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
- 作品数:46 被引量:145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发育早期和成年大鼠背侧纹状体内CRF轴突终末的分布和变化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背侧纹状体(dorsalstriatum)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阳性轴突终末和CRF表达的分布特征及年龄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免疫印迹和体视学分析方法,观察分析出生后第1~21日龄(P1-21)及成年(P90)大鼠背侧纹状体内的CRF轴突终末及CRF蛋白含量。结果:背内、背外侧纹状体内含大量CRF轴突终末,背外侧纹状体内的CRF轴突终末更为丰富。这些终末集中位于纹状体的尾部区域,与纹状体主要神经元形成典型的环胞体支配。和成年比较,发育早期(P1—14)背侧纹状体内CRF轴突终末的密度较高(p〈0.05),CRF蛋白表达量以P7组相对最高(P〈0.05)。结论:发育早期背侧纹状体内富含CRF轴突终末,提示CRF是影响纹状体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因子之一。
- 许本柯孙安邦何云周晓娟刘兵陈运才
- 关键词:纹状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发育
- 一种用于医学类骨科的辅助牵引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医学类骨科的辅助牵引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方设置有夹持机构,所述安装座的下方设置有振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有门形块、连接块和夹持块,所述门形块设置在安装座的上方,所述...
- 靳攀习珊珊刘兵许本柯刘本菊周晓娟何云刘赛
- 小鼠胚胎中脑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分化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中脑分离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以获取高纯度的神经干细胞.为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提供武验材料。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孕12~13d小鼠胚胎中脑曲.制成单细胞悬液,碱性成纤维生长园子(bFGF)和B27存在的培养基中培养扩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流式细胞术检测TH阳性神经元比例。结果:培养的部分细胞体外分裂增殖.同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并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分化并经流式细胞仅检测自然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比例为3.25%。结论:小鼠胚脑中脑存在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它们能在体外稳定培养、传代和分化。
- 刘兵刘洪涛戴冀斌彭超华黄娟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分化中脑
- 三角肌的血供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为临床应用三角肌皮 (骨 )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5 0侧成人上肢标本 ( 10侧动脉铸型标本 ) ,观察三角肌形态、血供来源、分布特点及神经支配 ;2例新鲜上肢标本经锁骨下动脉灌注含有银珠粉的显影剂 ,X线拍片 ,观察动脉在三角肌内的分布、构筑特点。结果 :三角肌前部肌束血供来源于胸肩峰动脉的三角肌支和肩峰支 ,其血管神经束在肩峰角下 5 .6cm入肌 ;中后部肌束血供主要来源于旋肱前动脉和旋肱后动脉 ;三角肌由腋神经支配 ,其主干的体表投影位于肩峰平面下方 ( 5 .3± 1.7)cm ;三角肌后缘前方 ( 4 .2± 1.2 )cm和肩峰前角与三角肌粗隆连线后方 ( 1.3± 1.1)cm处。结论 :三角肌血供丰富为多源性 ,血管径粗、蒂长、体表易定位 ,有神经伴行 ,可以制成带感觉的肌皮骨瓣用以修复软 (骨 )
- 许本柯徐达传谢则平舒先涛熊绍虎刘兵
- 关键词:三角肌肌骨瓣
- 嗅鞘细胞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实验研究
- 本研究旨在体外将不同浓度的嗅鞘细胞(OECs)与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共培养,以探讨不同浓度嗅鞘细胞对中脑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取孕13 d的SD胚鼠嗅球和腹侧中脑组织,分别培养嗅鞘细胞和中脑神经干细胞,取传2...
- 刘洪涛刘兵
- 关键词:嗅鞘细胞共培养中脑神经干细胞
- 股骨髌骨沟的解剖学定位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用三维放射图像和数字技术测量股骨的多种解剖学中心线来定位正常髌骨沟的位置。方法:在20根股骨干标本上确定并标记髌骨沟部位后,再进行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拍片,确定解剖轴、机械轴、经髁上轴和经内、外侧髁轴的位置。结果:这四条主要的轴线在冠状面和水平面上角度均值范围在11°-16°之间。在冠状面上,髌骨沟的准确定位几乎完全与经髁上轴线垂直,但变化范围很大。在测量的全部解剖轴线中,没有一条可作为确定髌骨沟确切位置的参考线。结论:(1)正常髌骨沟的解剖学定位比既往推测的具有更大的可变性。(2)股骨不适应这种可变性解释在膝关节置换术中与髌骨有关的并发症。
- 舒先涛周晓娟许本柯刘兵杨忠平卢木发
- 关键词:股骨膝关节置换
- 冈上肌腱的血供特点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4
- 2012年
- 目的为肩关节疾患的防治及肩关节功能的重建提供血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40侧常规防腐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解剖出冈上肌观察其形态结构、起止点、血供来源、走行、分布特点并测量有关数据。结果冈上肌的血供主要来自肩胛上动脉和颈横动脉降支。肩胛上动脉起始处外径为(2.9±0.3)mm,主干长(4.8±0.7)cm;营养冈上肌肌支在肩胛横韧带的上方或下方分为2~3支进入肌腹。其入肌点位于肩胛横韧带的前下方(1.9±0.2)mm;冈上肌腱在移行部和扩展部动脉吻合丰富,而在实质部距肌腱止点部1 cm处毛细血管稀疏,是一个明显的乏血管区。冈上肌的神经支配主要是肩胛上神经,与血管伴行分2~3支支配冈上肌。结论肩袖撕裂或肩袖损伤考虑行手术修复时,不宜采取简单的断端缝合,应将断端的缺血组织切除后再行缝合或采用合适的肌腱代用材料进行修补,改善局部血供,有利于愈合。
- 许本柯杨运平刘洪涛罗钢刘兵刘本菊
- 关键词:冈上肌肌腱肩袖
- 岩大神经颞骨岩部段的应用解剖学观测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经颞入路对岩大神经颞骨段进行解剖学观测,为临床上颞骨岩部各相关疾病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标本,取脑后在手术放大镜下解剖观察位于岩部前面的岩大神经裂孔、岩大神经沟、岩大神经及毗邻结构.并从岩大神经裂孔开始,顺着岩大神经发出的方向凿开岩部的骨质,直到暴露出膝神经节,最后用游标尺对岩大神经、伴行血管以及相应的骨性标志进行观察测量。结果:岩大神经全长的平均值为(15.4±1.9)(9.8~20.5)mm;岩大神经沟的深度分为浅、中、深、特深沟;岩大神经裂孔至棘孔边缘的距离平均值为(9.7±2.7)(4.8~15.6)mm;与岩大神经伴行的有细小的血管和岩小神经。结论:岩大神经由岩大神经裂孔穿出后在岩大神经沟内走行,与颞骨岩部长轴平行为岩大神经走行最长的一段,辨认清楚后可完全切断;由岩大神经裂孔到三叉神经节外侧缘的一段神经干是手术切断的适宜部位。
- 刘洪涛刘兵
- 关键词:颞骨岩部解剖学
- 抗坏血酸对IL-1β体外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体外观察抗坏血酸(ascroidacid,AA)对IL-1β诱导神经干细胞向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hydroxy-lase,TH)阳性神经元分化的作用,为帕金森病的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实验资料。方法体外培养中脑神经干细胞并传代分组,在有血清条件下分别予以IL-1β及AA+IL-1β诱导分化,TH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分化结果并细胞计数阳性比例。结果有血清条件下IL-1β、AA+IL-1β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比例约为12·6%和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约2·6%,P<0·01);两实验组间相对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诱导组TH阳性神经元细胞形态更成熟。结论IL-1β可以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TH阳性神经元,AA能够加强IL-1β诱导的TH阳性细胞的表型成熟,但在我们的实验条件下二者联合未能增加TH阳性细胞诱导率。
- 彭超华戴冀斌田毅浩刘兵潘伯群王晓芸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白细胞介素-1Β抗坏血酸
- 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的研究
- 刘兵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