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磺酸双氢麦角碱治疗利培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及对P300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甲磺酸双氢麦角碱治疗利培酮所致男性高泌乳素血症的疗效以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利培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末检测血清泌乳素(PRL)水平、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对治疗组在治疗前记录P300,在治疗8周后进行P300随访。结果治疗8周末,治疗组PRL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41,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t=0.11,P>0.05)。治疗组P300在Cz点波幅较治疗前有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2.00,P<0.05)。结论甲磺酸双氢麦角碱可降低利培酮所致男性高泌乳素并能改善认知功能。
- 邹凯刘晓伟袁菁刘亮范洁奚娟方馨怡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高泌乳素血症
- 阿立哌唑辅助治疗抗精神病药引发的高催乳素血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对利培酮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长期住院,且服用利培酮治疗导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合并阿立哌唑5m g,阿立哌唑10m g,安慰剂(对照组)进行4周对照研究。分别于治疗第0、1、4周末测定血清PRL水平,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锥体外系症状量表(ESR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5m g组(F=28.625,P<0.01)、阿立哌唑10m g组(F=61.412,P<0.01)治疗第1周末、第4周末PRL血清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对照组第1、4周末PRL血清水平均无显著变化。3组不良反应均较轻,总体发生率相当,对利培酮的疗效均无不良影响。结论合并小剂量阿立哌唑可显著降低利培酮引起的催乳素水平升高,安全性较高。
- 刘亮祁曙光董小惠蒋德珍崔凤伟潘乾洪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高催乳素血症利培酮阿立哌唑
- 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帕利哌酮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修订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记忆广度(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评定,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研究组治疗12周后,PANSS量表各项指标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前后WCST卡片总数(t=3.93,P=0.000)、持续错误(t=2.09,P=0.039)、随机错误(t=3.78,P=0.000)、WMS-RC总分(t=2.37,P=0.020)、记忆商数(t=4.20,P=0.000)均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治疗后在上述WCST、MS数字广度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前WCST卡片总数、持续错误、随机错误与PANSS总分呈正相关,而WMS-RC总分、记忆商数与阴性症状因子分呈负相关。结论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的疗效,并能改善认知功能障碍。
- 刘晓伟刘亮邹凯范洁
- 关键词:精神病学精神分裂症疗效
- 喹硫平、阿立哌唑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喹硫平、阿立哌唑合并抗抑郁药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n=27)、阿立哌唑组(n=26)和对照组(n=25),在均使用文拉法辛治疗的同时喹硫平组和阿立哌唑组,分别合并小剂量喹硫平和阿立哌唑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各测定1次;并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测血常规、肝功能、体重及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结果喹硫平组和阿立哌唑组在治疗第2周末开始HAMD(F=6.918,P<0.01)、HAMA(F=4.782,P<0.05)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经过8周治疗,喹硫平组(78%)和阿立哌唑组(73%)的显效率显著好于对照组(χ2=9.416,P<0.01)。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可控。结论喹硫平和阿立哌唑合并文拉法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有增效作用,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性高。
- 刘亮祁曙光董小惠蒋德珍崔凤伟潘乾洪
-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喹硫平阿立哌唑文拉法辛
- 脑瘫患儿父母的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父母的应对方式、生活质量情况,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为医务人员对患儿父母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应付方式问卷对60例脑瘫患儿父母及60例正常儿童父母进行评定,对比脑瘫患儿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的差异,并分析脑瘫患儿父母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脑瘫患儿父母的生活质量较正常儿童父母明显低(t=-5.61,P<0.01),脑瘫患儿父母更倾向于采用自责(Z=-3.22,P<0.01)和退避(t=2.47,P<0.05)应对方式,他们的生活质量与解决问题存在正相关(r=0.62,P<0.01),与自责、退避、合理化存在负相关(r=-0.27--0.39,P<0.01或P<0.05)。结论脑瘫患儿父母在子女治疗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生活及心理压力,应对方式更倾向于使用消极方式,且采用的消极应对方式越多其生活质量越低。
- 徐晓燕黄建刘亮周德祥张菁
- 关键词:脑瘫患儿父母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