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合宇

作品数:15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血小板
  • 8篇抗体
  • 6篇血小板减少
  • 6篇免疫
  • 5篇血小板减少症
  • 5篇自身抗体
  • 5篇细胞
  • 5篇免疫性
  • 5篇免疫性血小板...
  • 5篇免疫性血小板...
  • 4篇蛋白
  • 4篇血小板糖蛋白
  • 4篇特异
  • 4篇特异性
  • 4篇疗效
  • 3篇特异性自身抗...
  • 3篇体检
  • 3篇巨细胞
  • 3篇抗凝
  • 3篇抗凝剂

机构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8篇加拿大多伦多...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南京市江宁医...

作者

  • 15篇倪合宇
  • 9篇曾庆曙
  • 8篇夏瑞祥
  • 5篇朱凌燕
  • 4篇陶莉莉
  • 4篇阮敏
  • 4篇鲍静
  • 4篇翟志敏
  • 2篇潘莹
  • 2篇葛健
  • 2篇徐修才
  • 2篇王会平
  • 2篇龚蕴贞
  • 2篇张咏南
  • 2篇杨明珍
  • 1篇李庆生
  • 1篇李庆生
  • 1篇李嘉嘉
  • 1篇张家奎
  • 1篇晏开力

传媒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全国免疫标记...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脱糖方法建立及意义
2015年
目的通过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人血小板在4、25℃下,0、4、8、24 h各个时间点,血小板脱糖的两个标志物蓖麻凝集素(RCA)、鸡冠刺桐凝集素(ECL)是否有所差异,确立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脱糖水平的最佳条件。确立最佳条件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血小板脱糖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正常成年人20例,运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成年人不同温度(4、25℃),不同时间点(0、4、8、24 h)条件下血小板脱糖水平(RCA、ECL)是否存在差异。确立最佳条件后,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水平。结果4、25℃下,4个时间点脱糖水平RCA%、ECL%均不明显。常规治疗效果较好的ITP患者脱糖水平RCA%、ECL%不明显,但是治疗效果不好的ITP患者脱糖水平RCA%、ECL%明显高于治疗效果理想的患者。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脱糖水平最好在标本收集后立即处理,脱糖水平(RCA、ECL)与ITP患者治疗效果有关,即脱糖水平越低其治疗效果越好。
汪嘉佳陶莉莉潘莹王会平晏开力张家奎倪合宇翟志敏
关键词:RCAECL流式细胞术
H60.抗凝剂在改良MAPIA法检测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GPⅡbⅢa和GPⅠbα)中的影响
阮敏朱凌燕曾庆曙夏瑞祥倪合宇
文献传递
血小板膜表面脱糖效应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线治疗疗效关系的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标记物——鸡冠刺桐凝集素(ECL)、蓖麻凝集素(RCA-1)的结合水平,并与ITP一线治疗疗效进行相关性比较。方法:运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室温条件下检测48例ITP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脱糖水平(ECL、RCA-1)。结果:糖皮质激素和(或)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一线治疗疗效不同的各组ITP患者血小板脱糖水平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与脱糖的相关性分析提示二者呈负相关(P<0.01),即脱糖水平越高,一线治疗疗效越差。结论:ITP患者的血小板脱糖程度与一线治疗疗效相关,脱糖越显著的患者疗效越差,这间接提示了ITP患者血小板清除存在非FcR依赖途径,血小板脱糖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示ITP患者的一线治疗效果,为难治性ITP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陶莉莉汪嘉佳潘莹王会平陶千山曾庆曙倪合宇翟志敏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一线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纤维连接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AMI 组12例,健康对照组13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膜上Fn的表达,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浆Fn的水平。结果 AMI患者血小板膜上Fn表达为67.88±19.55%,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4.35±5.31%,差异有显著性(P< 0.01);AMI患者血浆Fn水平为515.17±83.85 mg,/L,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61.54±68.48 mg/L,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Fn可能参与了AMI患者动脉血栓的形成。
李庆生吴竞生翟志敏韩永生李庆徐修才倪合宇
关键词:纤维连接蛋白急性心肌梗死血栓形成
巨细胞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1990年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在人群中感染极为普遍。据国内外有关材料报道,60~90%以上成人有HCMV抗体。HCMV的严重性在于:(1)可引起先天性感染:它是引起胎儿畸形、宫内发育迟缓的最常见病原体,也可导致出生后异常如听力障碍、
倪合宇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HCMV流行病学
抗凝剂对ITP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的影响及抗体种类与糖皮质激素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单克隆抗体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中EDTA(二价阳离子熬合剂)和肝素钠抗凝剂对检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的影响,并研究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种类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分别留取EDTA和肝素钠抗凝的ITP患者标本140份,采用改良MAIPA法分别检测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GPIIb/IIIa和GPIbα),比较两种抗凝剂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140例患者EDTA抗凝组检出GPIIb/IIIa抗体阳性55例,肝素抗凝组检出GPIIb/IIIa阳性76例,两者阳性重复42例;其中EDTA组阳性而肝素组阴性者13例,肝素组阳性而EDTA组阴性者34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8,P<0.05)。140例患者EDTA抗凝组检出抗GPIbα抗体阳性62例,肝素抗凝组阳性51例,两者重复42例;其中EDTA组阳性而肝素组阴性者20例,而肝素组阳性EDTA组阴性者9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44,P>0.05)。320例患者采用标准糖皮质激素治疗,抗GPIbα抗体阳性143例,有效率39.9%,抗GPIbα抗体阴性177例,有效率79.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3.115,P<0.05)。结论:EDTA抗凝剂对改良MAIPA法检测ITP患者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GPIIb/IIIa)有影响;抗GPIbα抗体阳性可能是ITP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陈洋葛健阮敏朱凌燕曾庆曙夏瑞祥倪合宇
关键词:抗凝剂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
SPA菌体试剂对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A抗体检测的影响
1992年
用SPA菌体试剂处理待测的血清,再用ELISA法进行人巨细胞病毒(HCMV)IgA抗体的检测。结果发现SPA终浓度为5%和6.7%时可分别去除孕血及脐血中的IgG,IgA特异性吸收值也明显减小(P<0.01),并导致抗体效价的降低,阳性率也由处理前的15.04%降至3.76%(P<0.01),在与类风湿因子吸收剂处理的结果比较后,初步认为SPA菌体试剂不仅能去除血清中的IgG抗体,对IgA抗体也有明显的影响。
倪合宇张咏南龚蕴贞
关键词:葡萄球菌巨细胞病毒抗体IGA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体内的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与临床严重程度和临床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改良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GPIb)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ITP组(40例),10例为单一抗GPⅡbⅢa抗体阳性,6例为单一抗GPIbα抗体阳性,20例为双抗体阳性,4例为双抗体阴性。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组与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抗GPⅡbⅢa抗体(b=-0.071,P〈0.01)、抗GPIbot抗体(b=-0.092,P〈0.01)均与采血时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治疗后,双抗体阳性组8例治疗无效,单抗体阳性组(16例)1例治疗无效(Х^2=6.09,P〈0.05)。结论 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检测对鉴别特发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有一定价值,抗体种类与临床疗效有一定关系。
鲍静倪合宇夏瑞祥曾庆曙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抗体血小板糖蛋白
纤维连接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中的新发现
翟志敏倪合宇徐修才李庆生吴竞生
1. 主要研究内容及重要科学发现:①首先对一例罕见的无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简称Fg)血症患者的发病及其止血代偿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该患者父母系近亲结婚,他们在相同的Fg基因编码区存在一种基因突变,但...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梗死治疗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
ITP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GPⅡb/Ⅲa和GPIbα)与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临床疗效的关系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体内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GPIbα)特异性自身抗体,并探讨特异性自身抗体与糖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静丙)治疗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针对性,以便得到更经济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ITP提出新的分型依据。方法应用改良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俘获血小板抗原(MAIPA)法检测抗GPⅡb/ⅡIa,GPIbα特异性自身抗体。结果双抗体阳性组与单一抗GPIbα抗体阳性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995,P>0.05)双抗体阳性组与单一抗GPⅡb/ⅡIa抗体阳性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7.439,P<0.01),后者优于前者;单一抗GPⅡb/ⅡIa抗体阳性组,双抗体阳性组,双抗体阴性组,糖皮质激素治疗与糖皮质激素联合静丙治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特异性自身抗体种类(GPⅡb/Ⅲa和GPIbα)及种类数目与ITP的临床疗效(糖皮质激素、静丙)有一定关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一定意义。以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GPIbα)特异性自身抗体为ITP进行新的分型依据尚不足,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陶莉莉鲍静缪华伟杨明珍夏瑞祥倪合宇曾庆曙
关键词:紫癜血小板糖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