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刚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蝶鞍
  • 1篇蝶窦
  • 1篇影像解剖
  • 1篇影像解剖学
  • 1篇入路
  • 1篇入路手术
  • 1篇手术
  • 1篇腺瘤
  • 1篇解剖学
  • 1篇解剖学测量
  • 1篇垂体
  • 1篇垂体腺瘤

机构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1篇仇沂州
  • 1篇张涛
  • 1篇郭其云
  • 1篇魏巍
  • 1篇刘丽庭
  • 1篇刘小刚
  • 1篇巨霞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垂体腺瘤鼻内镜蝶窦入路手术的局部影像解剖学测量
2010年
目的为垂体腺瘤鼻内镜蝶窦入路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双源CT三维重建技术对100例(200侧)鼻、鼻窦及颅底正常的受试者行蝶窦、蝶鞍区有关解剖数据的测量。结果鼻小柱根部至蝶窦前壁最近点、蝶嘴最前端、蝶鞍底最近点、蝶窦口下极、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视神经管眶口前内侧缘的距离分别为(65.91±5.38)、(72.36±6.79)、(84.29±4.37)、(69.97±5.33)、(87.41±5.04)、(76.76±4.15)mm,鼻小柱根部至以上各解剖结构连线与鼻底平面的矢状角分别为25.17°±6.79°、16.19°±6.68°、26.12°±6.59°、31.17°±6.50°、23.64°±5.60°、38.15°±6.07°,鼻小柱根部至蝶窦口下极、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视神经管眶口前内侧缘的连线与颅脑正中矢状面的侧偏角分别为4.13°±1.47°、7.92°±1.41°、11.28°±1.89°。结论利用双源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地为垂体腺瘤鼻内镜蝶窦入路手术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
魏巍郭其云仇沂州张涛巨霞刘小刚刘丽庭
关键词:蝶窦蝶鞍垂体腺瘤影像解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