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丽斌

作品数:60 被引量:174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农业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9篇养殖
  • 8篇弧菌
  • 7篇石斑
  • 7篇石斑鱼
  • 7篇虾虎鱼
  • 7篇小丑
  • 7篇小丑鱼
  • 7篇斑鱼
  • 7篇病害
  • 6篇刺参
  • 5篇药物
  • 5篇斜带石斑
  • 5篇斜带石斑鱼
  • 5篇黄鱼
  • 5篇池塘
  • 5篇大黄鱼
  • 4篇胚胎
  • 4篇网箱
  • 4篇海参
  • 4篇海马

机构

  • 58篇福建省水产研...
  • 4篇厦门小嶝水产...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2篇汕头大学
  • 2篇厦门海洋职业...
  • 2篇正大集团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厦门澳汤维尔...

作者

  • 58篇何丽斌
  • 37篇周宸
  • 31篇林琪
  • 20篇林克冰
  • 16篇黄瑞芳
  • 14篇吴建绍
  • 14篇杨求华
  • 11篇葛辉
  • 7篇方琼珊
  • 7篇郑乐云
  • 4篇王涵生
  • 4篇吴水清
  • 3篇方旅平
  • 2篇黄镇
  • 2篇叶金聪
  • 2篇张哲
  • 2篇陆振
  • 1篇李正良
  • 1篇卢小宁
  • 1篇陈木

传媒

  • 9篇福建水产
  • 3篇应用海洋学学...
  • 3篇渔业研究
  • 2篇齐鲁渔业
  • 2篇海洋科学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水产科学
  • 2篇台湾海峡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福建农业科技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水产科技情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江西水产科技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 1篇第九届中国实...
  • 1篇第三届全国现...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9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漳州破灶屿海区海水及贝类体中的粪大肠菌群被引量:1
2009年
2007年9月-2008年9月期间对漳州破灶屿海区海水及养殖贝类体中的粪大肠菌群(FCB)进行了采样调查,同时采集海门岛附近海域养殖贝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破灶屿周边海域海水中FCB均未超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标准(≤2000个/L),受到FCB的污染相对较小;养殖的牡蛎粪大肠菌群均符合GB 18421-2001《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3000个/kg);而海门岛附近海域养殖的缢蛏粪大肠菌群超标率为80%,贝类已受到粪大肠菌群的污染。
何丽斌林克冰周宸吴建绍
关键词:贝类粪大肠菌群
膨腹海马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
2024年
为了解我国主要养殖的4个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群体[山东第三代群体(SD)、福建第一代群体(FJ1)、福建第六代群体(FJ6)、台湾第十二代群体(TW)]和1个澳大利亚野生种繁育子代(AS)的遗传结构,开发了6个具有多态性的膨腹海马微卫星标记,并利用这6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群体的膨腹海马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发现6对引物在144个样本个体中共检测出63个等位基因位点,等位基因数目在8~14之间,平均为10.5,且PIC>0.25,表明6个微卫星位点都具有较高的多态性。此外,探索发现5个群体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均值分别为0.6603和0.8104,表明5个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进一步,通过分子方差分析和遗传分析可知5个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各个群体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遗传距离,其中台湾(TW)和福建(FJ1)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4529。综上结果表明,5个膨腹海马养殖群体之间存在遗传差异且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没有出现遗传多样性降低情况,这些膨腹海马群体可继续用作后续的繁育工作。
郑乐云韦丽云闫旭卢柯宇张敏琳梁建韬梁凯珊何丽斌甘松永吴锦辉王庆
关键词:微卫星标记
红小丑鱼性腺发育与性逆转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红小丑鱼(Amphiprion frenatus)性腺发育和性逆转。红小丑幼鱼生长至第2个月时形成了原始生殖细胞,此时为未分化型腺。当幼鱼生长至第3个月时,生殖腺中既有雄性生殖细胞,也有雌性生殖细胞,雌雄生殖细胞在同一区域。当幼鱼生长至第4个月时开始产生精子,性腺雄性区域包含各个阶段的生精细胞且这些细胞是同步发育的。雌性生殖腺由卵母细胞组成,但未见卵巢腔。精巢组织位于卵巢组织的外周且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结缔组织。幼鱼生长至第5个月时出现卵巢腔。6~12月龄红小丑鱼的性腺体积逐渐增大,卵巢组织增多,卵母细胞未被发现;精巢组织和雄性生殖细胞数量明显增多。雄性红小丑鱼在13~14个月大时开始发生性别转变。当红小丑鱼长至14个月时,有配偶的雌鱼开始产卵。
何丽斌吴水清罗辉玉郑乐云
关键词:性腺发育性逆转组织学雌雄同体
对虾健康养殖模式及管理技术要点
2003年
本文针对我省2002年龙海、厦门、福清等养虾疾病发生的流行情况的分析,结合现场技术指导的经验,认为改变原有养殖模式及养殖观念,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尤其对于溶解氧含量不足及氨氮、NO2— 含量超标的控制),是防止虾病流行、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及产量的重要举措,半封闭式及封闭式养殖将是今后养虾业发展的方向。
姬红臣何丽斌
关键词:对虾健康养殖模式封闭式养殖虾苗放养投饵水质调控
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传播途径阻断的初步研究
本文报告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苗种培育中亲鱼、卵、饵料等几个关键环节的病毒携带检测以及几种药物对病毒的消除效果的试验。用RT-PCR法检测,斜带石斑鱼亲鱼的粪便、卵、稚鱼、仔鱼,饵料轮虫...
林克冰方琼珊吴建绍周宸何丽斌林琪王涵生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阻断
膨腹海马人工繁殖与育苗关键技术被引量:6
2022年
为了提高膨腹海马(Hippocampus abdominalis)养殖效率,了解温度、配对方式与数量、养殖密度等对膨腹海马生长、存活及生殖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雌雄数量比对膨腹海马亲本产苗量的影响和不同培育密度对膨腹海马苗种生长、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膨腹海马亲鱼适宜的繁殖水温范围为16.0~19.0℃;膨腹海马雌雄鱼比例控制在1∶1、2∶3的范围内繁殖效果最佳,产苗量相对较高;膨腹海马苗种生产的早期阶段(30日龄前),最适培育密度为0.50~1.00尾/L,中期阶段(30~60日龄),最适培育密度为0.25~0.50尾/L。本研究为膨腹海马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提供了科学数据。
何丽斌祁剑飞林金波陈欣欣罗辉玉王庆郑乐云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温度
几种药物对大黄鱼的毒性及本尼登虫病治疗效果的试验被引量:5
2003年
本尼登虫是对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危害最大的寄生虫之一。本实验采用十二种渔用杀虫剂对大黄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水温26℃时,处理90min,大黄鱼的半数死亡浓度(LC50)分别是:甲醛500×10-6、氨水200×10-6、过氧化氢1200×10-6、硝酸铵3.5×10-6、敌百虫0.5×10-6、36%醋酸100×10-6、高锰酸钾8×10-6、盐60‰、水烟浸出液290×10-6。对自然感染本尼登虫的大黄鱼进行药浴试验,杀虫效果较好的有:过氧化氢、高浓度盐水、高锰酸钾。
林克冰何丽斌周胜利周宸刘家富
关键词:药物大黄鱼毒性毒性实验
金鱼藻与瓢沙对水体中N、P吸收性能比较
利用漂浮植物瓢沙、沉水植物金鱼藻、及两者混养体系,对水体中TN、TP,氨氮吸收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下,瓢沙吸收效果最好,去除率依次为89.8%、73.12%、86.50%,对于净化低浓度污染起到了良好...
林克冰方琼珊吴建绍周宸何丽斌林琪王涵生
关键词:水体污染金鱼藻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调控毕加索小丑鱼(Picassoclownfish)白化体征关键基因的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毕加索小丑鱼(Picasso clownfish)因其皮肤中的白色斑块分布杂乱抽象而得名,同时也由于其白色斑块的形成无规律性和稀缺性,属于名贵的小丑鱼,因此,解析毕加索小丑鱼的皮肤白斑形成机制,可以为毕加索小丑鱼的人工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在本研究中,我们对3种体色毕加索小丑鱼的背鳍和臀鳍之间的身体相同部位3种色块(黑色、黄色、白色)的皮肤进行进行了转录组测序。研究结果显示,与黄色和黑色皮肤组织相比,在白色皮肤组织中存在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与黑色素产生相关的信号通路(例如黑色素生成、Hedgehog信号通路和Wnt信号通路)中的基因在白色皮肤组织中呈下调表达趋势。进一步对3种颜色皮肤组织中参与黑色素生成途径的基因进行详细分析,发现上游调控基因(如ednrba和mitfa)表达量从黑色到黄色至白色皮肤组织中逐步下调,但下游参与黑色素合成的核心基因(包括tyr、tyrp1b和dct)则在白色皮肤组织中表达出现显著下调。最后,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结果将为今后人为干扰基因表达从而达到调控小丑鱼体色提供理论依据。
何丽斌黄镇黄镇郑乐云
关键词:差异表达基因
厦门沿岸海域2种虾虎鱼染色体核型的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鱼鳍细胞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对厦门沿岸海域2种虾虎鱼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犬牙缰虾虎鱼(Amoya canin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50,臂数为NF=84,有8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7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8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的染色体数目为2n=44,臂数为NF=68,有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6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1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和10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未发现有异形染色体.其中犬牙缰虾虎鱼的染色体数目是文献中尚未报道的1类虾虎鱼染色体类型.
何丽斌周宸黄瑞芳林琪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染色体核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