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余瑞林

余瑞林

作品数:54 被引量:1,231H指数:20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经济管理
  • 8篇历史地理
  • 6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城市
  • 16篇武汉城市圈
  • 16篇城市圈
  • 6篇影响因素
  • 5篇通达
  • 5篇通达性
  • 5篇路网
  • 5篇旅游
  • 4篇都市
  • 4篇都市圈
  • 4篇经济联系
  • 4篇空间句法
  • 4篇分形
  • 3篇地理信息
  • 3篇地理信息系统
  • 3篇星级
  • 3篇土地利用
  • 3篇网络
  • 3篇空间结构
  • 3篇城乡

机构

  • 33篇湖北大学
  • 30篇华中师范大学
  • 10篇安庆师范学院
  • 10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湖北省发展和...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武汉职业技术...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湖北省经济管...
  • 1篇武汉航海职业...

作者

  • 54篇余瑞林
  • 25篇刘承良
  • 16篇张红
  • 14篇王新生
  • 10篇段德忠
  • 5篇曾菊新
  • 5篇熊剑平
  • 5篇朱超平
  • 4篇罗静
  • 3篇周葆华
  • 3篇朱媛媛
  • 3篇帅方敏
  • 3篇孙艳玲
  • 2篇姜友华
  • 2篇杨小唤
  • 1篇刘纪远
  • 1篇罗静
  • 1篇蒋永业
  • 1篇杨振
  • 1篇王强

传媒

  • 8篇经济地理
  • 4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地理研究
  • 3篇地理科学
  • 3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人文地理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云南地理环境...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地理空间信息
  • 2篇中国地理学会...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软科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城市空间形态分形维及时空演变被引量:21
2007年
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1990年和2000年我国31个大城市的分形维,讨论了基于面积周长关系定义的分形维和基于周长尺度关系定义的分形维之间关系,表明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即随着基于周长尺度关系定义的分形维数值增加,基于面积周长关系定义的分形维数值也增加。我国城市的分形维总体变化趋势是:从1990到2000年均呈减少趋势,且南方城市的分形维大于北方城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
余瑞林王新生孙艳玲张红帅方敏朱超平
关键词:城市分形维地理信息系统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监测与评估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全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目前已进入有序实施阶段,根据规划要求,需要对其实施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地理国情普查所获取的海量地理国情信息正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监测与评估提供了支撑。系统论证了应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开展规划监测与评估的可行性,并指出"边普查边应用"项目在机制上提供了保障。分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地理国情普查对规划实施监测评估的要求,兼顾地理国情普查的数据成果,同时考虑指标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确立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实施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并以随州市曾都区为例,探讨了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标选取和技术过程等关键问题。
万纤余瑞林余晓敏罗静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规划
中国省级行政区边界的形状分析
本文从形态定量分析入手,借助GIS软件支持,采用基于周长-尺度关系定义的分维计算方法、Boyce— Clark形状指数方法和紧凑度三个指标计算了我国32 个省(香港、澳门除外)的面状分维、形状指数和紧凑度。并对其原因进行...
帅方敏王新生朱超平余瑞林张红孙艳玲
关键词:省级行政区
文献传递
武汉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研究被引量:30
2006年
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和结构特征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以武汉市的110家星级饭店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和探讨了其空间布局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武汉市星级饭店在等级规模上表现为纺锤形结构,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2)武汉市核心区内星级饭店的空间布局特征表现为向主要交通干线集聚和向主要商业发达地区(汉口火车站周边地区、滨江公园-解放公园-中山公园所围的三角形区域以及武昌小东门-洪山广场区)集聚。从而得出了武汉市星级饭店空间布局两大影响因素:交通区位条件和工商业发达程度。
余瑞林张红
关键词:星级饭店核心-边缘结构
中国城市形状的时空变化被引量:41
2005年
基于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动态土地利用数据,计算了1990年和2000年我国31个大城市的形状指数。结果表明,从1934年~1990年的56年间城市形状从紧凑趋于非紧凑、分散;而在1990年~2000年10年间,由于受到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增强的影响,城市形状趋于紧凑。从1934年~1974年间,在20个可比较的城市中有14个城市形状指数增加、6个城市形状指数减少。从1974年~1990年间,在22个可比较的城市中各有11个城市的形状指数增加和减少。从1990年~2000年间,31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的形状指数增加、20个城市形状指数减少。一些城市的形状指数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十分剧烈。例如,兰州市是在1934年~1974年间形状指数增加最多的城市,而在1974年~1990年阶段则形状指数减少最多的城市。同样,武汉和昆明则是在1974年~1990年阶段形状指数增加量最大的城市,而在1990年~2000年阶段则是形状指数减少量最大的城市。这或许说明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有时人们还未真正认识到城市形状的重要性,往往只有当城市形状变化到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环境时,才发现形状存在的缺陷。
王新生刘纪远庄大方姜友华张红余瑞林
关键词: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国家资源城市规划大城市
中国省级行政区边界形状的GIS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本文借助GIS软件支持,计算了我国32个省的平面轮廓形状的分维、形状指数和紧凑度。结果表明,形状复杂(边缘复杂程度高,破碎度较大)的省(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形状较紧凑的省(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东部省与西部省的形状特征有较大差异。另探讨了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历史人文特征所致的主要原因,并初步分析了各特征对交通等组织的影响。
帅方敏王新生朱超平余瑞林张红孙艳玲
关键词:行政区分维紧凑度
基于道路网络的零售网点吸引范围研究
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的空间行为往往都是基于道路网络来实现的。但是,当前的学术研究中广泛采用的是基于平面欧氏距离的空间分析方法。论文基于网络距离提出了三种网络Voronoi图的相关理论,即对网络上的点状目标进行空间分割的网络...
余瑞林王新生张红
关键词:零售网点VORONOI
文献传递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城郊土地利用结构适宜性评价与协调发展——以武汉市汉南区为例被引量:11
2006年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区用地急剧向城郊扩张,城郊用地结构性冲突与矛盾突出。以武汉市汉南区为例,应用GIS R/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其土地利用结构现状特征:土地利用结构以农用地为主,突出农业大区地位,建设用地增长迅猛,集中分布于纱帽、邓南、湘口等中心城镇;结合SPSS因子分析,建立用地结构适宜性评价模型,开展城郊土地利用结构的适宜性评价:汉南区土地利用方式基本适宜,在中度适宜及其以上的比例达到60%,与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城镇发展保持较好协调程度。但仍存在突出的用地结构性问题:农用地斑块比较零碎,规模化与集约化程度低,大规模围垦对湖泊、坑塘、河流、湿地产生较大胁迫;居住与工矿用地相对分散,侵占农田现象较严重,据此提出了汉南区土地利用调整方案和协调保护措施。
熊剑平余瑞林刘承良袁俊张红
关键词: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快速城市化
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化分析被引量:43
2012年
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机理已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建立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的演化度模型,基于时序数据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水平的演化特征:①1978—2009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和环境水平震荡波动最终趋于平稳,资源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响应和反馈较为明显,但有一定的时间滞后;②在规模分异上表现为由金字塔型结构向纺锤型结构演进的分异特征,在空间分异上表现为由核心边缘结构向等级圈层结构演进。
余瑞林刘承良熊剑平曾菊新
关键词:空间分异武汉城市圈
武汉都市圈路网空间通达性分析被引量:105
2009年
以武汉都市圈为例,通过距离算法、拓扑算法和空间句法模型,构建系列通达性数理模型,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路网发育的空间结构性规律:武汉都市圈路网整体发育水平和通达性格局保持高度相关性和一致性,空间差异显著;通达性遵循距离衰减律,空间收敛整体效应明显,呈现三大等级圈层和"中心—外围"结构;高等级路网发育不均衡,引起时空距离通达性圈发生"摄动"变形,呈西北—东南向倾斜的"Y"字形结构;拓扑连接等通达性圈更是出现"破碎化",交通轴线网络呈"轴—辐"式和"鱼骨刺"状空间伸展序;同时,路网发育的等级差异性也导致整个网络伺服效率和应对"拥堵"能力的低下,并形成沿长江东西向、沿京广南北向两条带状集成核,成为整个路网的第一等级交通轴线,控制整个都市圈网络连接性,强化交通轴线交汇处—武汉市的中心性优势;路网通达性这种等级空间格局与圈域城镇体系、交通设施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尤其是与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路网发育水平,表现出复杂的共轭协调关系。
刘承良余瑞林熊剑平曾菊新
关键词:通达性路网空间句法武汉都市圈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