达木盆地东部周缘造山带内保存有较完整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沉积记录,但盆地内至今仍未发现二叠系-三叠系.为探讨柴东地区二叠纪-三叠纪有无沉积及隆升历史等关键地质问题,本文首先利用古温标法恢复晚海西-印支期剥蚀量,随后,通过物源分析法获得印支期柴东北缘隆升的沉积学证据.结果表明,印支运动前,柴东地区残留石炭系顶界面埋深普遍超过2500m,晚海西-印支期剥蚀量为2100~4300m,剥蚀量从南往北逐渐减小.柴东地区曾沉积了2000~3000m的二叠系-三叠系,随后被整体剥蚀.晚二叠世以来,随着古特提斯洋往北俯冲,盆地周缘开始隆升.早三叠世柴东北缘经历了一次快速隆升,先期的多套沉积地层与结晶基底被迅速剥蚀并为宗务隆南缘的隆务河群砾岩沉积提供物源.中三叠世海水往北和往东退出研究区.晚三叠世,松潘-甘孜地体强烈碰撞挤压使得东昆仑-柴达木地体下地壳显著缩短和增厚,柴东地区被整体抬升,并且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古地貌格局,在古气候与水系作用下,二叠系-三叠系与部分石炭系被全部剥蚀并搬运至宗务隆、南祁连及松潘-甘孜一带.
刘奎李宗星李宗星魏小洁施小斌杨小秋任自强
关键词:二叠系-三叠系剥蚀量隆升柴达木盆地东部
基于水化学成分与聚类分析的矿井水补给关系判别被引量:4
2016年
井下放水试验是确定矿井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的常用方法之一。为了判别目标含水层与矿井其他含水系统间的联系,基于矿井不同含水系统水化学成分的差异,选取7种常规水化学成分指标对放水过程中目标含水层水源进行分析。以淮北矿区桃园煤矿Ⅱ4采区太原组灰岩含水层放水试验为例,采用水化学特征分析与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放水试验过程中太灰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放水试验的进行,太灰水质不断向奥灰水质接近,且采区太灰水与奥灰水欧氏距离最小,为185.01,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得出,太灰水与奥灰水可优先聚为一类,说明放水试验过程中太灰水受到奥灰水的补给,研究结果为矿井下一步防治水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
翟晓荣田诺成张红梅吴基文任自强龚世龙
关键词:水化学成分聚类分析水质
地幔热导率的选取对动力学数值模拟的影响——以岩石圈张裂过程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目前存在有多种地幔热导率模型,不同模型在数值和随温压变化的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异.为探究不同热导率模型对动力学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本文对不同模型下的岩石圈张裂过程进行模拟研究,探讨地幔热导率对岩石圈热传输、变形和熔融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不同热导率模型下,岩石圈的变形和熔融特征表现出明显差异.高热导率模型下,岩石圈破裂较晚,形成陆缘较为宽阔,地壳熔融强烈而地幔熔融较弱;低热导率模型下,岩石圈破裂较早,形成陆缘较为狭窄,地幔熔融强烈而地壳熔融较弱.这种差异源于不同地幔热导率下岩石圈和地幔热状态的变化及相应力学性质的改变.高热导率下,热传导的增温效应显著,岩石圈呈现较热的状态,其强度整体较低,壳幔耦合减弱;而低热导率下,热对流的增温效应显著,岩石圈呈较冷的状态,其强度整体较高,壳幔耦合增强.基于模拟结果,本文认为地幔热导率的选取对动力学模拟的结果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相对于随温压的变化,热导率数值的差异对动力学数值模拟的结果影响更大,尤其是对于地幔熔融过程的影响.
谌永强施小斌廖杰许鹤华许鹤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