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娅

作品数:21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艺术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园林
  • 3篇建筑
  • 3篇风景园林
  • 2篇植物
  • 2篇重生
  • 2篇小城
  • 2篇小城镇
  • 2篇民风民俗
  • 2篇民居
  • 2篇民居建筑
  • 2篇民俗
  • 2篇教育
  • 2篇景观
  • 2篇积淀
  • 2篇公园
  • 2篇古镇
  • 2篇古镇保护
  • 2篇规划设计
  • 2篇博物
  • 2篇博物馆

机构

  • 21篇西南交通大学

作者

  • 21篇傅娅
  • 1篇赵东平
  • 1篇崔珩
  • 1篇宗桦
  • 1篇赵炜
  • 1篇季富政
  • 1篇张琦
  • 1篇张青霞

传媒

  • 5篇绿色科技
  • 4篇四川建筑
  • 3篇西部人居环境...
  • 1篇华中建筑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中国园林
  • 1篇高等建筑教育
  • 1篇现代园艺
  • 1篇四川省土木建...
  • 1篇四川省土木建...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3
  • 2篇200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更新中的途径探讨——以成都市天府绿道为例被引量:2
2024年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存量更新时期,在城市更新大背景下,构建绿色基础设施能为城市更新提供一种切实可行且高质量的解决办法。以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城市更新中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途径与实践。分析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定义、含义和类型,提出建立绿色网络系统实现城市结构更新,营造多元空间功能、实现城市职能更新2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更新中的途径。以成都市天府绿道为例,展示了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更新中的实践。总结思考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及其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以期为我国城市更新建设提供绿色可行的有效途径。
苏泽琳傅娅
关键词:城市更新绿道
传统·积淀·重生——邛崃平落古镇保护与发展被引量:1
2003年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采取有机演化 ,承上启下的态度 ,辨证地对待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同保有地域文化认同感的物质和人文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 ,建立一种“人·建筑·自然”
傅娅
关键词:人文空间古镇保护建筑风格
成都市典型湿地公园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2024年
为研究城市湿地公园水生态健康情况,依据有关评价技术规范,结合成都生态环境特点,选取成都市浣花溪湿地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以及麓湖湿地公园这3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分别在春、夏两季开展了水生态监测,运用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对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在夏季时期,3个公园湿地均为中营养状态:在冬季时期,浣花溪湿地公园的富营养程度相对其他2个湿地公园较高,且呈轻度富营养化,需加强湿地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系统修复。最后对城市湿地公园富营养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源头控制、生物控制、制定综合方案分阶段实施等相应措施和建议,为成都地区生态环境监测与综合评判、水资源长期有效管理及湿地公园内河流湖泊规划开发的技术支撑与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助力科学决策与可持续发展实践。
张露傅娅
关键词:湿地公园水环境富营养化评价
成都平原传统场镇研究
传统场镇作为一种岌岌可危的历史空间遗存和文化景观资源,其风貌特色的保护和可持续性的发展对于今天的小城镇建设以及在维系文化多元性,继承与发扬地域特色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意义和价值.该文通过对成都平原范围内大量传统场镇的实地考...
傅娅
关键词:成都平原风貌保护可持续性发展
文献传递
成都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从成都古镇的价值评价入手,在综合价值评价的基础上,对成都古镇的价值类型进行分析与总结,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古镇,提出各自的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思路与对策。
傅娅季富政
高等教育方法研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
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和模式进行了论述,并以加拿大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和技巧为例,提出了我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法的范围.
傅娅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方法
成都市滨水绿地植物群落碳汇效益分析及配置模式研究
2024年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城市滨水绿地植物群落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直接增汇,还能通过调节城市微气候实现间接减排,对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浣花溪公园、白鹭湾湿地公园、麓湖水城景区3个滨水区的滨水绿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选取49个相对典型的植物群落,利用NTBC模型计算群落的碳汇效益,并对群落的树种组成、垂直结构、径级结构、种植密度、郁闭度对碳汇效益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对植物群落短期碳汇效益的影响相当,针阔叶混交型植物群落与常绿型植物群落的碳汇效益高于其他群落类型;②“乔-灌-草”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碳汇效益大于“乔-草”双层结构;③乔木种植密度在100~600株/hm^(2)时,乔木平均冠幅与平均胸径对植物群落的碳汇效益呈显著正相关,但当平均胸径大于40 cm时,植物群落的碳汇效益有所下降,而群落平均株高对植物群落的碳汇效益影响不显著;④同一径级范围内,种植密度对植物群落的碳汇效益呈显著正相关,增加灌木的种植密度有助于增强植物群落的碳汇能力;⑤郁闭度对植物群落的碳汇效益呈显著正相关。基于分析结果,筛选出高碳汇优势植物,并提出碳汇效益主导型、碳汇兼景观效益主导型和景观效益主导型三类滨水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为建立适用于我国西南地区高碳汇效益的滨水绿地植物景观营造模式提供参考。
陈丹旎傅娅
关键词:滨水绿地植物群落NTBC
基于IPA分析法的乡建介入文创产业的建设现状质量评价研究——以四川省明月国际陶艺村为例被引量:8
2016年
在乡村建设大力介入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之下,有效地实施规划设计,塑造有地域特色的空间场所,使乡村建设与文化创意产业合理共生是当下重要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乡建与文创融合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然后对四川省明月国际陶艺村特色发展历程进行总结,采用"重要性—绩效性"这一评价模型(IPA),在解析、检验其乡建地域特征的基础上,从规划设计层面对建设现状质量从多方面进行绩效感知的评价与反思,结果发现:明月国际陶艺村建设现状质量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地域尺度区分效果,且随着地域尺度的扩大,其地域差异更为明显;于此同时,丰富多彩的活动、乡土材料的运用、建筑立面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以及相邻空间的可达性是受访者高度重视的因素;而休息设施的数量、主要街道灯光效果及创意小品数量因具有较低的绩效性,而有待提升。
傅娅代佳每
关键词:IPA分析法乡村建设文化创意产业
成都古镇综合价值评价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在对成都市域范围内的古镇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对成都古镇进行价值评价研究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成都古镇价值评价体系,并应用此评价体系,对成都市域范围内的10座古镇进行了综合价值评估,得到其综合价值评价结果,由此初步建立起地域范围内的古镇研究基础资料数据库,并以此作为成都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的量化信息基础与依据。
傅娅赵炜
关键词:价值评估体系
四川汉族地区小城镇休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014年
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打破二元结构的重要连接点,与城市和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相区别。休闲文化是由当地地域特色与历史文脉共同凝结而成,同时也是成为小城镇发展的"软实力"的保障。四川汉族地区小城镇历史悠久,在大力建设小城镇的背景下,首先通过多次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然后分析休闲文化的特征和构成体系、休闲方式以及影响休闲方式的要素,最后提出现阶段四川汉族地区小城镇休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必须将人们的心理需求、外部空间、历史地理文脉和社会影响等考虑在内。
张琦傅娅
关键词:小城镇休闲文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