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室起搏电极植入体会被引量:2
- 2010年
- 刘亮李学文王雄王群刘向东赵太生吴萍吕吉元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室起搏起搏电极手术要点经静脉途径
- 局部注射超声微泡促进BMP 2在大鼠体内骨骼肌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局部注射超声微泡对BMP 2在大鼠体内骨骼肌中表达的促进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平均分为1组(空白对照)、2组(直接注射质粒)、3组(注射质粒目的基因+微泡),并向三组大鼠股四头肌中注射造影剂、生理盐水和BNM 2-EGPF,每组再分为A、B组,于7 d、14 d分别处死大鼠,检测BMP 2的表达状况。结果 7 d后,3组中A组大鼠的BMP 2阳性表达率高于1组中A组大鼠和2组中A组大鼠(P<0.05),14 d后,3组中B组大鼠的BMP 2阳性表达率高于1组中B组大鼠和2组中B组大鼠(P<0.05)。结论局部注射超声微泡能够提高BMP 2在大鼠骨骼肌中的表达含量,可为临床治疗骨折疾病提供新思路。
- 郭琳琦刘亮栗树伟李岩王东
- 关键词:超声微泡BMP骨骼肌
- 主动与被动固定电极置入后心室起搏参数的对比分析
- 2010年
- 目的比较主动固定电极(螺旋电极)与被动固定电极术后心室各参数的变化。方法对30例接受被动固定电极及30例螺旋电极置入的病人,分别于置入时、术后1周、术后3个月在平静状态下测定起搏阈值及阻抗。结果两组起搏阈值在置入后1周均较置入时升高(P<0.05)。术后3个月时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阻抗均较术中降低(P>0.05)。结论置入螺旋电极者不论起搏阈值、阻抗的变化均与传统被动固定电极相近。
- 刘亮李学文王雄刘向东赵太生王群吴萍吕吉元
- 关键词:起搏电极起搏器置入术起搏参数
- 不同部位起搏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急性凝血功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起搏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手术前后机体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经静脉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起搏器组),分为右室心尖部起搏和间隔部起搏各20例,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D-二聚体(D-D)含量。起搏器组在植入起搏器前及植入后7d对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起搏器组与正常对照组各项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起搏组术后7dD-D较术前升高,TT较术前降低(P<0.05),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7dD-D较术前升高,TT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尖部起搏组与右室间隔部起搏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起搏器手术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应加强术前术后凝血功能的监测,防止并发血栓性疾病。
- 郑磊李学文张慧颖李毅刘亮李晓平王裕岱
- 关键词:心律失常不同部位起搏凝血功能
- 3例老年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临床报道被引量:1
- 2008年
- 贺国新刘亮李学文吕吉元
-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老年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器质性心脏病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成骨细胞分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6
- 2011年
-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取材方便、对机体损伤小,是目前最为合适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但其体外培养的具体方法及生物特性仍无定论。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成骨诱导方法,并探讨其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点。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提纯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细胞后,分别在普通培养基(对照组)和成骨诱导培养基(实验组)中培养10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于培养第4,7,10,13,16天检测两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并对细胞爬片行Vonkossa染色。结果与结论:采用贴壁法获得了均一性较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实验组细胞。对照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细胞Vonkossa染色为阳性,对照组为阴性。说明贴壁筛选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 李雪峰刘亮王东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诱导分化干细胞培养
- 胶原涂层壳聚糖钛复合种植体制备及其细胞相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制备胶原涂层的壳聚糖钛复合种植体并且研究该种植体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混合后脱脂脱盐和高压高温煅烧制备复合种植体,用改良的双相乳化冷凝聚合法和渗涂工艺二种方法进一步将初品制成表面涂层多孔结构钛种植体。将成骨细胞,成纤细胞直接接种在制备的种植体的表面,采用附着细胞直接计数的方法,分别观察3,7天时细胞增殖率。结果:制成的种植体形状为柱状,由连接部和植入部组成,连接部为致密钛,密度为96%。植入部抗疲劳强度能达到临床要求。制备的种植体能促进成骨细胞和成纤细胞的生长,并且发现细胞有向空隙内部长入的趋势。结论:制备的种植体细胞相容性良好,可以应用于临床。
- 梁兴宇刘亮栗树伟范伟
- 关键词:种植体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细胞相容性
- 香烟烟雾暴露对大鼠肺组织CCR7和外周血MIP-3β表达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研究香烟烟雾暴露对大鼠肺组织CCR7和外周血M IP-3β表达的影响,探讨免疫细胞在吸烟所致气道慢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不吸烟组、吸烟6周组、吸烟12周组;分别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肺组织CCR7和外周血M IP-3β的含量。结果 (1)与不吸烟组(0.173±0.037)比较,吸烟6周组(0.282±0.029)和吸烟12周组(0.379±0.038)大鼠CCR7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吸烟12周组CCR7表达与吸烟6周组比较有所增加,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不吸烟组(77.94±18.59pg/m l)比较,吸烟6周组(162.51±15.66pg/m l)和吸烟12周组(228.34±26.18pg/m l)外周血中M IP-3β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吸烟12周组M IP-3β与吸烟6周组比较有所增加,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肺组织CCR7与外周血M IP-3β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5)。结论吸烟可使大鼠CCR7和M IP-3β的表达水平增高,二者表达呈正相关,提示免疫细胞可能在吸烟所致气道慢性炎症中发挥作用。
- 刘亮许建英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CCR7
- 心室间隔部起搏QRS波时限及血浆ANP的变化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本研究采用不同部位的右心室起搏,观察各组起搏后QRS波时限及血浆心房利钠肽(ANP)的变化。方法将60例植入起搏器患者分为右室心尖部(RVA)组、右室间隔部(RVS)组和对照组,各20例。测量术后的心电图QRS波时限,分别测定患者术前、起搏1周及起搏3个月后静脉血浆ANP,比较不同时期不同起搏方式下ANP水平变化。结果术后RVS组和RVA组QRS波时限分别为(112.25±15.02)ms、(146.95±20.27)m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ANP水平,RVS组为(144.97±29.07)pg/mL,RVA组为(220.89±40.96)pg/mL,对照组为(132.68±23.13)pg/mL。RVA组与RVS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RVS组术后3个月ANP水平与RV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3个月ANP水平较RVA组低;对照组与RV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S起搏QRS波时限较RVA起搏窄。
- 刘亮李学文王雄刘向东赵太生王群吴萍吕吉元
- 关键词:心脏起搏间隔部起搏QRS波时限心房利钠肽
- 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的细胞相容性被引量:10
- 2011年
- 背景:观察成骨细胞在生物材料上的形态、增殖和分化等项目,可评估生物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目的:观察复合支架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24h内Wistar大鼠的颅盖骨,采用改良胶原酶消化法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或普通羟基磷灰石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培养3,6,9d后,观察材料周边的细胞形态及支架材料对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较普通的羟基磷灰石材料更有利于成骨细胞的黏附、生长、分化、增殖,证实其生物相容性更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刘鹏王东孙海钰刘亮栗树伟贺晋栋
- 关键词: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胞相容性成骨细胞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骨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