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宦
- 作品数:101 被引量:377H指数:14
- 供职机构:长江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人工通江湖泊非汛期生态调度方案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除鄱阳湖和洞庭湖外,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基本以涵闸形式连通江湖。由于缺乏水体的自然交换,此类湖泊经常出现水质超标的情况,特别是枯水期。以华阳河湖群为例,通过实测资料分析、现场调研、数值模拟研究了其进行生态调度的可行性及具体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华阳河湖群TN、TP浓度随水位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但当湖群水位超过某值(13.5 m)后,浓度下降趋势变缓,且湖群9月下旬多年平均水位高于现行非汛期控制水位,因此,利用华阳和杨湾闸进行湖群非汛期生态调度是可行的。在考虑现行闸门调度方式、江湖关系、确保防洪安全和水环境改善4个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华阳河湖群非汛期生态调度方案,即利用杨湾闸和华阳闸控制湖区10—12月份水位控制在13 m,1—2月份控制在12.5 m,3—4月份控制在11.8 m。
- 柴朝晖姚仕明刘同宦刘斯盛
- 关键词:江湖关系非汛期水质参数数值模拟
- 用已有推移质输沙率公式计算白鹤滩河段推移质输沙率
- 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上接乌系德水电站,下邻溪洛渡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电站.金沙江卵石推移质泥沙粒径较宽,不均匀级配的卵石河床的推移质输沙率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测验困...
- 刘同宦郭炜范北林万建蓉
- 关键词:白鹤滩水电站推移质输沙率
- 文献传递
- 鄱阳湖五河及湖区生态岸坡及滨水带综合治理关键技术体系初探被引量:4
- 2021年
- 鄱阳湖流域是长江生态系统的关键支点,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面向鄱阳湖五河及湖区分布广泛的岸坡及滨水带区域,辨析了滨水带纵横向上的空间差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生态防洪堤岸、生态水利血防、生态岸坡净化等单项关键技术的思路。通过分析单项技术的功能属性及其适用范围,明确了不同区域相协调的关键技术总体布局,初步构建了包括对象层、功能层、技术层、效果层和应用层的河湖生态岸坡及滨水带综合治理关键技术体系,为在鄱阳湖五河及湖区典型区域开展技术应用试验打下了基础。研究成果对其他类似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具有参考价值。
- 栾华龙刘同宦杨文俊朱孔贤郭伟杰渠庚
- 一种能适应多目标种群的窄深型仿自然鱼道
- 一种能适应多目标种群的窄深型仿自然鱼道,包括边墙、边坡、池室、主隔墩、中高隔墩、中低隔墩、底部条状墩、卵石或块石。通过在鱼道内部设置不同种类的阻水设施,并使各种设施之间在高度、宽度及前后形成交错,从而一方面达到仿自然鱼道...
- 王智娟周赤姜伯乐江耀祖周良景朱世洪吴英卓刘志雄黄明海刘同宦何勇陈杨陈辉范敏刘火箭汪亚超
- 文献传递
- 长江上游川江河道水沙输移特性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选取长江干流上游屏山、寸滩和宜昌及支流嘉陵江的北碚站、岷江的高场站等水文站为代表站,对比分析各站近期年径流量、年输沙量、年均含沙量等水沙特征值的变化特性。另外,依据宜昌站实测资料重点分析了川江沙卵石推移质的粒径组成情况及其输沙率年内变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川江河道含沙量较小,而输沙量较大,从金沙江下游屏山站至宜昌站,输沙量沿程增大,而含沙量则沿程有减有增,但主要是减小。川江沙质推移质输移集中在4-11月,其粒径在汛期的5(或6)月-8(或9)月,粒径先是变细,然后逐渐变粗。而卵石推移质集中在6-10月其粒径在汛期的5(或6)月-8(或9)月,粒径先是变粗,然后逐渐变细。
- 刘同宦范中海陈立姚仕明
- 关键词:含沙量粒径长江
- 用已有推移质输沙率公式计算白鹤滩河段推移质输沙率
- 1 前言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上接乌东德水电站,下邻溪洛渡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电站。金沙江卵石推移质泥沙粒径较宽,不均匀级配的卵石河床的推移质输沙率是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
- 刘同宦郭炜范北林万建蓉
- 关键词:白鹤滩水电站推移质输沙率
- 文献传递
- 长江下游镇扬段世业洲汊道演变和整治措施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长江下游镇扬河段平面形态复杂,整治难度大。从上游来水来沙变化、汊道分流比、深泓线及断面要素等方面,分析了该河段汊道近期河床演变特性,主要表现在左汊继续发展,右汊缓慢萎缩。为此,提出了汊道整治思路和整治工程方案,开展了河工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单方案看,工程规模越大,左汊减流越多;随着潜坝坝顶高程的增加,潜坝对左汊分流控制作用加强。左汊潜坝工程效果最好。
- 朱庆元刘同宦丁虎李元
- 关键词:分汊河道河床演变河道整治长江下游
- 鄱阳湖五河及湖区生态水利综合治理关键技术及示范被引量:9
- 2019年
-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中国河湖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问题交织重叠。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近年来鄱阳湖及其五河出现水量减少、水土流失、岸线萎缩、水生生境劣化等突出问题,目前的研究水平和关键技术无法满足新时期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何将资源、生态、环境等约束融入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与运行,厘清水利工程对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下生态系统的演变趋势,提出减缓其影响的技术措施;如何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既能满足人类社会需求,又能兼顾水生态系统健康需求,是当前生态水利理论体系研究及关键技术研发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也是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落实长江大保护的必然要求。围绕上述问题,提出以"应用基础–关键技术–工程示范–监测评价"为主线的研究目标:1)辨析鄱阳湖五河及湖区生态水利特征因子及其对开发利用的响应机制;2)研发面向岸上、水陆交错带与水体的生态水利综合治理技术体系;3)提出生态水利综合治理技术及规划设计方案并进行工程示范;4)构建河湖生态水利建设模式与监测评价体系。通过开展多学科交叉、点面结合、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研究,拟揭示河湖生态水利特征因子的互作互馈机制,提出耦合工程、资源、环境与生态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实现理论创新;研发红壤丘陵旱坡地农业节水控污保土系列关键技术和受损水生生境的水利工程辅助修复关键技术,实现技术创新;提出规划导则、设计指南、治理技术、监测指标、评估方法、建设模式等全链条布局的河湖生态水利综合治理系统解决方案,实现集成创新。
- 杨文俊刘同宦刘同宦程冬兵许新发
- 关键词:生态水利
- 长江口河段近期冲淤演变过程及未来趋势预测被引量:7
- 2019年
- 随着三峡及其上游梯级水库的相继运行使用,长江中下游输沙量锐减,坝下游河道发生长时段、长距离的冲刷,并快速向河口地区发展。研究长江口近期冲淤演变过程及主控因子,并对未来演变趋势进行合理可靠的预测,是当前河口演变及治理研究的一大难题。利用GIS方法定量分析了长江口河段(徐六泾至横沙)1997年以来的冲淤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经充分率定和验证后的长江口年代际冲淤演变数学模型(Delft3D),预测至2030年和2050年长江口河段冲淤演变趋势。根据实测冲淤过程定量分析可知,1997—2015年长江口河段局部河势发生显著调整,整体呈冲刷下切态势,冲刷强度随来沙量减少而增大;其中,2010—2015年年均净冲刷量达0.75亿m3,且冲刷主要分布于10 m以下的深槽,浅滩以淤积为主。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现状来沙量(1.25亿t/a)条件下该河段2015—2030年保持强烈冲刷;2030—2050年冲刷有所减弱,但在极端低来沙量(1.00亿t/a)条件下维持强烈冲刷,且存在由"淤滩刷槽"转变为"刷滩刷槽"的趋势。在自然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河口冲淤演变过程复杂多变,作者所给出的演变趋势预测结果可为长江口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撑。
- 栾华龙刘同宦丁平兴
- 关键词:冲淤演变数值模拟长江口
- 黏性泥沙絮凝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6年
- 黏性泥沙颗粒的絮凝特性表现出与粗颗粒泥沙迥异的物理及输移特性,因此黏性泥沙絮凝是河流海洋泥沙理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总结了黏性泥沙絮凝在试验研究和数学模型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有关黏性泥沙的试验研究以单因素影响试验为主,缺少多因素影响研究;(2)对泥沙絮团的三维结构形态研究不足;(3)相关数学模型只能描述定性规律。今后应在黏性泥沙相似准则、多因素影响试验、絮团微观结构观测仪器开发、大尺度三维絮凝数值模拟等方面加强研究。
- 柴朝晖李昊洁王茜杨国录刘同宦
- 关键词:黏性泥沙絮凝试验数学模型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