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传文

作品数:90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3篇文学
  • 15篇哲学宗教
  • 12篇文化科学
  • 3篇社会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7篇文学
  • 24篇泰戈尔
  • 18篇诗学
  • 13篇文化
  • 9篇东方文化
  • 8篇佛教
  • 6篇文明
  • 5篇经文
  • 5篇佛经
  • 5篇佛经文学
  • 5篇佛陀
  • 4篇印度文学
  • 4篇诗学对话
  • 4篇话语转型
  • 4篇佛传
  • 4篇传记
  • 3篇东方文学
  • 3篇东西方
  • 3篇上古
  • 3篇神话

机构

  • 84篇青岛大学
  • 8篇四川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89篇侯传文
  • 2篇王汝良
  • 2篇张叉
  • 1篇董德英

传媒

  • 17篇东方论坛(青...
  • 8篇东方丛刊
  • 5篇外国文学评论
  • 5篇南亚研究
  • 5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外国文学研究
  • 4篇北方工业大学...
  • 3篇青岛大学师范...
  • 2篇世界宗教文化
  • 2篇内蒙古社会科...
  • 2篇求索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当代亚太
  • 2篇燕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外文化与文...
  • 1篇文学评论
  • 1篇齐鲁学刊
  • 1篇外国文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科学.经济....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学东渐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被引量:3
2002年
西学东渐主要是指文艺复兴以后西方近代文化的东传。所谓西学即西方文化,在16~19世纪的特定时代应包括来自西方的基督教、近代西方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尤其西方的社会科学,与东方传统文化迥异,是典型的西学。由于东西文化的异质性和西方文化传播者的殖民主义态度,导致西学东渐过程中东西文化的碰撞冲突。在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等关键领域,碰撞冲突尤为剧烈。
侯传文
关键词:西学东渐东方文化西方文化
泰戈尔与唯美主义被引量:2
2009年
泰戈尔诗学思想中有着明显的唯美倾向,集中体现于其关于艺术的起源、文学的本质、文学的目的以及真善美的关系等有关问题的论述中。泰戈尔唯美主义既有对印度诗学唯美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与西方唯美主义文学思潮有着深刻的联系,其中既有吸收借鉴,也有互动超越。
侯传文王汝良
关键词:泰戈尔诗学唯美主义
泰戈尔论诗的接受
2007年
在诗的接受和鉴赏方面,泰戈尔非常重视读者的主体地位,强调接受主体的领悟性、主体感受的整体性以及阐释批评的创造性,但他并不否定作者创作意图和文本意义的存在,而且将作者、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作为文学审美的理想状态。这样的接受理论与西方20世纪现象学诗学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深刻的差异。
侯传文
关键词:泰戈尔诗学主体性
从《摩诃婆罗多》看印度以“正法”为核心的价值观——兼与中国天道观比较被引量:3
2018年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集中表现了印度教的人生四大目的,即法、利、欲、解脱,其中又以"正法"为核心。"正法"有多方面内涵,类似中国文化中的"天道"。二者的相通之处在于其宗教道德属性,不仅在来源、依据、目的意义和价值诉求等方面具有一致性,而且都在宗教体系内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都有对人欲的约束。二者的差异体现了中印文化的不同特点:前者基于自然规律,后者基于神的创造;前者由外在转向内在,后者始终具有外在性;前者基本没有出世思想,后者有系统的以"解脱"为核心的出世法。宗教性的"正法"和"解脱"分别成为印度全民性的入世法和出世法的核心价值观,是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互动的结果。
侯传文
关键词:《摩诃婆罗多》正法天道
现代印度文学与世界文学被引量:2
2001年
现代印度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横向联系主要是印度文学接受西方文学的影响 ,这种影响促进了印度文学的现代化。印度文学现代化的过程也是走向世界的过程 ,许多重要作家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印度英语文学的活跃也是印度文学走向世界的一种方式。
侯传文
关键词:印度文学世界文学
诗学对话与文化输出——泰戈尔诗学比较研究余论被引量:1
2005年
泰戈尔诗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与 西方诗学的对话。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学习借鉴、文化输 出、比较研究和反思批判等,都是对话,其中的文化输出既 是反对文化殖民化的民族主义的话语表现,又是实现东西 方真正对话的诗学追求。这样的文化输出所体现的文化 “送去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主义。
侯传文
关键词:泰戈尔诗学对话文化输出送去主义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印度宗教与文学经典被引量:1
2020年
业报轮回、正法和解脱是印度传统宗教的基本思想,也是印度古代文学的基本主题。其中业报轮回是自然伦理的基础,从中生发出众生平等和非暴力不杀生思想,蕴含着深刻的自然生态智慧。正法以致力于社会和谐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生态智慧。解脱意味着摆脱内外的各种羁绊,获得身心自由,实现人与自我的和谐,蕴涵着深刻的精神生态智慧。
侯传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业报轮回正法
《神通游戏》与后期佛教神话被引量:1
2018年
大乘佛传《神通游戏》克服了佛陀形象中人性与神性的矛盾,将其塑造成全知全能的至上神,完成了释迦牟尼佛由世尊到救世主的转换。以《神通游戏》为代表的后期佛教神话,通过对传统佛教神话的继承与发展,构建起以如来佛为核心的佛教信仰体系;通过对印度教神话的吸收借鉴,丰富了佛教神话,将佛教融入南亚多神教系统。世尊成为救世主,其神话原型由传承性的"授记"变为永恒性的"如来",体现为最高存在与绝对真理的结合;其主要神话母题不再是轮回转生,而是化身下凡。
侯传文
关键词:如来
泰戈尔科学观及其跨文明对话
2024年
从科学态度的角度看,泰戈尔由崇尚科学转向反科学、访华期间发表反科学言论有两个触发因素。一是将科学与西方物质文明相联系,在西方物质文明与东方精神文明二分的基础上提倡后者反对前者,其文明划分和视科学为西学都有偏颇。二是将科学技术与自然相对,并基于自然情怀对现代科技文明破坏自然的现象感到忧虑,是具有超前性的洞见,但却开错了药方。从科学认知的角度看,泰戈尔从与艺术相对的角度认识科学,从而把握科学与艺术的不同本质和特点,具有合理性。泰戈尔的科学观本身具有很强的对话性。他与爱因斯坦进行的关于科学、宗教与真理的对话,是东方与西方、艺术与科学的深度交流与碰撞。他以梵我同一宗教哲学为基础的科学观有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倾向,不为爱因斯坦所认同,却对海森堡有所启发,给量子力学为代表的新的科学研究带来了东方智慧。泰戈尔科学观与胡塞尔、鲁迅等同时代东西方思想家的科学观具有可比性,其相通和相异都是跨文明对话的思想资源。
侯传文林继康
关键词:泰戈尔科学观
古代东方文学统一性初探
古代东方文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举世公认的,但由于文化渊源不同,历史进程殊异,对东方文学的内在统一性还有不少疑惑。丰富多样固然值得自豪,然而作为相对于西方(欧美)文学而言的一个文学体系,一门独立学科,其统一性更至关重要。一...
侯传文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