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林嶓

作品数:280 被引量:866H指数:1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郑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0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3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6篇皮肤
  • 43篇瘢痕
  • 43篇细胞
  • 38篇外科
  • 28篇手术
  • 24篇皮瓣
  • 24篇细胞癌
  • 22篇整形外科
  • 20篇美容
  • 19篇蛋白
  • 18篇鳞状
  • 18篇鳞状细胞
  • 18篇畸形
  • 17篇病理
  • 16篇肿瘤
  • 16篇鳞状细胞癌
  • 15篇皮片
  • 14篇增生
  • 13篇乳房
  • 11篇增生性瘢痕

机构

  • 236篇郑州大学第一...
  • 40篇郑州大学
  • 24篇河南医科大学...
  • 5篇河南省人民医...
  • 5篇郑州大学第二...
  • 5篇河南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口腔医...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宜春学院
  • 3篇郑州市第一人...
  • 3篇郑州市中心医...
  • 3篇解放军第15...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武警河南总队...
  • 2篇郑州市第五人...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大连大学

作者

  • 278篇刘林嶓
  • 74篇陈旻静
  • 45篇陈言汤
  • 40篇翟晓梅
  • 38篇张建文
  • 33篇李广帅
  • 33篇王喜梅
  • 32篇郭丽丽
  • 23篇陈言汤
  • 22篇牛扶幼
  • 21篇王琪影
  • 20篇张建文
  • 10篇崔正军
  • 10篇翟晓梅
  • 9篇秦垦
  • 8篇张月兰
  • 7篇杨颖涛
  • 7篇魏志茹
  • 6篇马长路
  • 6篇王璐

传媒

  • 56篇中国美容医学
  • 38篇郑州大学学报...
  • 23篇中华医学美学...
  • 1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0篇医药论坛杂志
  • 8篇河南医科大学...
  • 8篇河南外科学杂...
  • 8篇中国美容整形...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河南医学研究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组织工程与重...
  • 4篇肿瘤基础与临...
  • 4篇中国实用医刊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2014中华...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中医正骨
  • 2篇河南肿瘤学杂...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10篇2016
  • 17篇2015
  • 18篇2014
  • 13篇2013
  • 16篇2012
  • 19篇2011
  • 11篇2010
  • 21篇2009
  • 16篇2008
  • 11篇2007
  • 23篇2006
  • 13篇2005
  • 16篇2004
2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9岁皮肤神经内分泌癌一例被引量:3
2012年
皮肤神经内分泌癌又称Merkel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MCC),是一种发生于皮肤的少见、易局部复发及转移的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国内首先由吕宁等报道。2011年7月我们收治了1例109岁高龄的右下睑MCC的女性患者,行局部扩大切除、游离皮片移植术,痊愈出院。
董斌刘林嶓黄静仪王耀聪石英光
关键词:皮肤神经内分泌癌MERKEL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瘤局部扩大切除皮片移植术局部复发
SMAS研究在面部提升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6
2009年
目的:为了提高面部除皱手术疗效和减少手术创伤,深入探讨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形态学特点,明确SMAS与面神经的关系。方法:12具(24例)成人尸头行大体解剖观察。结果:SMAS分布于面中部,位于下脂肪深层,与颈阔肌直接延续,SMAS与腮腺咬肌筋膜之间有脂肪组织存在。面神经出腮腺后,并非在SMAS深面,而是在咬肌筋膜深面走行。结论:SMAS是面部皮下脂肪和腮腺咬肌筋膜之间的独立组织结构层次。面部多层次剥离除皱术应在颧弓以下0.5cm区域行SMAS剥离。
田嘉玮刘林嶓
关键词:SMAS面神经面部提升术
下睑缘滑行皮瓣在鼻侧部皮肤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沿下睑缘行滑行皮瓣在鼻侧部皮肤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14年6月-2017年9月应用下睑缘滑行皮瓣修复鼻侧部皮肤癌术中缺损创面34例,于缺损临近部位,平行于下睑缘设计滑行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向下及周围潜行分离形成皮瓣,推进修复缺损创面。结果:本组34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区平整,鼻唇沟及下睑缘处形态满意,切口处瘢痕不明显,无"猫耳"畸形形成。结论:应用下睑缘滑行皮瓣修复鼻侧部皮肤癌术中缺损创面,简单易行,效果可靠,能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张会刘林嶓王琪影赵红雁
关键词:缺损修复下睑基底细胞癌
脂肪干细胞复合Ⅰ型胶原对裸鼠移植组织生长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ADSCs)复合Ⅰ型胶原在裸鼠背部组织工程化软组织存活与生长的变化。方法:根据所选移植物不同,将实验分为ADSCs复合Ⅰ型胶原(A)、单纯脂肪颗粒(B)和单纯ADSCs(C)组。分别将3组移植物定量注射到每只裸鼠背部皮下,1只裸鼠每种组织复合物各注射一点,并做相应的分组标记,12只裸鼠均做同样处理。观察各移植组织的生长情况,3个月后获取移植组织标本,测量体积、湿重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A组移植组织被吸收较少,体积最大;B组移植组织被吸收较多,体积较小;C组移植组织被吸收最多,体积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19,P<0.001)。②A组移植组织湿重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425,P<0.001)。③A组移植组织中MVD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730,P<0.001)。结论:Ⅰ型胶原作为生物支架可促进移植的ADSCs成活与生长,并可加速移植组织血管化。
许颖溦刘林嶓徐永飞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整形外科裸鼠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埃兹蛋白和水通道蛋白3的表达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和水通道蛋白3(AQP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65例皮肤SCC(患者中男36例,女29例;高分化24例,中分化23例,低分化18例;有颈淋巴结转移9例;均无合并症且未经治疗)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Ezrin和AQP3的表达情况。结果:SCC组织中Ezrin、AQP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53/65)和86.2%(56/65),2者在正常皮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5.0%(1/20),SCC组织中Ezrin和AQP3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皮肤组织(χ2分别为38.669,45.598,P均<0.001)。Ezrin的表达与SCC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阳性表达率越高(P=0.024);且与淋巴结转移无关(χ2校正=0.022,P=0.881)。AQP3蛋白的表达与SCC的分化程度有关,随SCC分化程度的增高而升高(P=0.012);与淋巴结转移无关(χ2校正<0.001,P>0.999)。SCC组织中Ezrin和AQP3的表达呈正关联(rP=0.446,P<0.001)。结论:Ezrin和AQP3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皮肤S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并与其恶性程度相关。
王璐朱莹袁耀东刘林嶓
关键词:埃兹蛋白水通道蛋白3鳞状细胞癌皮肤肿瘤
撕脱头皮的处理及再利用被引量:1
2005年
翟晓梅刘林嶓秦垦王喜梅张建文陈旻静
关键词:头皮撕脱伤创面修复
组织蛋白酶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检测Cath-D和MMP-9和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交界痣及正常皮肤中表达情况,及其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分别检测Cath-D和MMP-9在44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22例皮肤交界痣及20例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Cath-D和MMP-9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79.55%和75.00%)均高于交界痣(45.45%和40.91%)及正常皮肤组织(15.00%和30.00%)(P<0.05),Cath-D和MMP-9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且有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大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Cath-D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88,P<0.05)。结论 Cath-D和MMP-9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且与CMM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且二者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两者的表达情况可为CMM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新的靶点。
张娟陈旻静王大伟刘林嶓王喜梅郭丽丽王琰
关键词: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蛋白酶D基质金属蛋白酶-9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_1及其Ⅰ、Ⅱ型受体的表达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检测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βRⅠ,TβRⅡ)。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0例病理性瘢痕(增生期瘢痕23例,退化期瘢痕9例;早期瘢痕疙瘩10例,晚期瘢痕疙瘩18例)、15例正常皮肤及15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Ⅰ和TβRⅡ的表达。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与正常皮肤组织(P<0.01)。增生期瘢痕组织中TGF-β1、TβR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退化期瘢痕组织(P<0.05或0.01)。瘢痕疙瘩组织中,早期病变与晚期病变组织比较,TGF-β1、TβRⅠ、TβRⅡ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βRⅠ、TβRⅡ表达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发生与TGF-β信号转导异常活化有关。
康深松陈言汤牛扶幼刘林嶓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受体
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的表达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传导通路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增生性瘢痕、20例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磷酸化ERK(p-ERK)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与非病理性瘢痕、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ERK、PCNA阳性率及PCNA指数均升高(P均<0.05),而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生性瘢痕组织中p-ERK与PCN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可能与激活ERK信号传导通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有关。
谢锋王喜梅牛扶幼陈言汤刘林嶓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增殖细胞核抗原皮肤组织
热休克蛋白90和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90和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细胞的凋亡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两者在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至今鲜有报道。目的: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分别检测热休克蛋白90和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RT-PCR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热休克蛋白90和Livin在24例瘢痕疙瘩、26例增生性瘢痕、22例非病理性瘢痕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中热休克蛋白90和Livin的阳性表达水平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P<0.05)。病理性瘢痕中热休克蛋白90和Livin表达呈正相关(rs=0.436,P<0.05)。RT-PCR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基本一致。结果提示热休克蛋白90和Livin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且二者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王大伟王喜梅刘林嶓王琪影彭倩张娟孙玉峰张琼阁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90LIVIN病理性瘢痕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凋亡
共2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