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梅竹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濮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护理
  • 4篇重型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脑损伤
  • 3篇重型颅脑
  • 3篇重型颅脑损伤
  • 3篇护理体会
  • 2篇静脉
  • 2篇出血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状态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肿
  • 1篇血肿清除
  • 1篇血肿清除术
  • 1篇因素及护理
  • 1篇引流
  • 1篇应激性

机构

  • 9篇濮阳市人民医...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9篇刘梅竹
  • 1篇户瑞玲
  • 1篇靳玫
  • 1篇李瑞彩
  • 1篇崔惠敏

传媒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被动排痰病人痰标本留取的改良法被引量:3
2007年
刘梅竹
关键词:痰标本留取改良法痰病注射器内吸痰管
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因素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DVT形成资料,给予有效治疗,探讨其形成因素和护理方法。结果本文选取的20例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2例。结论血流速度减小、血液高凝、静脉壁受损等现象都能够造成DVT形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需给予有效护理,防止出现DVT形成,症状出现后需及时实施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刘梅竹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下肢静脉血栓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对2014-01—2015-01间收治的4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室(ICU)综合护理;调查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45例患者治愈27例(60.00%),好转12例(26.67%),自动出院3例(6.67%),死亡3例(6.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结论做好气道切口及湿化护理,适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规范无菌操作,尽可能及早拔管,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刘梅竹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综合护理
重型颅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
2009年
颅脑损伤具有病情急、重、变化快、误诊率高、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急救,准确完成治疗、护理操作,加强呼吸道管理,强化安全护理,给予心理呵护,及早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对挽救受伤患者的生命、减轻伤残发生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梅竹
关键词: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体会
<正>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诊,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重型颅脑损伤往往发病突然,病情危重多变,加上合并伤多,脑损伤严重,伤后昏迷时间长,因此伤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我科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63...
户瑞玲刘梅竹毕翠红
文献传递
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干预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干预办法。方法对我院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组患者治疗显著有效15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患者治疗显著有效9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64.8%,护理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组患者术后出现3例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出现7例并发症,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系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刘梅竹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出血护理干预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107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方法:做好术前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量及性质,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做好康复护理。结果:102例肢体功能恢复,5例因出血量大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结论:加强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崔惠敏刘梅竹李瑞彩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引流护理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监护被引量:2
2009年
刘梅竹
关键词:营养支持危重患者监护经口进食代谢状态营养需要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与影像学18例分析
2008年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T)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病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以中青年女性为多。妊娠、感染等为常见原因,部分病例病因不明。高颅压、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腰椎穿刺检查多数脑脊液压力升高,脑脊液蛋白和白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典型颅脑CT可见到血栓局部条索状高密度影或伴有出血和水肿,但阳性率低。MRI平扫可见受累静脉窦内异常血栓信号,MRV和DSA可见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良或不显影,MRI、MRV及DSA检查阳性率高,可明确诊断。经抗凝、降颅压及对症支持治疗,部分病例行局部溶栓治疗后,11例(61·1%)患者痊愈,6例(33·3%)好转,1例(5·56%)死亡。结论中青年患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症状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腰椎穿刺检查提示颅内压升高时应高度怀疑CVT可能。围产期女性为高危人群。颅脑CT检查阳性率低,尽早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DSA是CVT诊断的金标准并可指导溶栓路径。治疗上早期降颅压、抗凝治疗,严重病例经动脉或静脉行局部溶栓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靳玫刘梅竹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