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翠典
- 作品数:44 被引量:321H指数:9
- 供职机构:台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初中化学开放题的编制研究
-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应时代和社会要求,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旨,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全面反思。不断深化的中考改革也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要求,体现了...
- 冯翠典
-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程改革开放题中考命题
- 文献传递
- 幼儿园如何开展融合性STEM教育:框架和建议
- 2018年
- 2014年,美国国家工程协会(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NAE)和国家研究协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出台了《在K-12年级开展融合性STEM教育:立场、愿景和研究日程》。
- 冯翠典倪以琳
- 关键词:STEM融合性教育
- 变易学习理论:理论基础、概念内涵和实践形式被引量:2
- 2013年
- 变易学习理论是解释学习中差异的理论,在当代学习研究中受到重视。其方法论基础是现象描述分析学;其涵义体现在认为学习即是意识到了学习内容的重要方面,学习者经验或理解事物的方式依赖于意识到并能进行区分的那些方面;而其实践形式是课堂学习研究,即以变易学习理论为依据,教师及同伴进行课堂学习研究,以支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要方面的识别。从而,可以理解到变易学习理论对有效的课堂教学、学习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 冯翠典
- 关键词:现象描述分析学课堂学习研究
- “为了学习的评价”:一种新的教育评价理念被引量:5
- 2010年
-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理念,“为了学习的评价”超越了传统的教育评价观,不把问责作为评价的最主要目的,也不再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这种评价直接切入课堂,核心在于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强调的是教师和学习者为确认学生或自身现在到底学到什么地步(where)、目标应该在哪里(where),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地到达目标(how)而收集和解释证据的过程。在国外,这种教育评价观已经进入实践领域,并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本期,我们聚焦“为了学习的评价”,希望通过国外相关案例的探讨,带给读者启发。
- 冯翠典
- 关键词:教育评价理念学习者教育评价观课堂教学教师
- 美国大学和职业准备评价联盟PARCC的使命、架构和支持系统被引量:1
- 2014年
- 大学和职业准备评价联盟(PARCC)是美国为开发新一代中小学阶段评价系统而授权的组织之一。其使命在于建立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大学和职业准备的路径,以及建立高质量的评价来测量共同核心国家标准的全面要求、支持K-12阶段的教育者等五个方面。其架构可以从不同类型的评价、不同的实施要素等方面来看。其支持系统包括了资源中心、技术性支持和教育者的能力建构系统。
- 冯翠典
- 关键词:架构
- 现状与反思:SOLO分类法国内应用研究十年被引量:56
- 2009年
- SOLO分类法引入国内十年来,其研究态势比较活跃,研究前景已初露端倪,但研究视野较窄,主要集中在对开放性试题的评分和单一试题情境的应用上。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持续深化SOLO分类法的开放题评价研究,着力SOLO分类法的封闭题评价研究,注重SOLO分类法在宏观层面的开发应用,注重SOLO分类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 冯翠典高凌飚
- 关键词:SOLO分类法
- 美国康涅狄格州教师评价和发展的“种子”系统简介
- 2015年
- 2013年,《康涅狄格州教育者评价和发展系统》发布。该系统从教师实践的要素和学生成就的要素两个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前者包括对教师表现和实践的观察以及家长反馈,后者包括学生的进步以及全校学生的学习指标或学生反馈。评价者在一学年间基于教师这四个方面的表现对教师进行评价,给出教师最终的等级、评定及反馈。学校和地区则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支持。整体上看,该系统体现了设计者对教师支持、赋权、鼓励和发展的愿景。
- 冯翠典
- 关键词:教师评价教师发展
- 澳大利亚教师表现和发展框架简介被引量:2
- 2013年
- 2012年8月,澳大利亚发布《澳大利亚教师表现和发展框架》,该框架包括两个层次八个要素。首先是外部的"表现和发展文化",包括关注学生成就、清晰地理解有效的教学、领导、灵活性和连贯性。其次是内部的"表现和发展循环",包括反思和目标制定、专业实践和学习、反馈和回顾。框架本身并不能保证教学实践的改进,需要教师和学校积极的参与以及监控和评价等活动的持续开展,特别是该框架应和各层面的其它政策和实践相匹配。
- 冯翠典
- 关键词:文化
- 科学素养结构发展的国内外综述被引量:23
- 2013年
-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国际范围内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理解科学素养的结构,对培养和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基础作用。对科学素养的结构发展进行的国内外梳理表明,科学素养的结构的发展经过了从整体宽泛的理解,到不断分化要素和层次,再到出现可以测量的科学素养模型的历程,最终达到较为成熟的综合平衡的结构。可以将科学素养看作是一个"两视角四要素"的结构。
- 冯翠典
- 关键词:科学教育
- 基于课程的评价:教师课程能力的支撑点被引量:8
- 2015年
- 基于课程的评价有别于传统的"防教师"的高厉害测试,是依赖于教师深度参与、基于课程的评价模式。其评价任务设计直接来自于课程标准和课程材料,依靠预制性的等值性任务检核学生在所学内容上的一般性成果。并通过持续的评价提供关于教学和学习的具体信息,从而为教学的决策提供证据。基于课程的评价,本质上是教师课程能力的支撑点。实施基于课程的评价的过程,是教师理解课程、开发课程和评价课程的能力得以体现的过程,也是教师这些方面能力的提升过程。
- 冯翠典朱卫平
- 关键词:课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