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仕杰
- 作品数:31 被引量:148H指数:7
-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创手术治疗O'Donoghue三联征30例临床体会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手术对O'Donoghue三联征(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和内侧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30例膝关节三联损伤患者,进行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断裂、内侧半月板损伤修复成形、内侧副韧带断裂带线锚钉固定或可吸收线缝合。术后6个月后对膝关节功能应用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进行评估,并对其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随访12个月内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8±1.3)h,术后引流量为(205±11.8)ml,除1例患者因卧床问题出现患部麻木胀痛以外,其余均保持较好的临床情况。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达93.3%(28/30),其中优24例(80.0%),好转4例(13.3%),无效2例(6.7%);关节稳定性良好,膝关节屈曲超过120°者28例(93.3%),2例因术后惧怕疼痛导致膝关节屈曲练习角度不足120°;术后遗留膝关节活动时疼痛2例。术后12个月后,30例患者均可进行正常的膝伸屈,且可通过膝伸屈以及外翻应力试验(0°和30°)检测。对膝关节功能进行Lysholm和Tegner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13、15.322,12.267、13.322,P<0.01)。结论对膝关节三联伤进行早期的微创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将创伤降到最小,还可以在处理合并损伤的同时,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 刘仕杰史福东左金增武强王雪臣马海洋李长江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内侧副韧带
-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评估手术切口持续引流法和切口加压包扎缝合法对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施行腰椎手术708例,并发脑脊液漏17例。其中手术切口持续引流组(A组)7例,切口加压包扎缝合(B组)10例,对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A组脑脊液漏的消失及引流的平均时间为6.8 d,切口均Ⅰ期愈合,有头痛2例,无感染、假性硬脊膜囊肿等并发症。B组切口加压包扎缝合平均2.5 d后,脑脊液漏消失,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头痛、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切口持续引流法和切口加压包扎缝合法均是治疗腰椎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 徐亚青刘仕杰
- 关键词:腰椎手术脑脊液漏
- 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导管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观察,比较生长抑素、经鼻肠导管治疗术和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生长抑素组),17例采用经鼻肠导管术治疗(导管组),20例采用生长抑素联合经鼻肠导管术(联合组)。比较三组治愈率、腹痛缓解时间和排气恢复时间。结果治疗1个疗程,联合治疗组治愈20例(100. 0%),生长抑素组治愈12例(80. 0%),鼻导管治疗组治愈15例(88. 2%)。联合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导管组(P <0. 05)和生长抑素组(P <0. 05)。恢复排气时间,联合治疗组短于生长抑素组(P <0. 05),导管组短于生长抑素组(P <0. 05),联合治疗组与导管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治疗总体效果优于导管治疗和生长抑素治疗,对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先用经鼻肠导管或者生长抑素,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明显时则换用经鼻肠导管减压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仍然无效、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则应行手术治疗。
- 邵建富李文李燕梅刘仕杰李兴海
- 关键词:早期炎性肠梗阻生长抑素
- 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疗效及移植物磁共振成像形态学变化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后应用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胭绳肌腱重建的术后疗效及移植物磁共振成像(MRI)形态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L断裂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I组)应用自体腓骨长肌腱作为移植物重建修复ACL,20例(Ⅱ组)应用自体胭绳肌腱重建修复ACL。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进行Lachman试验及Lysholm评分,比较2组患者疗效;术后6周和3、6、9、12个月进行MRI检查,动态观察2组移植物MRI信号变化。结果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的Lachman试验评估等级和Lyshol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6、12个月Lachman试验评估等级均明显好于术前,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Ⅰ组:(71±6)、(85±4)、(89±6)分比(47±5)分;Ⅱ组:(74±8)、(86±3)、(90±6)分比(4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周和3、6、9、12个月自体移植物在愈合过程中MRI表现基本类似。结论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疗效及移植物韧带化MRI形态学变化无明显差异。
- 刘仕杰史福东王雪臣崔泽军武强钟洪波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移植物腓骨长肌腱磁共振成像
- 关节镜下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比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 比较自体腓骨长肌腱和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1)实验研究:将16例截肢标本的腓骨长肌腱双股、腘绳肌腱四股与前交叉韧带放入拉力试验机,测试极限拉伸强度、最大变形、刚度.(2)临床应用:单骨道单束重建6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8例应用腓骨长肌腱,32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应用Tegner评分表、Lysholm评分表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 KDC)进行膝关节术前术后功能评估.结果 腓骨长肌腱双股、腘绳肌腱四股与前交叉韧带的极限拉伸强度分别为(4 268±285)、(4090±265)、(2020 ±264) N;最大变形分别为(9.87 ±2.56)、(12.27 ±2.78)、(15.90±3.52) mm;刚度分别为986、776、697 N/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Tegner评分A组术前为(2.68±1.02)分,术后为(6.32±0.92)分;B组术前为(2.73±0.91)分,术后为(6.13±1.04)分;Lysholm评分A组术前为(62.80±6.71)分,术后为(94.90 ±4.20)分;B组术前为(62.53±6.13)分,术后为(93.97±8.62)分;IKDC评分A组正常19例,接近正常8例,异常1例;B组正常20例,接近正常9例,异常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腓骨长肌腱单束和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均能取得优良的初期临床效果.
- 史福东冯世庆左金增刘仕杰张勇刘田虹
-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
- 关节镜微创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方法 2000年7月至2012年10月共完成45例手术。关节镜下进行骨折复位,利用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在骨块上准确确定钻孔位置,钢丝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并经骨块上的钻孔及骨隧道引出关节外打结、固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5个月;膝关节活动正常41例,受限4例,但超过90;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均为解剖复位。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方法简便易行,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常规方法。
- 史福东左金增刘仕杰张勇刘田虹武强王雪臣徐亚青李长江
- 关键词:关节镜手术胫骨髁间棘骨折
- Joimax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Joimax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8月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LDH患者9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开窗减压手术治疗,试验组予以Joimax椎间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远期疗效的优良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时间较长,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失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P<0.05);术后切口疼痛程度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远期疗效的优良率明显增加(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Joimax椎间孔镜治疗老年LDH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减少患者手术创伤,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徐亚青刘仕杰李长江王利伟张勇李成庚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疗效并发症
-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ramp损伤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纵行破裂(ramp损伤)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并对Fast-fix缝合术和半月板切除术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010年11月到2012年12月ACL断裂合并ramp损伤130例患者,其中76例行ACL重建并ramp损伤的Fast-fix缝合术(半月板缝合组),54例行ACL重建并ramp损伤的半月板切除术(半月板切除组)。术前术后行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术后对所有患者实行12~24个月的随访调查。结果 1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20个月。半月板缝合组中,60例可满足日常的正常活动,且在患膝前、后抽屉试验、伸膝0°位外翻应力试验及lachman试验结果均呈阴性;伸弯膝能力检测可见伸膝范围为0°~2°,屈膝范围为120°~140°;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优良率为78.9%;仅15例(19.7%)患者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有改善,余均无变化。半月板切除组中,仅有21例患者可满足日常运动,但与缝合组相比,恢复程度较差;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无1例恢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优良率为38.9%。半月板缝合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半月板切除组(P〈0.01)。结论 ACL断裂合并ramp损伤的治疗,早期行ACL重建可提高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而治疗ramp损伤的有效手术方式是Fast-fix缝合术。
- 左金增史福东刘仕杰王雪臣马海洋刘田虹
-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断裂
- VEGF对任意皮瓣局部感染影响的研究
- 赵辉李志强刘仕杰程天军李建君李立文杜佳梅张松林韩晓晨张德才
- 该课题通过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吞噬指数和细胞内杀菌率,皮瓣成活面积,皮瓣组织肉眼观察及其切片的光镜、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测定皮瓣组织IL-1β含量,皮瓣血管密度等指标的检测探讨VEGF对绿脓杆菌感染的任意皮瓣的影响,除白...
- 关键词:
- 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对股骨干骨折围手术期指标以及骨代谢影响的比较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手术固定治疗中采用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对围手术期指标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行内固定治疗的13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获得完整的1年随访结果,根据内固定方法分为髓内钉组66例和钢板组67例。通过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首次复查时骨代谢指标及随访1年内并发症,探讨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在股骨干骨折手术固定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髓内钉患者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钢板组(P<0.05);两组出院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复查时骨代谢指标均得到改善,血清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骨碱性磷酸酶(BALP)相比术前升高;但髓内钉组患者术后血清BGP、OPG、BALP高于钢板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畸形愈合发生率低于髓内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手术固定治疗中采用髓内钉固定能相对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显著改善骨代谢指标,但畸形愈合风险相比钢板固定增加。
- 王利伟王素冬刘仕杰
-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钢板固定骨代谢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