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平
- 作品数:54 被引量:4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网红教师对知识付费平台用户粘性的影响研究——期望认同的中介作用
- 2023年
- 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不断赋能多元传播场景,资本加持下的垂直知识(内容)产品价值被细分市场不断发掘。2016年以来,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知识付费行业经历从爆发式增长到稳定发展,2021年进入“下半场”。在此过程中,知识付费平台的一些教师获得良好的用户口碑,成长为网红教师,被视作维系和增强知识付费平台用户粘性的人格化力量。以社会认知理论为框架,本文实证考察网红教师形象特征对知识付费平台用户粘性的影响,探索网红教师形象影响用户粘性形成中期望认同的中介效应。本研究共收集有效数据636份,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网红教师形象的专业性对平台用户粘性形成具有正向影响,形象的同质性和形象的特质性,分别通过期望认同的完全中介和部分中介作用对用户粘性产生正向影响。基于以上发现,本文提出平台应重视塑造网红教师形象的特质性和专业性等三点行业发展建议。
- 何国平卓健王书怡
- 关键词:社会认知理论
- 内外弥合: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全球价值趋向被引量:5
- 2022年
- 自冷战结束后,全球信息传播秩序长期维持动态平衡状态。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局势变幻、信息尖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与媒介演变加速、数字全球化时代全球平台社会的到来等,使得全球信息传播秩序来到了符合其自身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更新迭代的临界点。对于中国国际传播而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作话语“对外宣传”“文化出海”等在面临当下全球信息传播秩序与逻辑转型期间的合理性与适用性遇到挑战,打破国际传播思维定势与概念框架的束缚和局限对于中国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与具体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应辩证理性看待国际舆论场“内与外”的“和而不同”,进而转换思维在全球信息传播意义上寻找共通价值的话语空间、叙事空间。
- 张毓强潘璟玲周敏周敏徐明华姬德强徐明华
- 关键词:话语空间
- 论电视新闻的五种节目形态被引量:1
- 2007年
- 从节目形态来看,电视新闻大体上历时地表现为人类对电视与新闻二者特性发现与确认的传播实践。这一传播实践同时显示,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的特质——音影声像与即时传输,在电视新闻的不同形态中表现出一种非恒定的离合关系。翻检电视新闻近70年的演化轨迹,笔者规整出其五种基本节目形态:即声画两分形态、政治化形态、娱乐化形态、民生形态和深度形态。
- 何国平
- 关键词:节目形态电视新闻大众媒体娱乐化声画
- 微传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被引量:32
- 2010年
- 作为公共领域重要组成部分的媒体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微传播为代表的网络沟通平台的崛起可能形成加速社会良性演化进程的力量。
- 何国平
- 关键词:沟通平台媒体
- 新征程、再启程:中国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新纪元被引量:2
- 2022年
- 习近平总书记“5·31”重要讲话为加强和改进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擎画了新的蓝图,为其开创新境界、进入新纪元夯实了基础。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过去的一年中实现了战略升级、知识拓疆以及实践突破等方面的重大飞跃。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球交流生态极速变革期一同到来的背景下,国际舆论极端化、意识形态对抗性加剧,以及国际传播平台的数字化,均要求中国国际传播总体问题意识作出适时调试。在国际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新征程、新纪元要求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耕基础理论与复线历史,打破学科边界、跨学科多元创新,融通自我叙事与他者话语,在立足国内舆论场的基础上拓宽全球多边对话的可能性,在抗争与合作的动态调整中谋求“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国际传播新格局。
- 张毓强潘璟玲何国平周敏周敏姬德强王洪波
- 关键词:数字化
- 基于可供性的智能音箱与用户互动的扎根研究
- 2024年
- 基于ICTs与AI演进和对网络内容生态、生活服务生态和物联网智能家居生态三大生态的链接,智能音箱实现与互联网、物理空间与个人行动的连接,在家庭生活网络中具有中心枢纽功能。本研究以可供性为理论框架,以24名智能音箱活跃用户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为主要原始资料,导入Nvivo12软件,通过扎根理论的程序化法展开质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智能音箱与用户的互动行为主要表现在三大层面:互动功能层,技术可供性驱动互动行为发生;互动行为层,想象可供性赋能人性化交互;互动情感层,用户触发情感可供性。
- 何国平罗诗睿
- 关键词:用户互动可供性扎根理论
- 基于互联网的协商民主实践——以“五一”黄金周存废中的网络舆论为例被引量:10
- 2010年
- 互联网在中国的扩散运用为开展网络民主协商提供了技术平台与传播场域。2007年关于"五一"黄金周存废的网上商讨,是中国网络公共协商的重要事件。尽管存在问卷设计涉嫌协商诱导、事后协商等技术性硬伤,但是该议题呈现了复杂、生动、真实、多维博弈的网络舆论生态,成为网络协商民主的一次有益演练。应密切关注中国语境下网络协商民主的改进空间与改进方向。
- 何国平蓝翰翔
- 关键词:协商民主网络舆论
- “中国好故事”数据库国际传播数字产品叙事的实证研究
- 2024年
- 以主题配额抽样方式从“中国好故事”数据库(英文版)抽取329份有效样本展开内容分析。研究发现:该数据库中国际传播数字产品的多媒体特征显著,注重借助新闻人物/消息源表达情感,以中立与正面情感为主,而国际化故事元素与交互性特征不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多媒体性与交互性、交互性与情感性维度间存在相关性。由此建议中国国际传播数字产品应更广泛运用国际化故事元素,增强贴近性、互鉴性与说服力;更充分运用多媒介元素,多模态讲述中国故事;加强互动叙事,增强用户黏性;通过情感性策略仪式丰富情感表达,实现共情促共鸣。
- 何国平廖云静
- 论《典籍里的中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 2023年
- 2021年《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经央视播出以来,迅速出圈实现跨圈传播,成为近年电视文化综艺类节目创新的又一IP,更是通过电视节目形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成功案例。通过充分发掘电视场域的“通俗化力量”,《典籍里的中国》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体现在从典籍文本到电视声画文本、从记录文本到展演讲述文本的现代性转换,以电视为媒介化与再媒介化中介的媒体深度融合思维和对“激活其生命力”的方法论的综合运用。因此,从文本的现代性媒介转换、内容本体的情节性展演到剧场性(化)元素的发掘,三者的创新运用是该节目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成功法门。
- 何国平傅倩影
-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广州、深圳城市形象宣传片全球化景观的内容分析:2010—2021被引量:1
- 2023年
- 作为对标国际的中国城市“双子城”,广州和深圳的城市形象宣传片不仅是以影音方式开展城市营销的内容实体与传播载体,更是向全球阐释城市定位与提升城市可见性的重要工具。本文选取2010—2021年广州、深圳城市形象宣传片为样本,以阿尔君·阿帕杜莱的全球化文化景观理论为框架对样本的全球化景观展开定量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历年两市宣传片的全球化维度固化,金融景观、族群景观等呈现频次高;族群景观逐渐取代宏大奇观叙事;两市宣传片的全球化景观维度间存在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优化全球化景观维度呈现比例,持续讲好基于全球定位的城市故事;更新并整合景观系统,多模态构建全球城市品牌形象;蓄力广深双城联动,激发世界湾区城市集群想象。
- 何国平蔡雅雅
- 关键词:城市形象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