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非小细胞
  • 4篇非小细胞肺癌
  • 4篇肺癌
  • 3篇胸腔
  • 3篇胸腔积液
  • 3篇沙星
  • 3篇社区获得性
  • 3篇社区获得性肺...
  • 3篇莫西沙星
  • 3篇老年
  • 3篇获得性
  • 3篇获得性肺炎
  • 3篇积液
  • 3篇肺炎
  • 2篇短程
  • 2篇短程治疗

机构

  • 8篇江苏大学附属...
  • 4篇常州市武进人...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2篇凌夏君
  • 6篇周燕娟
  • 6篇蒋一雅
  • 6篇庄志方
  • 5篇仇铁峰
  • 3篇黄刚
  • 2篇薛志新
  • 2篇钟亚花
  • 2篇印秀丽
  • 2篇姜敏炎
  • 2篇朱小波
  • 2篇缪小辉
  • 1篇李献文
  • 1篇瞿介明
  • 1篇夏锡仪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培美曲塞治疗肺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观察培美曲塞治疗晚期肺腺癌并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晚期肺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9例,分别使用培美曲塞、多西他赛单药化疗,根据WHO恶性胸水疗效评定标准观察两药化疗有效率,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标准评定两组的毒副不良反应.结果 培美曲塞组17例有效(有效率89.5%),多西他赛组10例有效(有效率52.6%),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培美曲塞组化疗过程中骨髓移植、胃肠道反应、皮疹等化疗副作用较轻、较少(U=94.5,P=0.011).结论 培美曲塞对晚期肺腺癌并胸腔积液的控制率更高,且毒副反应较低.
周尧周燕娟庄志方凌夏君
关键词:肺肿瘤胸腔积液培美曲塞多西他赛
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治NSCLC患者36例,采用注射用奈达铂80 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 L中静脉滴注,多西他赛75 mg/m2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每例完成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部分缓解16例,病情稳定13例和进展7例,有效率44.44%;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乏力、脱发、骨髓抑制。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NSCLC患者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凌夏君仇铁峰
关键词:多西他赛奈达铂非小细胞肺癌
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7例轻中度C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疗程组)予莫西沙星静脉治疗10 d;短程治疗组予莫西沙星静脉治疗5 d。结果①对照组和短程治疗组痊愈率分别为68.2%(30/44)和65.1%(28/43),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9%(40/44)和88.4%(38/4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2%(30/34)和87.9%(29/33);这三个指标中,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对照组和短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4/44)和7.0%(3/4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与莫西沙星传统疗程治疗相似,较安全。
黄刚蒋一雅凌夏君仇铁锋周尧
关键词:莫西沙星短程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将99例老年COPD患者,根据心脏彩超分为单纯COPD组和COPD伴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N T-ProBN P。结果:C O PD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的N T-ProBN P水平较单纯C O PD患者明显升高。并且,随着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增加,NT-ProBNP逐步增高;NT-ProBNP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亦显著增加。结论:老年COPD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肺动脉高压可能关系密切。
夏锡仪庄志方周燕娟周尧凌夏君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安全性。方法91例老年(≥65岁)CAP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疗程10d;B组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疗程共5d;C组予莫西沙星序贯治疗,疗程共5d。结果①A组、B组和C组痊愈率分别为68.8%(22/32)、66.7%(20/30)和62.1%(18/29),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6%(29/32)、90.0%(27/30)和82.8%(24/29),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4.6%(11/13)、85.7%(12/14)和76.9%(10/13);这三个指标中,A、B、C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3/31)、6.7%(2/30)和6.9%(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短程序贯治疗老年CAP效果、安全性与莫西沙星短程、传统疗程静脉治疗相似。
黄刚蒋一雅凌夏君仇铁锋周尧
关键词:莫西沙星短程治疗序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前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TB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淋巴结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疑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的26例NSCLC患者行TBNA检查,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TBN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6%(38/50)、100%(31/31)、85.2%(69/81)、100%(38/38)和72.1%(31/43)。病理分型总符合率为92.3%(24/26)。术前采用TBNA的c-N分期与p-N分期对比准确率可达92.3%(24/26)。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TBNA进行NSCLC术前淋巴结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安全性。
周燕娟周尧姜敏炎薛志新仇铁峰朱小波凌夏君缪小辉蒋一雅钟亚花印秀丽庄志方
关键词:经支气管针吸活检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期
恶性胸腔积液62例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62例恶性胸腔积液并分为三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及效果对比分析。结果25例采用微创法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给药,同时给予全身化疗,效果显著。25例仅采用微创法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腔内给药,未给予全身化疗,效果较好。另外12例仅采用胸腔穿刺抽液后胸腔给药,效果较差。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改制成胸腔置管引流,创伤小,胸水引流充分,经B超及胸部CT检查证实胸水引流完全后,再胸腔内给药并配合全身化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生活质量好,生存时间长,预后好。与另外两组胸水治疗有效率和平均生存期对比临床有显著的差异性。
朱芳仇铁峰凌夏君
关键词:微创法恶性胸腔积液
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184例轻中度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仅予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B组予莫西沙星序贯治疗;C组予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常规序贯治疗。结果:①A组、B组和C组痊愈率分别为67.2%(41/61)、65.5%(38/58)和44.7%(31/65),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4%(57/61)、87.9%(51/58)和72.3%(47/6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8.5%(23/26)、85.2%(23/27)和60.0%(15/25);这3个指标中,A、B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B组和C组序贯转换时间窗分别为(2.2±1.1)天、(3.1±1.2)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A、B、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9%(3/61)、3.4%(2/58)和13.8%(9/65),A、B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C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确切、安全。
黄刚蒋一雅周燕娟凌夏君仇铁锋周尧瞿介明
关键词:莫西沙星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序贯治疗
ST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ST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经病理组织学、细胞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45例患者,选择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距离癌组织至少10 cm)作为对照(正常肺组织组)。HE染色检测组织中免疫细胞,RT-PCR检测NSCLC及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中ST2、IL-4、IFN-γ的表达。结果:(1)NSCLC患者肺癌组织中ST2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 05);(2)与癌旁正常肺组织相比,NSCLC患者肺癌组织标本中IL-4/IFN-γ比值增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织高表达ST2,ST2介导的Th1/Th2细胞因子漂移可能参与了肺癌过程。
凌夏君许姣李献文周燕娟庄志方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肺癌组织ST2
替加环素和比阿培南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2016年
观察替加环素与比阿培南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3 年 01 月至 2014 年06 月间 20 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 组与 B 组, A 组给予替加环素治疗 B 组给予比阿培南治疗 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替加环素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比阿培南组,且 A 组 WBC、CRP、PCT 较 B组改善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替加环素在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中效果优于比阿培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凌夏君仇铁峰蒋一雅庄志方
关键词:替加环素比阿培南鲍曼不动杆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