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鹏
- 作品数:24 被引量:215H指数:9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微量注射泵药物输注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近些年,微量注射泵在许多临床科室被日益广泛应用,尤其在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中,其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但由于微量注射泵本身固有的缺陷以及静脉注射的外联设备等诸多因素影响,时常在药物注射过程中出现输注动力学改变,国外对于微量注射泵的药物输注动力学已经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研究的领域涉及微量注射泵的启动延迟、阻塞报警延迟、输注速度和剂量的波动,以及上述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初步探索了相应的临床对策。但此项研究在国内未受到重视,本文对国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张志强侯大鹏
- 关键词:微量注射泵静脉输液
- 维生素B1和围手术期急性乳酸酸中毒的救治被引量:1
- 2018年
- 许多危重患者伴有血乳酸升高,如果动脉血乳酸水平超过5.0-6.0mmol/L,动脉血pH〈7.35,可以诊断患者存在乳酸酸中毒。导致乳酸酸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组织灌注不足、严重缺血缺氧,此种类型的乳酸酸中毒称为A型乳酸酸中毒。
- 陈红星姜翠华周立民侯大鹏
- 关键词:乳酸酸中毒硫胺素围手术期
- 重度烧伤治疗中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与维护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重症烧伤患者在治疗中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与维护方法。方法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10月间 ,我们对 4 2例重症烧伤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 ,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用五种方法进行了静脉置管输液治疗。结果 :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短 7天 ,最长 10 2天 ;有 4例在应用期间发生导管脱出 ,19例发生穿刺点的红肿疼痛 ,2例发生静脉炎。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置管途径和方法 ,有效地保障了重症烧伤患者的输血、补液和抢救时的用药。结论 :及时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 ,是重症烧伤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保障 ;根据不同的情况尽早采取外周或中心静脉穿刺置管 ,具有病人痛苦小、护理难度小、留置时间长、有利于输血。
- 韩承河李华卿侯大鹏张志强侯延菊
- 关键词:重度烧伤烧伤湿性医疗技术静脉穿刺置管静脉导管
- 自发性脑出血术后的短程强化镇静治疗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评估自发性脑出血术后短程强化镇静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脑出血手术后患者分为强化镇静组和传统镇静组,分别接受目标疗程不超过12h的镇静治疗。强化镇静组镇静目标为Riker镇静一躁动评分(SAS)1—2分,传统镇静组镇静目标为3—4分。结果与传统镇静组相比,短程强化镇静组的术后前12h镇静程度深,镇静时间长,术后前12h收缩压、舒张压均较低,手术后第2d的残余血肿量以及再出血明显减少。同时短程强化镇静组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没有延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没有增加。而且强化镇静组患者的死亡率、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自发性脑出血术后应用短程强化镇静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侯大鹏张娟郑伟牛立健韩承河曹春光
- 关键词:自发性脑出血机械通气术后治疗
- 呼吸机内固定复合肌松剂治疗严重胸部损伤并连枷胸被引量:1
- 2003年
- 严重胸部损伤可致多发肋骨骨折、胸骨骨折,当影响到胸廓的稳定性时,可出现出现胸壁浮动、反常呼吸运动、连枷胸,死亡率较高。我院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用呼吸机内固定复合肌松剂治疗治疗外伤性连枷胸,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侯大鹏韩承河王婧李华卿
- 关键词:呼吸机胸部损伤
- 经验性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治疗阶段应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调查ICU 2001年1月-2005年10月,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141例,依据初始抗菌策略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3组:三代头孢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组,分析3组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的差异。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株164株。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中G+球菌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三代头孢组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组相比较,三代头孢组中G-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但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中G-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三代头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初始治疗阶段选择抗菌策略时,既要考虑抗菌策略的有效性,也要考虑其对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的影响。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复查,及时发现病原菌构成和耐药性的变化。
- 侯大鹏杨凤霞韩承河
- 关键词:医院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抗菌治疗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右美托咪定在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6
- 2011年
- 目的 对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短时镇静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应用咪达唑仑和吗啡作为补救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平均SAS分值、静推咪达唑仑的次数和总量、有效镇静的比率、最高的NRS分值、静推吗啡的次数,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停用镇静药物后撤机时间、停药后的拔管时间、谵妄和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咪达唑仑(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停药后撤机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ICU住院天数、机械通气时间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能缩短撤机和拔管时间,减少谵妄的发生.
- 李华卿侯大鹏姜翠华韩承河
- 关键词:机械通气镇痛
- 抗菌药物管理对ICU病房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影响
-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某三甲医院ICU病房抗生素使用的影响,评估活动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至2014年ICU患者的临床资料,抗生素使用资料,以及每位患者的初始抗生素选择.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变化趋势按...
- 侯大鹏姜翠华
- 短时强化镇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短时强化镇静对呼吸力学、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咪达唑仑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41例,随机分为短时强化镇静组21例和常规镇静组2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咪达唑仑维持镇静,短时强化镇静组在实施有创机械通气前24 h维持相对深度镇静(SAS评分1~2分)后改为适度镇静(SAS评分3~5分),常规镇静组一直维持适度镇静(SAS评分3~5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咪达唑仑用量.结果 与常规镇静组比较,短时强化镇静组吸气峰压、吸气平台压、吸气阻力明显降低(P〈0.05),胸肺动态顺应性、静态顺应性明显增高(P〈0.05),机械通气时间、咪达唑仑用量明显减少(P〈0.05),但ICU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短时强化镇静可明显降低AE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的气道阻力,改善胸肺顺应性,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咪达唑仑用量,不影响ICU住院时间.
- 赵旺侯大鹏韩承河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
- 抗生素管理对抗生素使用强度及细菌耐药性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评估抗生素管理对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抗生素使用强度以及常见致病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抗生素管理实施前后我院各类抗生素的使用强度以及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率。结果实施干预策略后,抗生素使用强度从69.69降至50.76,下降27.16%。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咪唑类、抗真菌药的使用强度均有明显下降,尤其是喹诺酮类抗生素下降最为显著,抗生素使用强度从14.32降至3.14,下降幅度达76.2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所下降,相伴随的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消耗有所上升,使用强度从23.95升至30.09,上升幅度为25.64%,但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也有所下降,而其他致病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未增加。结论实施抗生素管理,可以在较短时期内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改善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率,但长期效果需要跟踪监测。
- 张志强李晋王静茹侯大鹏
- 关键词:抗生素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