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会
-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卵巢上皮性癌中雌孕激素受体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卵巢上皮性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及生命的恶性肿瘤,虽然临床手术技巧、化疗药物开发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无理想提高.近年来,卵巢上皮性癌中血管生成及抗血管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治疗提供...
- 刘建会
- 关键词:卵巢上皮性肿瘤雌激素受体表达孕激素受体表达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 文献传递
- 地高辛对阵发性房颤进展的影响
- 吕玉红刘建会赵建耀赵建芬李润浦赵静等
- 该课题系统的观察了地高辛和氨酰心安对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归的影响,证实地高辛可以使不合并心衰的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危险性增加,而β受体阻断剂氨酰心安可以使其进展率降低;证实β受体阻断剂更适合于不合并心衰的阵发性房颇患...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高辛氨酰心安阵发性房颤Β受体阻断剂
- 贫血相关指标、铁代谢指标及炎症指标与铁调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 研究贫血相关指标、铁代谢指标及炎症指标与铁调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血液病患者84例,按照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n=32)、非贫血组(n=52)。选择同期于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5名纳入对照组。检测并观察3组血浆铁调素水平,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水平等贫血相关指标水平。分析血清铁、不饱和铁结合力(UIBC)、铁蛋白等铁代谢指标水平,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指标水平与铁调素的相关性。结果 3组血浆铁调素水平及RBC、MCHC、MCV、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血浆铁调素水平及MCV均较非贫血组、对照组高,RBC、MCHC、血红蛋白水平均较非贫血组、对照组低,非贫血组血浆铁调素水平及MCV均较对照组高,RBC、MCHC、血红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血清铁、UIBC、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血清血清铁、UIBC、铁蛋白水平均较非贫血组、对照组高,非贫血组血清血清铁、UIBC、铁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较非贫血组、对照组高,非贫血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MCV、血清铁、UIBC、铁蛋白及TNF-α、IL^(-1)、IL-6与铁调素呈正相关,血红蛋白水平、RBC与铁调素呈负相关(P<0.05)。MCHC与铁调素不相关(P>0.05)。结论 血液病贫血患者存在贫血相关指标、铁代谢指标、炎症指标及铁调素异常,且多数贫血相关指标、铁代谢指标、炎症指标与铁调�
- 汪丹谢杨刘建会
- 关键词:铁代谢指标炎症指标铁调素
- 早期应用DA方案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APL的研究
- 刘建会吕玉红薛文明赵建耀赵静马光
- 该课题为了探讨早期应用DA方案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APL病人获得CR时间及是否出现高白细胞血症,应用DA方案加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与全反式维甲酸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应用DA方案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在治疗APL时,不仅能防...
- 关键词:
- 关键词:DA方案全反式维甲酸急性白血病
- 早期应用DA方案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在治疗APL的研究
- 刘建会吕玉红薛文明赵建耀赵静马光
- 本课题为了探讨早期应用DA方案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在治疗APL病人获得CR时间及是否出现高白细胞血症,应用DA方案加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与全反式维甲酸对照。本研究结果显示早期应用DA方案与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在治疗APL时,不仅能...
- 关键词: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DA方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贫血患者铁代谢、炎症指标与铁调素的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贫血患者铁代谢、炎症指标与铁调素的关系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0年12月MDS 48例,根据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28例、无贫血组20例,另选取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红细胞系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铁代谢指标[血清铁(SI)、铁蛋白(FERR)、总铁结合力(TIBC)、铁调素]、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应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贫血组、无贫血组RBC、Hb、MCHC低于对照组,MCV高于对照组(P<0.05);贫血组RBC、Hb、MCHC低于无贫血组,MCV高于无贫血组(P<0.05);贫血组、无贫血组SI、FERR、TIBC、铁调素、IL-1、IL-6、TNF-α高于对照组,且贫血组高于无贫血组(P<0.05)。贫血组RBC、Hb与铁调素呈负相关(r=-0.773、-0.762,P<0.05),MCV、SI、FERR、TIBC、IL-1、IL-6、TNF-α与铁调素呈正相关(r=0.819、0.673、0.797、0.736、0.800、0.732、0.785,P<0.05)。MDS贫血患者RBC、Hb与病情转归呈正相关(r=0.859、0.871,P<0.05);MCV、SI、FERR、TIBC、IL-1、IL-6、TNF-α、铁调素与病情转归呈负相关(r=-0.813、-0.765、-0.744、-0.796、-0.826、-0.709、-0.737、-0.926,P<0.05)。结论MDS贫血患者红细胞系、铁代谢、炎症指标与铁调素存在显著相关性,临床可通过上述指标对其早期病情转归进行评估,以针对性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预后。
- 谢杨汪丹刘建会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贫血总铁结合力铁调素
- 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铁调素(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中的表达,并对hepcidin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铁和铁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80例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外周血,分别检测hepcidin、IL-6、Hb、血清铁和铁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使用SPSS 21.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血清中hepcidin、IL-6、Hb、血清铁和铁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61.93±19.98)μg/L、(5.56±1.17)ng/L、(96.68±12.35)g/L、(9.85±1.09)μmol/L和329.42(299.70~459.06)μg/L;健康对照组相对应的表达量分别为(21.35±7.38)μg/L、(2.52±1.28)ng/L、(140.07±7.71)g/L、(19.95±4.25)μmol/L和95.72(76.56~131.42)μg/L,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血液病男性贫血患者中hepcidin、IL-6和Hb的表达量均高于女性患者(P<0.05);中度贫血患者hepcidin、IL-6和铁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轻度贫血患者,Hb和血清铁表达量低于轻度贫血患者(P<0.01)。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pcidin与Hb、血清铁含量呈负相关,与IL-6、铁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患者中高表达,并与贫血程度相关,提示hepcidin在恶性血液病贫血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 刘新颖杨硕陈贵琴汪丹谢杨夏春晓李美杰刘建会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贫血铁调素白细胞介素6铁蛋白
- 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研究方案
- 张焕娣张建超李润浦常爱莲吕玉红李玉生孙砚诚严士杰刘建会刘海萍柴艳红张晓娟冀学红徐春秀林振怀
- 该课题主要研究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方案,对耐HR,HR+X (X为HR以外的其它抗结核药,1种或一种以上)采用3CDThZ/XCDOTh,对R仍敏感者即耐H+X,采用2CDLZ/XDL;研究结果表明,选用合理的化疗方案,针...
- 关键词:
- 关键词:耐多药肺结核
- 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评价被引量:18
- 2013年
- 目的评价尿毒症患者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前、后凝血纤溶功能,比较不同检测指标对于评价、预测凝血和纤溶状态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水平以及PT、APTT、TT、Fbg等指标的水平。结果血液透析组TAT水平透析前为7.12ng/mL,透析后为8.24ng/mL;D-二聚体水平透析前为196.87μg/mL,透析后为208.74μg/mL。腹膜透析组TAT水平透析前为7.11ng/mL,透析后为12.04ng/mL;D-二聚体水平透析前为197.32μg/mL,透析后为309.58μg/mL。两种透析方法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后两指标水平均高于透析前水平(P<0.01),且透析后腹膜透析组两指标水平明显高于血液透析组(P<0.01)。血透析和腹膜透析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TAT、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以腹膜透析组升高尤为明显。透析后腹膜透析组患者APTT(25.33s)和TT(12.50s)水平明显高于血液透析组(APTT为23.74s,TT为11.19s)。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其他临床资料的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均见Cr、Bun、UA水平在透析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透析尤其是腹膜透析可加剧这种紊乱。TAT、D-二聚体的测定较常规凝血检查能更准确反映患者体内凝血和纤溶状态。
- 郭志伯刘建会周芳李慧敏
- 关键词:尿毒症凝血功能
- 以脑出血症状首发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有假性高钾血症1例及文献复习
- 2018年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伴白细胞、血小板增高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体内红细胞增多,血粘滞度增高,加上血小板增多、黏附聚集作用增强,因此容易并发脑血管事件,尤其是脑血栓,但脑出血并不多见[1]。此外,有文献报道部分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可出现凝血功能异常[2]和假性高血钾症(pseudohyperkalemia)[3~5]。我院于2016年6月收治1例以脑出血症状首发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及假性高钾血症病例,报告如下。
- 刘新颖王卫杰杨硕周芳高英杰刘建会
-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文献复习高钾血症出血症状首发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