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塨
- 作品数:57 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艺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泉州历代城墙范围演变与砌筑方式被引量:2
- 2013年
- 基于明清官修地方志,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现存遗址、1922年泉州城测绘图、近现代文史研究和影像资料的对比考证,系统研究福建泉州古代城墙演变和砌筑方式.研究结果表明:泉州城墙建设从唐代开始一直持续至清初,特别宋元时期是泉州城址拓展和城墙建设最为频繁的黄金时期;泉州城墙在城郭初创期、巩固成型期和防御改造期,先后采用植物固基的夯土版筑、砖石搭接的"外砖内石"、砖石独立的石砌包砖、条石垒叠的关东式城墙4种方式.此外,研究还发现"外砖内石"城墙、泉州民居"出砖入石"墙体和塔克西拉"花墙"三者具有形态和砌筑工艺上的相似性.
- 郑剑艺刘塨
- 基于交通走廊的厦门湾都市区空间整合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本文以交通走廊作为区域空间整合切入点,分析厦门湾都市区空间整合的基础和条件,应用"点轴开发模式"进行区域层面空间整合,完善厦门作为区域门户城市的服务功能;应用"轴向组群发展模式"进行都市区层面空间整合,促进形成网络化的都市区内部空间结构。
- 王文婷刘塨
- 关键词:交通走廊
- 绥远地区乡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绥远乡土民居的地域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对地理、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和对文化、习俗、社会制度的适应性两个方面。其中对气候的适应性是绥远传统民居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形成其它地域性特征的重要因素。绥远乡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为绥远地域性建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王世礼刘塨
- 关键词:气候适应性
- 历史街区文化场景舒适物对游客感知的影响机制——以中国澳门老街为例
- 2024年
- 历史街区是城市重要的记忆空间、文化空间和消费空间,强化游客的文化场景感知是历史街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基于场景理论,以中国澳门3条历史街区为例,利用网络评论文本数据和百度地图兴趣点(POI)数据,通过词频及语义网络分析、主轴编码、核密度估计、舒适物赋分和场景测度计算,探讨历史街区文化场景舒适物对游客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1)游客对历史街区文化场景感知主要包括景点历史、建筑风貌、本土特色、艺术展览、活动行为、空间氛围、休闲消费、美食体验8类要素,进而可以将历史街区文化场景感知的舒适物类型分为文物建筑、文化展示、消费体验3大类。(2)文物建筑类舒适物是游客文化场景感知的基础,文化展示类和消费体验类舒适物对游客感知的影响则更加显著。(3)游客的主观感知不仅受客观场景中舒适物密度的正向影响,还受到舒适物类型和空间分布复杂关系的影响。舒适物的高密度分布通常会增强游客感知,但低密度分布不一定会导致低关注度。(4)3类舒适物与“原真性、戏剧性、合法性”维度形成了一对一的紧密关联,各维度表达上的不足会削弱游客的主观感知,以及文化场景的整体吸引力。研究为丰富场景理论应用提供了案例,对促进历史街区的可持续保护与更新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陈墅香陈溢晨刘塨
- 关键词:历史街区场景感知
- 门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门。;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门。;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 苏童刘塨
- 浅析厦门地区高校公寓自然通风被引量:4
- 2011年
- 厦门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夏热冬暖气候区城市,高温度、高湿度是该城市典型气候特征。因此,加强建筑自然通风显的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自然通风基本原理并分析了厦门地区的气候特征以及高校公寓建筑类型特点。通过对该地区高校公寓的调研,提出自然通风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并给予相应可行的解决策略。另外,本文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提出公寓室内自然通风设计策略以及注意事项,以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自然风,创造舒适怡人的室内热环境。
- 张国锋郑志刘塨
- 关键词:高校公寓自然通风
- 闽南地区高校人群与湿地互动行为研究--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例
- 文章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为例,通过引入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并运用POE法对环境及其周边人群进行分析和研究,探寻一种可控性强,充分体现行为活动与校园湿地兼容共存的设计手法.使设计者可以不断地从'人-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大系...
- 康泰源刘塨
-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环境行为学
- 文献传递
- 建筑边缘空间的形成及其形态特征被引量:3
- 2004年
- 随着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匮乏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建筑边缘空间是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概念,建筑边缘空间的设计着眼于城市整体环境的创造,其对完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现象学理论与空间设计理论对建筑边缘空间的概念及其形成进行论述,通过对建筑边缘空间的特点、属性与作用等方面的分析,多角度地提出创造建筑边缘空间的设计方法.
- 苗传军关瑞明刘塨
- 关键词:公共空间城市环境建筑设计
- 基于建筑文化基因传承的新校区校门设计——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主校门为例被引量:6
- 2013年
- 文化传承是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重要课题。借用"文化基因"概念,将抽象文化归纳为形制基因、形式基因和符号基因3个层级要素,并与现代建筑三原则构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六角模式框架"图,建构起"建筑文化基因传承"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结合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主校门的文化环境,主校门选取泮池形制基因、环境形式基因、拱门符号基因三要素,包含了宏观和微观、抽象和具象、传统和现代3种文化属性,体现了中华府学文化、场地环境文化和华侨大学校园文化。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初步实现了建筑创作中将抽象文化建筑化的目的,体现了建筑文化基因传承理念在实践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郑剑艺林翔刘塨
- 关键词:校门传承
- 适应社会变革的闽南城市旧住区“5+1”协同更新模式初探
- 2014年
- 根据闽南城市旧住区的地域特色,分别从城市形态更新,社区意愿调研、再开发机制、微创式改造、低碳景观改造5个方面提出闽南旧住区的更新策略,并借助BIM的4D虚拟改造仿真平台实现5大策略的协同设计初步建立了适应闽南城市社会发展变革的"5+1"协同更新模式。
- 郑剑艺姚敏峰郑志刘塨
- 关键词:旧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